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卷中·暑月脾燥病

  凡夏月冷物伤脾,又兼暑气客之,则成燥病,令人发热作渴不止,六脉弦大,乃火热伤肺而津液不能上输也,有脾胃之分。若发燥热而能食者,热在胃也,易治,服全真丹、荜澄茄散而愈。若发燥热不进饮食,四肢倦怠,热在脾也,为重,服金液、草神或来复等丹,五日而愈。如作暑治,下以凉药,热虽暂退,必变为中满、洞泄诸证。暑月发热,务分虚实,六脉沉数,饮食如常者,为实热,服薄荷煎而愈;若六脉弦紧,减食倦怠者,为虚热,大忌寒凉,宜全真、来复等丹而愈。(夏月发热作渴,脉弦而大,谁肯不作暑治而不用寒凉者,不知暑热熏蒸,耗人元气,元气既伤,未有不渴。冷物伤脾,有乖输灌;三焦失运,腠理不和,发热作渴,自所不免。且六脉弦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虚,体验果真,一温可解。今之医家,专尚香薷、青蒿、黄连、滑石等剂,变为泻泄,犹云协热,及至虚脱,全然不觉。此由脉理未明,误主作贼之误也。)

  凡夏月阴气在腹,又暑能伤人元气,更兼冰水冷物损其脾胃,皆不足证也。《局方》俱用香薷饮、白虎、益元、黄连解毒等剂,重伤元气,轻则变疟痢、霍乱、泄泻等证,重则成虚劳、中满、注泻等证。余常以保元、来复、全真、金液、延寿、姜附汤等类治暑,百发百中,好生之士请尝试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6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2/03/2024
下一篇 04/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七十五 神方·定风散

      治破伤风及洗头、牙槽等风,牙关紧急,项背强直,角弓反张。若一二日者,服此可治,五七日者难治,须急灸脐下三百壮。   川乌(炮,二两) 防风(二两) 雄黄(一两)共为末。每服四钱…

  • 卷五十九 卷中·痹病

      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走注疼痛,或臂腰足膝拘挛,两肘牵急,乃寒邪凑于分肉之间也,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治法于痛处灸五十壮,自愈,汤药不效,惟此法最速。若轻者不必灸,用草乌末二两、白…

  • 卷五十四 卷下·周身各穴

    巨阙(在脐上五寸五分) 中脘(在脐上四寸) 神阙(在脐中) 阴交(在脐下一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五分) 石门(在脐下二寸三分,女人忌灸,即胞门子户) 关元(在脐下三寸) 天柱(在一…

  • 卷三十四 神方·知母黄芩汤

      治伤寒胃中有热,心觉懊 ,六脉洪数,或大便下血。   知母(二钱) 黄芩(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热服。

  • 卷二十九 卷下·血崩

      《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若因房事太过,或生育太多,或暴怒内损真气,致任脉崩损,故血大下,卒不可止,如山崩之骤也。治宜阿胶汤、补宫丸半斤而愈。切…

  • 卷九十三 神方·百花散

      治腿肚血风 疮,小儿蝼蛄疖,或耳底出脓,瘰 痔漏。   川乌五两捣为末。凡一切疮毒,以麻油调涂,湿者干糁,耳中出水吹入,牛马六畜疮皆可治。人家合酱入此末五钱,不生虫蛆。

  • 卷六十三 神方·菟丝子丸

      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   菟丝子(一斤,淘净酒煮,捣成饼,焙干) 附子(制,四两)   共为末,酒糊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十日后强壮。

  • 卷七十 神方·分气丸

      治心腹痞闷疼痛,两胁气胀,痰涎上攻,咽嗌不利,能行气,化酒食。   黑丑(半生半熟取头末,四两) 青皮(炒) 陈皮(炒) 干姜(炮) 肉桂(各一两)   共为末,水法梧子大。每…

  • 卷六 卷中·少阴见证

      少阴君火内属于肾,其脉弦大,外证肢节不痛,不呻吟,但好睡,足指冷,耳聋、口干、多痰唾,身生赤黑靥,时发噫气,身重如山,烦躁不止。急灸关元三百壮,内服保元丹、姜附汤,过十日汗出而…

  • 卷二十五 神方·八风汤

      治中风半身不遂,言语謇塞,口眼 斜。先灸脐下三百壮,后服此药永不再发。若不加灸,三年后仍发也。   当归 防己 人参 秦艽 官桂 防风 钗斛 芍药 黄 甘草 川芎 紫菀 石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