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中药治疗方剂

虚阳上浮烂口舌,糜烂色淡多流涎。每服凉药烂疼甚,脉多沉细舌淡白。治宜温阳佐敛火,理中加附温脾宜。桂附八味温肾阳,气血虚弱十全服。龙牡芨味随症加,敛火生肌用无差。

方药:

理中汤加附子(适用于脾阳偏虚):

人参8g 白术10g 干姜6g 甘草6g 炮附子9g

桂附八味丸(适用于肾阳偏虚):

肉桂6g 炮附子9g 熟地13g 山药10g 山萸肉10g 丹皮10g 茯苓10g 泽泻10g

十全大补汤(适用于气血双虚):

人参8g 白术10g 茯苓10g 甘草5g 当归10g 白芍15g 川芎8g 熟地13g 黄芪15g 肉桂5g

注:虚阳上浮,阳虚已甚,故口糜色淡,糜烂疼痛,口多流涎,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服凉药后疼痛溃烂加剧,更为阳虚之症明。

理中汤加附子温脾阳。桂附八味丸温肾阳。十全大补汤气血双虚者用之尤宜。上列诸方可随宜加入龙骨、牡蛎、白芨、五味子之类以敛火生肌,促糜烂愈合。

附:鹅口疮外治方

黄连6g,黄芩6g,黄柏8g,龙骨15g,青黛6g,冰片2g共研细粉和匀,撒布疮面。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690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中耳炎

    (耳内长期流水、流脓、胀痛)鲜韭菜汁5钱,加入明矾半钱,溶化后滴入耳内,一次1~2滴,一日2次,连用5天。

  • 中医验方治疗因湿热导致的低烧不退

    低烧不退因湿热,面黄身倦口不渴。胸闷不饥恶呕吐,便溏苔腻或黄疸。清化湿热茵陈藿,白蔻黄芩薄连翘。滑石苡仁大豆卷,苍术车前蝼蛄焦。 方药:茵陈10g 藿香6g 白豆蔻6g 黄芩6g …

  • 实脾饮加减治疗晚期肝硬变

    瘀血停著水湿泛,脘胀腹大不欲食。青筋暴露形体瘦,胁下硬块推不移。溏泻色黑尿不利,皮肤粗糙目黯黑。齿衄蛛痣朱砂掌,舌暗苔白脉弦涩。益气行水兼祛瘀,加减实脾参术芪。腹皮干姜桃苓皮,三棱…

  • 化脓性鼻窦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肺胃蕴热。【治法】排脓解毒。【方名】排脓清窦汤。【组成】桔梗10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天花粉10克,七叶一枝花10克,金银花12克,苍耳子6克,甘草6克…

  • 经典名方四物汤

    四物汤出于唐代蔺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从本方药物组成来看,它是由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的胶艾汤去阿胶、艾叶和甘草发展而来。 方药: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各等分(药…

  • 《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儿科卷》

    本书为《20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儿科卷》,分为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寄生虫传染病及其他儿科疾病,汇集了中医儿…

  • 温经汤加减治痛经之经验

    【摘要】笔者在2002年至2013年十余年期间,根据经验用古方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之痛经,效果显著。现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1.1.1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中“痛经”…

  • 鹿胎

    临床应用:治疗虚损劳伤、精血不足、崩漏带下。

  • 产后病方七

    泽兰30克,粳米50克。先煎泽兰,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空腹食。本方适用于产后瘀滞腹痛。

  • 产后断乳

    大麦芽半两,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只需一天便无乳汁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