中斜角肌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所属科室: 骨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中斜角肌与前、后斜角肌组成颈深肌的外侧群

中斜角肌能参与控制颈部侧屈、前屈

中斜角肌收缩时还可帮助吸气

位置

中斜角肌位于脊柱颈段的两侧,在前斜角肌和后斜角肌之间,起自2-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1肋的外上缘。

中斜角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为肌性部分,主要由肌纤维即肌细胞组成,有收缩能力。肌腱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强韧而无收缩功能,其抗张强度为肌腹的100多倍。

中斜角肌与前斜角肌、后斜角肌共同构成颈深肌的外侧群,三块肌肉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是一个功能整体,当胸廓固定时,斜角肌收缩使颈部侧屈、前屈;当颈部固定时,双侧肌收缩可帮助深吸气,同时也对颈部的深部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控制颈部侧屈、前屈

当胸廓固定时,一侧的中斜角肌,与前、后斜角肌收缩,可以使颈部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以使颈部前屈。

帮助吸气

当颈部固定时,中斜角肌等斜角肌收缩,能在深吸气时上提第1、2肋。上提肋时可増加胸腔的体积,促使更多的气体进入肺内,辅助深吸气。膈是正常和平静呼吸的原动肌,而上提肋则更多见于用力呼吸时。所以用力呼吸情况常发生在剧烈运动,或肺处于病理状态下,如哮喘。

保护颈部组织

中斜角肌等肌肉,也可对颈部的深部结构形成一个防护罩,保护椎动脉、颈静脉和臂丛神经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通过饮食养护中斜角肌,首先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少食多餐或三餐定时定量。合理补充蛋白质,起到帮助肌肉增长的作用,同时控制脂肪增长,可以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但脂肪含量较少的食物,如鱼类、鸡肉、虾、豆制品、牛奶、蛋类等,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花菜、菠菜、樱桃,芹菜等,以及核桃,杏仁等坚果补充营养。

中斜角肌的运动养护可以促进肌肉纤维变粗,坚韧有力,并且还会增加肌肉活动耐力和灵活性。除了可以适当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还可以加强颈项部肌肉锻炼,锻炼中斜角肌的肌肉功能。例如可以取坐姿,挺直上半身,左臂从头顶绕过扶住右耳。头部缓慢向左侧拉伸,拉伸肌肉10-15秒,颈部和肩部感受到轻微疼痛时停止,然后放松肌肉5-10秒。重复2-3次,换另一侧拉伸,重复2-3次。可以起到放松中斜角肌的作用,减少肌肉劳损的发生率。

中斜角肌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注意颈部保暖、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外伤等,对中斜角肌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注意颈部保暖

做好颈部的保暖工作,如可用厚的长围巾对脖子进行保暖,这样能避免颈部受寒,减少中斜角肌疾病的发生几率。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用电脑等后,可能会引起颈部肌肉僵硬。因此,应避免久坐不动,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前后左右缓慢转动颈部、头部,做一些让颈部侧屈、前屈的活动,使紧张的颈部肌肉得到放松。

避免外伤

外出或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避免因外伤引起中斜角肌的直接损伤。

中斜角肌是颈深肌,与前斜角肌、后斜角肌共同起到控制颈部侧屈、前屈,以及帮助深吸气的作用,当出现中斜角肌疾病时,其形态、质地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中斜角肌和不健康中斜角肌的区别。

中斜角肌形态

1、正常中斜角肌

中斜角肌呈长条状,肌纤维色红而柔软,肌腱为白色,且较为强韧。

2、异常中斜角肌

中斜角肌劳损

多与高枕侧卧、伏案工作等不良生活因素导致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有关,检查可见中斜角肌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肌肉体积缩小。

胸廓出口综合征

可见中斜角肌痉挛、增生、肥大,或者存在隆起的坚硬肌腱,引起神经、血管受压所致。

中斜角肌损伤

中斜角肌受到刀刃、玻璃片、铁片等锐器损伤时,可造成中斜角肌直接损伤,检查可见中斜角肌肌肉纤维断裂;头颈过度偏转、睡眠时枕头过高等持续牵拉,也会导致中斜角肌发生静力性损伤,另外颈部可因突然扭转或前屈而导致中斜角肌受损,检查都可见中斜角肌痉挛。

中斜角肌受损后,多表现为疼痛、颈部活动受限,以及神经、血管损害症状,具体如下:

疼痛

中斜角肌损伤者多表现为钝痛,并且有麻木、酸胀、颈部沉紧等不适感,急性损伤者疼痛较为剧烈,且伴有局部肿胀。

颈部活动受限

中斜角肌可因损伤,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其控制颈部侧屈、前屈的功能收到影响,出现颈部活动受限的症状,可表现为头颈部向一侧屈曲。

神经、血管损害症状

当外伤导致中斜角肌受损时,可累及邻近的血管、神经;另外,肌肉损伤后若导致肌肉组织出现条索状硬结;中斜角肌肥大也会对邻近的血管和神经产生压迫,出现神经、血管损害症状,可有手部皮温降低、肌力减弱等症状。

