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痈疮的中医治疗验方

毒邪壅塞气血阻,急性化脓皮肉痈。毛囊皮脂脓感染,好发颈腹腰背间。初起局部肤肿疼,粟状脓头表面出。脓头继增疼痛剧,状如蜂窝色紫红。发热恶寒身乏力,中心坏死脓外流。脓液稠厚色黄白,气血充足症属实。脓杂赤紫色血块,外伤血瘀不须疑。脓畅肿消痛亦止,数日收口愈可期。脓出不畅或稀薄,气血耗损收口迟。临床实症较多见,虚症虚中常夹实。

注:平素过食膏梁厚味,或饮食不节,外感六淫之邪,湿热火毒内蕴,又复感毒热之邪,以致营卫不和,毒热壅阻经络,气血凝滞,壅塞不通,红肿灼痛,急性化脓,逐成痈症。

部分病例也有因肾水亏损,阴虚火炽,复感外邪而发病的。

此病为多个相邻的毛囊,皮脂腺急性化脓感染,好发于颈项,腹,背,腰等处。

初起局部皮肉突然肿胀,表面有粟状脓头。继而脓头增多,疼痛加剧,形如蜂窝,表面颜色紫红。此时可有发热恶寒,困倦乏力等全身症状。最后中心坏死。如脓栓和坏死组织脱净,则逐渐愈合。

如化脓迅速,流出脓汁稠厚,其色黄白,脓排通畅,若治疗得当,愈合亦速。如脓杂赤紫色血块,多为外伤血瘀之象。若溃后脓出稀薄,脓流不畅,疮面腐物难去,新肉不生,为气血亏损,其收口亦较迟缓。临床实症较为多见,但也不乏虚中夹实之象。

初期

初期恶寒发热渴,便干尿黄脉滑数。局部红肿和焮热,粟状脓头根底坚。毒热炽盛阻经络,清热解毒化瘀血。银翘芩连芷花粉,赤芍归贝公英菊。外敷消肿拔毒散,威力疮疡膏可贴。

方药:

金银花30g 连翘15g 黄芩10g 天花粉10g 黄连8g 白芷10g 当归尾10g 赤芍10g 贝母9g 蒲公英30g 野菊花15g

注:病毒初期,恶寒发热,口渴脉数,尿黄便干,局部红肿焮热,脓头根底较坚等,属毒热炽盛,经络被阻。治宜祛邪解毒,兼以化瘀。

银花,连翘,公英,野菊,黄连,黄芩清热解毒;赤芍,归尾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贝母,花粉、白芷清热散结,透脓解毒。在服用上药的同时,将拔毒散用凡士林调和摊于消毒纱布敷块上外敷,或用威力疮疡膏直接敷于疮面亦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669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白发的偏方8

    黑芝麻粉、何首乌粉各150克。将药加糖适量,煮成浆状,开水冲服,每晚1碗。本方半年后可使白发转灰,灰发转黑。

  • 小儿急性肾炎的秘方

    链球菌感染为急性肾炎的主要前驱原因,所以预防链球菌感染为最有效措施。(一)一般措施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2.平素要注意皮肤卫生,勤换衣、勤洗澡,尤其是在夏秋季节,要…

  • 老人小便不通方

    酒黄柏9克、百节草9克、当归15克、榆白皮9克、白檀香9克、川草解9克、湖泊4.5克。以上药物用水煎服,一日一剂。

  • 加味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湿热型。 处方:柴胡10克,枳壳1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虎杖30克,绵茵陈15克,金钱草30克,姜半夏10克,陈皮6克,生大黄10克(后下)。 用法:上…

  •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1月26日,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中的作用,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有关工作,广东省中医药局成立中医药专家组。专家组在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 乳头痒痒需要看医生吗

    许多女性偶有乳头、乳晕发痒的症状,这可能只是单纯的过敏问题,也可能是乳癌的征兆,因此不能轻视。另外,有一种罕见柏哲德氏症,也会在乳头和乳晕周围出现一种类似湿疹的症状,患者会有皮肤发…

  • 防止痔疮出血“小窍门”

    俗话说“十人九痔”,而痔疮的主要表现是大便干结、大便后疼痛出血。如排便时疼痛便上有血,则是外痔;如便后滴血,出血量较多则多为内痔。下面就教你几招防治便血的办法:1、保持大便通畅,养…

  • 附子汤临床新用解析

    附子汤出处 汉·张仲景《伤寒论》。 功效 温经镇痛,驱除寒湿。 方药组成 附子2枚(炮,去皮,破8片),茯苓3两,人参2两,白术4两,芍药3两。 服法与禁忌 上药5味,以水8 L,…

  • 扁桃体炎

    (嗓子两侧红肿、疼痛、一般多发于着凉后)黑木耳一两,炒干磨成细粉,每次用半汤匙与蜂蜜一汤匙调匀口服,一日2次,连服5天永不再发(此方在发病时用)。忌吃辣物。

  • 杏苏散的组成与功用主治

     杏苏散 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苏叶(9g) 半夏(9g)  茯苓(9g) 前胡(9g) 苦桔梗(6g) 枳壳(6g) 甘草(3g) 生姜(3片)  大枣(3枚)  杏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