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提纲 (卷四)

阳明从燥金化气,其经在太阳之次,肌肉之分,起鼻之交頞,挟口环唇,行身之前,下膈挟脐,循胫外,由足跗而走大指。

阳明为三阳之长,太阳经病不解,营卫内郁,二日必传阳明之经。阳气盛满,故脉大而身热。若腑阳素实,则自经入腑。表热传里,里热,则桂、麻解表之法,变为承气攻里之方。仲景立阳明之篇,专为入腑者设,非第二日阳明之经病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2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汗后表虚漏泄恶风恶寒 太阳经病,土负水胜,则入少阴肾脏。如汗后漏泄不止,表疏恶风,小便艰难,四肢微急,屈伸不柔者,此汗泄而阳亡也。经络之阳,根于肾水,宜桂枝加附子汤,以培阳根也。若…

  • 《伤寒说意》_阳明腑证

    阳明病,自经传腑之始,发表宜彻,汗出不彻,则经热郁蒸,自表传里。阳气拂郁,不得汗泄,身热面赤,烦躁短气,疼痛不知处所,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此必入胃腑。若以表药发之,汗出热退,犹可不…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九)

    少阴从君火化气,其经起足小指,走足心,循内踝,贯脊,上膈,入肺中,循喉咙而挟舌本。太阳经病不解,自表传里,以至阳明、少阳、太阴,五日则传少阴之经。但传少阴之经,不入少阴之脏,此阳之…

  • 《伤寒说意》_太阳坏病入阳明腑证

    汗下后脉浮 太阳经病,阳盛亡阴,则入阳明胃腑,中风之家,营热内郁,多传阳明之腑。其脉浮者,则病在表而宜汗。汗之不愈者,汗未透也,其脉必犹浮,虽内有下证,必当先解其外。医见汗之不愈,…

  • 《伤寒说意》_太阳传经

    太阳经外在皮毛,感冒风寒,皮毛闭塞,营卫郁遏,不得外发,自当内传,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六经既遍,若脏寒不生,腑热不作,营卫无内陷之路,势必外发皮毛,泄…

  • 《伤寒说意》_少阴里证

    少阴病,脉微细沉数,此里气之实,不可发汗。凡一见脉沉,当急温之,宜四逆汤也(方在“太阴”)。 若脉既沉矣,再兼身体疼,骨节痛,手足寒冷者,是水胜而土负,宜附子汤,参、术,补中而培土…

  • 《伤寒说意》_经腑双结

    伤寒五六日,头上汗出,微觉恶寒,手足逆冷,心下胀满,口不饮食,大便坚硬,脉沉紧而细者,此为少阳阳明两经之微结。以两经郁迫,结于胃口,故心下胀满,不能甘食。此必有少阳之表证,复有阳明…

  • 《伤寒说意》_误汗亡阳

    凡少阴病,脉见微细,则经阳虚弱,不可发汗,汗则亡阳故也。阳虚于经,而尺脉弱涩者,则阳虚于脏,复不可下之也。 若少阴病,咳嗽而谵语者,此被火气逼劫,汗亡肾阳,下寒而上热故也。阳败湿增…

  • 《伤寒说意》_阳复

    少阴病,上下吐利,而手足不逆冷,身反发热者,是中气未败,微阳欲复,不至死也。其脉不至者,灸少阴之经穴七壮,以回阳根,或以温药暖水通经,则脉至矣。若蜷卧恶寒,时而自烦,欲去衣被者,是…

  • 《伤寒说意》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 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自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