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谌予验方:过敏煎的组成,适应证及临床运用医案

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中西医结合专家祝谌予教授,临床用药敢于创新,并常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将某些确有药理实验依据的方药应用于临床实践,过敏煎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祝老用此方按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加味用药,治疗多种过敏性疾病,疗效颇佳。

●过敏煎的药物组成

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各10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

●过敏煎的适应证

凡过敏试验阳性者,均可采用本方。

如过敏性荨麻疹属于风寒者,加桂枝、麻黄、升麻、荆芥;

风热者加菊花、蝉蜕、金银花、薄荷;血热者加牡丹皮、紫草、白茅根;热毒内盛加连翘、金银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

过敏性哮喘,常加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葶苈子、杏仁;

过敏性紫癜,常加藕节炭、血余炭、荆芥炭、茜草根、旱莲草、仙鹳草;

过敏性鼻炎,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细辛、生地黄、苍耳子、葛根;

冷空气过敏症,常加桂枝、白芍、生姜等。

过敏煎的临床运用医案

●病例1

徐某,男,24岁。1985年1月30日初诊。

主诉:哮喘20年,经常反复发作,曾与某医院过敏试验阳性,确诊为过敏性哮喘,经服泼尼松(强的松)、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西药罔效。每逢感冒后发作频繁,咳嗽不能平卧。胸透两肺未见异常。近1月来,咳嗽气喘、胸闷憋气加重。

舌质淡红、苔白而腻,脉滑小数。证属痰湿中阻,肺失宣降。

处方: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银柴胡、乌梅、防风、五味子、杏仁、百部、沙参各10克,葶苈子15克,甘草3克。

6剂后,咳嗽减轻,胸胁舒适。余症好转。效不更方,原方13剂,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10克,1日2~3次,每次1丸。服完后,诸症悉除。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病例2:

王某,男,26岁。1985年1月15日初诊。全身刺痒2年余,经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荨麻疹。诊时刺痒难忍,晚上加剧,划痕后2分钟起条状荨麻疹。色红,突出皮肤,伴见脘腹疼痛,时轻时剧,舌苔薄白,脉细数小弦。证属血燥受风。

处方:银柴胡、乌梅、荆芥、牡丹皮、白蒺藜各10克,五味子、防风各12克,炙甘草、红花各6克,生地黄、紫花地丁各15克。12剂,水煎,早晚各1服。药渣以水2 500毫升浓煎,每晚洗浴,6天后症状基本控制,12月后告愈。

●病例3:

魏某,男,26岁。1984年12月14日初诊。患冷空气过敏症2月。遇冷空气后全身刺痒。

面部、手背、耳郭等皮肤发硬变厚,色红,早晚加剧,得温或在室内症状自减。诊时斑疹色红、质硬、状如云片,大小不等,大者10厘米×10厘米,小者如米粒,心烦不安,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浮紧。为此风邪袭表,血滞寒凝。

处方:银柴胡、五味子、乌梅各10克,防风、党参、地肤子各15克,桂枝、白芍各12克,红花、炙甘草、荆芥各6克,每日1剂,早晚服,药渣浓煎,晚上洗浴,6月后瘙痒明显减轻,斑疹基本消失,食欲已启,又原方3剂,隔日服以巩固疗效。2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本方曾经上海某医院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确有抗过敏作用。祝氏临床运用了几十年,凡属于过敏性疾患的,均获得满意疗效。

本文摘自《名中医治病绝招》一书,卢祥之著。

祝谌予过敏煎临床应用举隅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常运用过敏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患,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过敏性哮喘

谭XX,女,30岁,1986年11月15日初诊。哮喘十余年,经常反复发作,经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哮喘。经服强的松、地塞米松、苯海拉明、扑尔敏等西药,初时有效,过后罔效。近一周来,咳喘、胸闷加重,苔白腻,脉滑数。胸透及X线摄片,心肺未见异常。此为 肺失宣降,痰湿中阻。药用:

银柴胡10g,五味子15g,乌梅12g

防风10g,苏子12g,白芥子10g

莱菔子15g,甘草5g

五剂

服药后,咳喘、胸闷减轻。仍守原方续服五剂后,诸症消失 。以后,每遇此疾复发,均以过敏煎加味,每获显效。

按:此案患者素体脾肾不足,外邪侵袭,而致痰湿中阻,肺失宣降,病则由是而发,出现咳喘、胸闷等症状。故用过敏煎加三子养亲汤抗过敏、降逆化痰,调节升降,其效较为满意。

二、过敏性荨麻疹

付XX,女,28岁,1987年2月10日初诊,全身经常起风团,瘙痒,反复发作,已一年余,经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荨麻疹。近几天来,风团、瘙痒加重,皮肤划痕呈阳性反应,伴有轻度腹痛、腹泻,苔薄白,脉细数。属 表虚受风。