中斜角肌受损可影响其正常功能,而影响中斜角肌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慢性劳损

由于颈项部日常活动频繁,活动度较大,所以中斜角肌等颈部肌肉容易出现慢性劳损,如从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会计、誊写、缝纫、刺绣等职业者;或者长期使用电脑者;以及中斜角肌曾经受过外伤,愈合不良者等,都容易导致中斜角肌纤维受损。

急性损伤

中斜角肌可因突然扭转或前屈而受伤。如在高速车上突然减速或突然停止时,头部猛烈前冲;打篮球时头部突然扭转,以及嬉闹扭斗时颈部过度扭转或头部受到暴力冲击时,均可引起中斜角肌扭伤。或者刀刃、玻璃片、铁片等锐器损伤颈部时,也可能会造成中斜角肌损伤;钝器直接打击颈部引起的中斜角肌挫伤较少见。另外,睡眠时姿势不良,头颈过度偏转,或睡眠时枕头过高,使中斜角肌处于长时间紧张状态,也会发生静力性损伤。

气候因素

若在冬季受寒,夏季贪凉,颈部对着空调或风扇,也会导致中斜角肌等颈部肌肉损伤。

中斜角肌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颈部症状自测。如果在运动后、晨起后出现颈部疼痛,无法前屈、侧屈,活动受限等症状,且休息后未见好转,建议到骨外科就诊,排除中斜角肌的急性损伤;若颈部活动受限,且能用手摸到颈部两侧出现条索状硬结,且自身有长期伏案工作的情况,则提示可能存在中斜角肌慢性损伤。

中斜角肌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检查三大类。

体格检查

视诊

观察患者有无颈部活动受限,如头颈部偏向一侧,常提示存在中斜角肌扭伤。

触诊

检查颈部两侧肌肉是否存在疼痛、压痛,以及是否可以触及条索状硬结的情况。

斜角肌压迫试验

双臂水平外展,抬头挺胸吸气,下颌转向检查侧时,检查侧上肢桡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胸廓出口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初步观察中斜角肌的损伤程度,并排除是否伴有骨折、邻近关节异常等情况。

CT、核磁共振

可检查中斜角肌以及周围的质地、形态,检查有无肌肉纤维和肌腱的断裂,并判断损伤程度。

体层红外线图像描记

可以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提供较可靠的佐证。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498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15/2025

相关推荐

  • 放疗能消除脑肿瘤吗

    放疗是能够消除脑肿瘤的。对一些早期脑肿瘤的患者或者是一些特殊部位的脑肿瘤患者,或者对于放疗高度敏感的脑瘤,例如脑垂体瘤、小细胞肺癌脑继发肿瘤的患者,都是可以通过根治性的放射治疗来达…

  • 色盲能不能吃酵母

    色盲能不能吃酵母 宜吃 酵母 宜吃 原因 色盲患者可以适量吃酵母。酵母中主要含有蛋白质,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尼克酸。酵母中还含有核黄素,核黄素能保证眼睛的视网膜和角膜的正…

  • 杜仲嫩芽茶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杜仲嫩芽茶 功 护肝补肾、强筋骨 宜 肝肾不足者 忌 阴虚火热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杜仲嫩芽茶是杜仲茶中品质较好的一种,杜仲茶通常是在杜仲叶初成长时采收加工后…

  • 四季豆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四季豆也叫芸豆,刀豆,菜豆,是我们大家非常喜欢的一种蔬菜,但是这个菜有个问题,它和所有的豆角一样,如果不煮熟的话它里面含有的皂甙和溶血素没有被破坏就可能造成中毒。如果烹调不得当这个…

  • 气弱阳衰—周公百岁酒

    周公百岁酒[药物组成] 黄芪60g 肉桂18g 全当归36g 生地36g 白茯神60g 熟地36g 西党参30g 白术30g 麦冬30g 茯苓30g 五味子24g 陈皮30g 净萸…

  • 子宫肌瘤能不能吃鸭蛋

    子宫肌瘤能不能吃鸭蛋 宜吃 鸭蛋 鸭蛋营养指标(100克含量) 脂肪 13g 蛋白质 12.6g 铁 – 维生素B 0.35mg 硒 15.68μg 钠盐 106mg 宜吃 原因 …

  • 腺样体炎能不能吃紫菜

    腺样体炎能不能吃紫菜 宜吃 紫菜 宜吃 原因 腺样体炎患者可以适量吃紫菜。紫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蛋白质、胡萝卜素、尼克酸、维生素A、碘等矿物质。紫菜,味甘、性寒、无毒,具有化痰软坚…

  • 鼻硬结病能吃麻辣香锅吗

    鼻硬结病患者不能食用麻辣香锅。麻辣香锅含有蛋白质、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麻辣香锅的特点就是麻辣味道十分强烈,而鼻硬结病患者如果食用,可刺激鼻腔黏膜,加重患者的症状,不利于疾…

    06/17/2025
  • 肋排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肋排 功 补充能量、提供营养 宜 一般人群均适宜 忌 痛风患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肋排是胸腔的片状排骨,其肉质口感较嫩,营养成分丰富,具有补充能量、提供营养等…

  • 扶突穴的位置和功效作用 扶突穴准确位置图片

    功效主治定位取穴穴位疗法穴位配伍<!– 功效 扶突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有清利咽喉、活血通络、清热止痛的功效。 主治 咽喉病证 咽喉肿痛、暴喑、吞咽困难、呃逆等; 其他病证 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