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方名】舒筋养血汤。
【组成】当归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锡明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方名】阳和活络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郑国珍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方名】三痹汤加减。
【组成】羌活12克,党参1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锡明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治法】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方名】肩凝汤加味。
【组成】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娄多峰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方名】蠲痹汤加味。
【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邱峰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治法】补肝益肾,活血通络。
【方名】补肝益肾通络汤。
【组成】当归9克,杜仲9克,黄芪12克,党参9克,川断9克,菟丝子9克,羌活9克,鹿角霜9克,枸杞9克,伸筋草6克,何首乌9克,城草3克,山楂9克,谷芽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明智方。
中药处方(七)
【辨证】肝之精气虚衰,筋失温煦,复感风寒之邪,痹阻于肩。
【治法】温补肝肾,祛散风寒。
【方名】补肝益气汤。
【组成】昆黄芪30克,党参20克,山萸肉20克,桑枝10克,桂枝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程远文方。
中药处方(八)
【辨证】肝肾亏虚,外邪内侵,气虚血瘀。
【治法】补肾养肝,益气活血,祛风胜湿。
【方名】蠲痹解凝汤。
【组成】黄芪20克,葛根20克,山萸肉10克,伸筋草10克,桂枝10克,姜黄10克,田三七5克,当归12克,防风12克,秦切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加黄酒少许温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西周方。
中药处方(九)
【辨证】正气不足,营卫失和,感受外在的风寒湿邪,袭于经脉,留而不去而致。
【治法】调和营卫,活血止痛。
【方名】肩凝汤。
【组成】麻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白芍25克,穿山龙30克,红花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柴国剑方。
中药处方(十)
【辨证】正气不足,风寒之邪外束,营卫失和,脉络内阻。
【治法】通经活络定痛。
【方名】活络定痛汤。
【组成】穿山龙20克,没药10克,土虫10克,甲珠10克,川椒10克,蜣螂虫10克,露蜂房15克,乌蛇15克,羌活15克,威灵仙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任继学方。
中药处方(十一)【辨证】风寒乘虚而入,凝之于肩,肩凝作痛。
【治法】疏肝和脾,散寒祛风。
【方名】增损逍遥散。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陈皮15克,清半夏10克,羌活10克,桂枝10克,白芥子10克,附片10克,秦艽10克,茯苓10克,以白酒作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饭后服用。
【出处】郭焕章方。
中药处方(十二)
【辨证】卫气亏虚,贼风邪气入侵,寒湿阻滞经络。
【治法】补卫气,通经络,散寒湿。
【方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60克,当归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2克,川山甲6克,防风12克,蜈蚣2条,生姜10克,羌活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胡国栋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47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犀角的功能与主治,升麻,玳瑁,水牛角代犀角的应用

    作为清热凉血要药的犀角,在我国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首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品。唐代甄权《药性本草》言其可“镇心神,导大热……疗时疾如火烦,毒入心,狂言妄语”。孟诜《食…

  • 针灸治疗黄褐斑

    ①体针取穴:肺俞、肝俞、脾俞、胆俞、肾俞、三焦俞、血海、太溪、太冲等穴。背穴针后加火罐。②耳针取穴:面颊区、内分泌、肾上腺、肝、肺、肾等埋豆,3~5日更换。

  • 胃癌方九

    藻、海带、丹参各15克,牡蛎、瓦楞、白花蛇舌草、铁树叶各、蒲黄炭、仙鹤草各20克,夏枯草、赤芍、白芍各12克,当归、白及各10克,青陈皮各12克,木香9克,山楂、神曲、谷芽、麦芽各…

  • 川练子

    川练子;苦,寒。肝,小肠,膀胱。行气止痛,清热,杀虫。

  • 支气管哮喘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痰饮喘咳。【治法】宣肺化痰,平喘止咳。【方名】清喘汤。【组成】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用法】水煎服…

  • 如何治疗蛔虫病

    驱虫治疗: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左旋咪唑(驱钩蛔)、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六一宝塔糖),详见常用驱肠虫药。由于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存活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

  • 慢性胆囊炎的中医治疗

    朱某,女,49岁,纺织厂职工。初诊:1979年7月17日。主诉因过食柿子后胃脘常感不适、心下胀痛,反复发作已近10年,稍食油腻即腹泻。经胆囊造影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近年病情加剧,疼痛…

  • 娑罗子

    娑罗子;甘,温。甘,温。疏肝理气,;;宽中和胃。

  • 中药泥贴敷治慢性咽炎

    由于平时喜欢喝酒、吃辣椒,又不注意保养身体,6年前慢性咽炎的毛病就找上了我。当时经常觉得嗓子里有痰,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时不时就“咳”上一声。如果碰到自己感冒咽炎急性发作,更是难…

  • 银翘散的临床应用

    风热袭表银翘散,疏风泄热不祛寒。透风热外势必孤,弗执死法施活变。 吴鞠通氏称银翘散为“辛凉平剂”,叶天士谓病邪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其“轻”其“平”有何不同?叶氏云之“轻剂”,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