药用:

银柴胡12g,五味子10g,防风12g

乌梅15g,黄芪15g,荆芥10g

白蒺藜15g,炙甘草5g

三剂

服药后,症状减轻。续服六剂后,此疾告瘳。

按:中医称此病为㾦癗,常因过敏导致皮肤的组织小血管扩张,管壁的渗透性增加,形成局限性水肿,即风团。故用过敏煎抗过敏,再加以黄芪、荆芥、白蒺藜固表祛风获效。

三、过敏性鼻炎

程XX,女,50岁,1986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过敏性鼻炎已三载,反复发作,颇感痛苦。一周前感冒后,至今鼻塞鼻痒,清涕不绝,喷嚏连作,苔薄白,脉细无力。五官科检查:鼻腔粘膜水肿,下鼻甲肿大,鼻道见清稀分泌物。 此为肺卫不固,外邪侵袭。

药用:

银柴胡15克,防风12克,五味子10克

乌梅15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

黄精15克,荆芥12克,辛夷15克

炙甘草5克

三剂

服药后,效果良好,嚏涕已止,稍有鼻塞鼻痒感。续守上方十五剂,诸症若失。经追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此疾常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此例系肺卫不固,外邪侵袭而致。用过敏煎抗过敏,加黄芪、白术、黄精、荆芥、辛夷扶正固表,疏风祛邪。合为益气解表,抗敏止涕。

体会:过敏煎系名老中医祝谌予之经验方。方用银柴胡甘寒益阴,清热凉血;防风辛温解表散风胜湿;乌梅酸涩收敛,化阴生津;五味子酸甘而温,益气敛肺,补肾养阴。 本方药味似乎平淡,但立方确有巧思,四药配合,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阴阳并调。经临床验证,此方对过敏性疾患确有良效。过敏性疾患,虽证情不同,然其病理则一,皆由过敏所致,系外邪侵扰之证。故治疗如仅过敏所致,皆可过敏煎治之,体现异病同治之妙。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665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胃平(张镜人方)

    【组成】柴胡6g,黄芩9g,杭白芍9g,炙甘草3g,紫苏梗6g,香附9g, 白花蛇舌草30g,徐长卿15g,香谷芽12g等。 【功效主治】调肝清热。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方解】张…

  • 穿心莲的功效和作用

    穿心莲为常用草药,本品具有良好的清热消炎作用,凌老常常用于腹泻、痢疾等胃肠疾患,外科消炎退肿的急性感染脓肿,有着显著疗效,但主观上认为现有的注射剂及片剂,疗效不及煎剂末药为高,这可…

  • 麻杏石甘汤,苏葶丸加减治疗外寒里热型肺炎

    肺卫热盛邪入里,发热较重气喘促。咳嗽痰多呼吸急,舌红苔黄脉滑数。清热化痰降肺逆,加减苏葶麻杏石。麻黄杏仁生石膏,射干黄芩苦葶苈。白前苏子黛蛤散,瓜蒌贝母鲜芦根。 方药: 麻杏石甘汤…

  • 化斑汤加减治疗结核病导致的高烧昏迷

    温热外感入心包,持续高热躁不宁。神昏谵语或抽搐,苔黄脉数舌绛红。开窍达邪清凉营,化斑加减膏知芩。鲜芦茅根翘青叶,牛黄地元连丹皮。 方药: 化斑汤加减: 生石膏30g 黄芩8g 鲜茅…

  • 跌打丸治能治疗落枕

    取跌打丸2粒,加白酒适量,蒸发成膏状,洗净患处,将膏药摊于纱布上,外敷患处,并用热水袋定时加热,12小时换药1次,连续2-3天。

  •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偏方

    中医认为,凡是过敏性的疾病一般都和风邪有关系,中医还认为,风性 “善行而数变”,它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快,变化多非常相符合。 风邪有内外之分,内风为病,肝首当其冲,如《素问·至真要大…

  • 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慢性丙肝102例

    【摘要】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加味类中药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2例,采用加味茵陈五苓散(茵陈、白术、泽泻、猪苓、茯苓、桂枝等)配合西药治疗,并与西药对照组58例对比…

  • 治小儿蛲虫偏方4

    大蒜数瓣,楂物油少许。将大蒜捣烂,加入植物油,每晚睡前涂肛门周围,连用5天。本方对小儿蛲虫病有效。

  • 《妇科病中草药原色图谱》

    《妇科病中草药原色图谱》是由黄燮才 编写的一本书籍。 内容简介妇科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妇女在生理上有经、孕、产、育等特点,因此,妇科病主要包括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和妇…

  • 遗尿方剂2

    [方剂]益智仁、黄芪、菟丝子、金樱子、煅牡蛎、潞党参各10克,制附片、甘草梢各3克,桑螵蛸8克,五味子5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肾虚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