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下利脉微

少阴病,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面发赤色,是水寒土湿,经阳微弱,郁而不通也。其人或腹痛,或咽痛,或干呕,或利止脉不出者,宜通脉四逆汤,姜、甘温中补土,附子暖水回阳。服之其脉即出者,寒湿内消,经阳外达,其病必愈也。

下利脉微者,阳虚脾陷,经气不通也。宜白通汤,姜、附温中下而回阳,葱白通经络而复脉也。

若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心烦者,此水寒土湿,脾陷胃逆,经脉不通,而胆火上炎也,宜白通加猪胆汁汤,姜、附回阳,葱白通经,人尿、猪胆,清其上炎之相火。服汤后,脉暴出者死,阳气绝根而外脱也,脉微续者生,阳气未断而徐回也。

【99】通脉四逆汤 九十三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97】白通汤 九十四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98】白通加猪胆汁汤 九十五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5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太阳风寒两感桂麻各半汤证

    伤寒营闭卫郁,则生表寒,中风卫闭营郁,则生里热,风寒双感,营卫俱伤,则寒热往来,形状如疟。盖寒伤营则营欲泄,泄而不透,故敛束卫气而为寒,风伤卫则卫欲闭,闭而不开,故遏逼营血而为热。…

  • 《伤寒说意》_太阳坏病结胸证

    结胸大陷胸汤证 结胸者,将来之阳明腑证,下早而成者。胃腑燥热,汗亡里阴,则入阳明,胸膈湿热,下陷表阳,则成结胸。阳明戊土,化气于燥金,是以胃热则生燥,太阴辛金,化气于湿土,是以肺热…

  • 《伤寒说意》_少阴里证

    少阴病,脉微细沉数,此里气之实,不可发汗。凡一见脉沉,当急温之,宜四逆汤也(方在“太阴”)。 若脉既沉矣,再兼身体疼,骨节痛,手足寒冷者,是水胜而土负,宜附子汤,参、术,补中而培土…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二)

    太阳经病,风用桂枝,寒用麻黄,风寒双感,用桂麻各半。中风而火郁,用大青龙,伤寒而水郁,用小青龙,表解而内燥,用白虎,表解而里湿,用五苓,表退而热结血分,用桃核承气、抵当汤丸。治之不…

  • 《伤寒说意》_阳明腑证

    阳明病,自经传腑之始,发表宜彻,汗出不彻,则经热郁蒸,自表传里。阳气拂郁,不得汗泄,身热面赤,烦躁短气,疼痛不知处所,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此必入胃腑。若以表药发之,汗出热退,犹可不…

  • 《伤寒说意》_三阳合病发黄

    阳明中风,其脉弦浮而大,浮者,太阳之脉,大者,阳明之脉,弦者,少阳之脉,是三阳之合病也。而短气腹满,则有太阴证。太阴湿土,郁而生热,一身及于面目悉发黄色,鼻干尿涩,潮热嗜卧,时时哕…

  • 《伤寒说意》_厥热胜复

    手足逆冷,则名为厥,其所以厥者,以其阳上而不下,阴下而不上,不相顺接之故也。不顺则逆,故曰厥逆。盖四肢秉气于脾胃,脾胃者,阴阳升降之枢轴,脾升胃降,阴阳交济,土气温和,故四肢不冷。…

  • 《伤寒说意》_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营秉木气,其性温散,温散则窍开,开则有汗。寒以敛之,营血不达,则无汗。营以发达为性,寒愈敛而营愈发,发而不透,故裹束卫气,而生表寒。寒气闭藏,卫阳郁陷,是以恶寒。寒性闭涩,是以脉紧…

  • 《伤寒说意》_附录:《伤寒论》中有而书中不载的方子

    【88】条: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宜禹余粮丸。 方本阙。下方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所载。 【40】禹余粮丸※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八)

    太阴以湿土主令,其经起足大指,循内踝,入腹,上膈,挟咽喉而连舌本。太阴为三阴之长,太阳经病不解,营卫内郁,自阳明而少阳,四日必传太阴之经。若脏阴素旺,则不拘何日,自经入脏。入脏则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