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风火热毒,伤其血络,营血瘀滞,淫于腠。
【治法】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方名】犀角地黄汤加味。
【组成】犀角3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白薇10克,紫草10克,知母10克,沙参10克,生槐花30克,大青叶10克,板蓝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谭家兴方。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热伤络脉则血外溢。
【治法】养阴益脾,润燥,佐以清热,化斑。
【方名】加味脾阴煎。
【组成】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莲草15克,山药20克,莲米15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黄连6克,淡竹叶10克,五味子10克,枣皮10克,大枣10个,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袁尊山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血瘀于肌腠。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补脾滋肾。
【方名】加减紫癜方。
【组成】鸡血藤15克,丹皮15克,茜草15克,当归15克,大枣10克,茅根15克,旱莲草20克,三七粉5克(冲服),仙鹤草20克,山栀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孙伟正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414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清暑藿佩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钱某,女,3岁。初诊日期:1992年8月3日。 初诊(1992-08-03):高热十余天。患者于7月下旬起,高热起伏在39℃~40℃之间,曾用抗生素等静脉滴注,高热仍不见明显下降。…

  • 慢性乙型肝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方名】乙肝解毒汤。【组成】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

  • 治疗小儿厌食的偏方1

    炒白术、炒扁豆、砂仁、佩兰、鸡内金各5g,焦山楂、谷芽各10g,甘草3g。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疗效:2—3剂显效。

  • 《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 五官科卷》

      内容提要 本书本着尊重历史、反复精选的原则,对二十世纪中医五官科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全书以病为纲、以病统方,介绍了耳鼻喉科疾病、眼科疾病、口腔科疾病及其他疾病的中医治疗…

  • 感冒不必频投医

    “50%的小患者不必老上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王国玮如是说。他指的是一些家长上午刚带孩子在某某医院看的病,吃了药还不退烧,就又上另一家医院了。秋风乍起,季节转换,又到了…

  • 木香槟榔丸功效与作用,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

     《中国药典》:木香槟榔丸 【处方】木香50g 槟榔50g 枳壳(炒)50g 陈皮50g 青皮(醋炒)50g 香附(醋制)150g 三棱(醋制)50g 莪术(醋制)50g 黄连50…

  • 麸皮拌萝卜丝治便秘

    麸皮性甘凉,有清热止汗及调和肠胃的功效。萝卜一般为白萝卜,其性也寒,有消食下气作用,萝卜丝拌麸皮同用治便秘,可谓相得益彰。需提醒的是,麸皮与萝卜均为偏寒性的食物,因此,用来辅助治疗…

  • 治胃溃疡偏方4

    瑶族偏方用料:野荞麦根90克,猪骨头适量。用法:炖服,每天1剂,连服7天,此后每隔两天服1剂,连服1~3周。说明:此方为一位瑶医祖传而来,治疗胃溃疡效果颇佳

  • 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高血脂症

    詹xx,女,53岁,四川某学院副教授。1981年9月8日初诊。自诉:头胀头痛十余年,西医诊断为高血脂症,甘油三酯为510毫克%,胆固醇为400毫克%,血压经常是150-180/10…

  • 花生衣

    原料]花生衣末12克。[做法]将花生米用热水烫后取皮,晒干研碎备用。[用法]每次6克冲服,每日2次。[作用]养血止血。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出血的患者。[评注]实验证实,花生衣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