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营秉木气,其性温散,温散则窍开,开则有汗。寒以敛之,营血不达,则无汗。营以发达为性,寒愈敛而营愈发,发而不透,故裹束卫气,而生表寒。寒气闭藏,卫阳郁陷,是以恶寒。寒性闭涩,是以脉紧。经气迫束,则见体痛。胃主降浊,阳明不降,浊气上涌,则生呕逆。卫司于肺,肺气阻逆,故作喘促。麻黄汤,麻黄泻卫气之郁,杏仁降肺气之逆,桂枝通经,甘草培土,此伤寒之法也。

【18】麻黄汤 二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0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泄利

    伤寒手足厥逆,而心下悸动者,是水阻胃口,阳气不降也。当先治其水,宜茯苓甘草汤,泻水培土,乃治其厥。不然水渍入胃,土湿木郁,疏泄后门,必作泄利也。 若伤寒四五日,腹中疼痛,此脾土湿陷…

  • 《伤寒说意》_太阳中风桂枝汤证

    卫秉金气,其性清肃,清肃则窍闭,闭则无汗。风以泄之,卫气不敛,则汗出。卫以收敛为性,风愈泄而卫愈闭,闭而不开,故郁遏营血,而为内热。风性疏泄,孔窍不秘,是以恶风。风性浮散,是以脉缓…

  • 《伤寒说意》_热入血室

    女子阳明病,正值经来,谵语下血者,此为热入血室。以神胎于魂而魂藏于血,血热则神魂迷乱也。火性炎上,其头上汗出,际(际 至也。)颈而还。此当凉营而发表也。

  • 《伤寒说意》_少阴里证

    少阴病,脉微细沉数,此里气之实,不可发汗。凡一见脉沉,当急温之,宜四逆汤也(方在“太阴”)。 若脉既沉矣,再兼身体疼,骨节痛,手足寒冷者,是水胜而土负,宜附子汤,参、术,补中而培土…

  • 《伤寒说意》_六经解

    天有六气,风、热、暑、湿、燥、寒,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也。人感天之六气而生六腑,故六腑为阳,感地之五行而生五脏,故五脏为阴。五脏者,肝、心、脾、肺、肾也,六腑者,胆、胃、大…

  • 《伤寒说意》_太阳伤寒小青龙汤证

    太阳表证不解,阳虚之人,积水郁动,或热渴饮冷,新水不消,乘表邪外束,泛滥逆行,客居心下,阻阴阳交济之路,致令胃气上逆,而为呕噫,肺气上逆,而为咳喘,胆火上逆,而为燥渴,土湿木贼,而…

  • 《伤寒说意》_阳复

    少阴病,上下吐利,而手足不逆冷,身反发热者,是中气未败,微阳欲复,不至死也。其脉不至者,灸少阴之经穴七壮,以回阳根,或以温药暖水通经,则脉至矣。若蜷卧恶寒,时而自烦,欲去衣被者,是…

  • 《伤寒说意》_经腑双结

    伤寒五六日,头上汗出,微觉恶寒,手足逆冷,心下胀满,口不饮食,大便坚硬,脉沉紧而细者,此为少阳阳明两经之微结。以两经郁迫,结于胃口,故心下胀满,不能甘食。此必有少阳之表证,复有阳明…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八)

    太阴以湿土主令,其经起足大指,循内踝,入腹,上膈,挟咽喉而连舌本。太阴为三阴之长,太阳经病不解,营卫内郁,自阳明而少阳,四日必传太阴之经。若脏阴素旺,则不拘何日,自经入脏。入脏则必…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一)

    太阳以寒水主令,外在皮毛,卫护周身,为六经之纲领,故其脉浮。一被风寒,则皮毛闭塞,此经先病。其经起两目之内眦,自头下项,行身之背,挟脊抵腰,由外踝而走小指。风寒外束,经脉不舒,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