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合茵陈四苓汤加味治疗早期肝硬变(无腹水期)

肝炎失治湿热蕴,情志抑郁食不节。伤肝害脾累肾脏,久成肝硬病非轻。肝阴暗耗失疏泄,瘀壅络道遂成癥。癥积凝滞气血阻,脾阳不健水不走。肾气不能化膀胱,水湿滞留腹水肿。今把肝硬分两期,早期无水晚腹水。

注:肝硬变多由情志不遂,抑郁忧伤,饮食不节,湿热内蕴,或肝炎失治,伤肝害脾,累及肾脏,致肝、脾、肾三脏俱病。
肝失疏泄,则气滞血瘀,壅遏络道,成为癥积;癥积凝聚,滞阻日久,气血受阻,致使脾运不健,水湿不行;肾虛不能气化膀胱,温煦脾阳,以致水湿停聚,发生水肿。

早期肝硬变(无腹水期)

肝脾不调湿热阻,腹胀胁痛尿黄赤。脘闷食少心烦渴,小量腹水苔黄腻。嗳气胀减脉弦滑,体倦神疲乏无力。疏肝和脾利湿热,茵陈四苓合四逆。柴芍茯苓猪枳实,茵术泽草白茅根。肋胁痛甚郁金附,纳呆内金麦楂曲。湿热蕴久胆外溢,发黄秦军藓栀子。脾虚便溏去茵茅,酌加山药莲芪参。

方药:

四逆散合茵陈四苓汤加味:

柴胡10g 白芍15g 枳实8g 猪苓10g 茯苓15g 泽泻10g 茵陈30g 白术10g 甘草6g 白茅根30g
注:肝脾不调,湿热郁阻,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故腹胀胁痛,嗳气后腹胀减轻。肝失疏泄,中焦不畅,脾胃运化失职,致水湿停积,湿久化热,故脘闷食少,口渴心烦,体倦神疲,困乏无力,小溲黄赤。肝邪犯脾,湿热内蕴,故舌苔黄腻,脉弦滑稍数。

柴胡,白芍,甘草,枳实为“四逆散”,功在疏肝理脾,开郁止痛;茵陈四苓汤加白茅根重在清热利湿,且能和胃健脾。

如胁肋痛甚可加郁金10g,香附10g;脘闷食少,胃纳呆滞可加炒鸡内金8g,炒麦芽10g,焦楂15g,神曲10g;湿热内蕴日久,胆汁外溢,郁而发黄,可加秦艽10g,大黄6g,白藓皮10g,栀子10g;如脾虚便溏,可去茵陈、白茅根,加党参15g,黄芪15g,炒山药15g、莲子肉10g。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04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简简单单消除大脑疲劳

    1.梳梳头好松弛——轻轻地梳头是脑部保健的好方法。凭借梳子在头皮上来回轻刮,头皮的神经末梢便可得到刺激,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长期用脑的人来说,应每天梳头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每…

  • 《湖北苗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苗家医药得到了长足发展。50年代中期,由于西南各地刚解放不久,政府医疗机构刚刚建立,缺医少药现象普遍严重,这一时期苗族医药和其他民族医药一样发展很快,走村窜…

  • 导赤散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导赤散组成】2 【导赤散方歌】3 【导赤散方解】4 【导赤散主治】5 【导赤散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导赤散的论述7.0.1 主治7.0…

  • 治疗中暑偏方2

    [用料]鲜芦根60克,鲜藕(去节)、荸荠(去皮)各90克,雪梨10个,鲜麦冬60克。[制用法]绞汁。温饮或冷饮。[适应证]中暑。

  • 逍遥散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逍遥散组成】2 【逍遥散方歌】3 【逍遥散方解】4 【逍遥散主治】5 【逍遥散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逍遥散的论述7.1 病机与证候分析…

  • 三七粉的作用与功效

    三七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与人参同一 科属,又名田三七、参三七,主产于云南、广西。三七性温,味甘、微苦,人肝、胃经,能活血化瘀、补气止血、消肿止痛。 本文目录 1 三七粉…

  • 治疗荨麻疹偏方6

    处方:当归15g、丹皮9g、赤芍9g、生地20g、荆芥6g、防风6g、薄荷3g、蝉衣4.5g、红花9g、麻仁15g、生甘草3g。(二)风寒型荨麻疹方

  •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寒凝血瘀。【治法】温通心阳,散瘀通痹。【方名】温阳通脉汤。【组成】生麻黄6-12克,熟附块12-24克(先煎),细辛12克,全瓜蒌12-30克,枳壳9克,汉防…

  • 夜啼方七

    蝉蜕9克,鸡内金15克。将2味微火焙脆研成极细末,每次1克,日3次。本方适用于小儿夜惊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