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散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香薷散组成】2 【香薷散方歌】3 【香薷散方解】4 【香薷散主治】5 【香薷散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香薷散的论述7.1 主证分析7.2 功用7.3 方解7.4 运用7.4.1 辨证要点7.4.2 随证加减7.4.3 使用注意【香薷散组成】

香薷9g 白扁豆6g 姜厚朴6g

【香薷散方歌】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化湿阻。

【香薷散方解】

本方治证由夏月乘凉饮冷,感受寒湿所致。夏月人多喜于荫凉处憩息,或夜间归寝较晚,每易感受寒湿邪气,寒湿外束,腠理闭塞,卫阳被郁,故恶寒发热,无汗;寒湿困束肌表,气血受阻,则头重身痛;夏日饮食生冷,湿伤脾胃,气机失畅,故胸闷不舒,腹痛;湿困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则呕吐,湿浊下注大肠则泄泻;舌苔白腻,乃寒湿之候。治宜外散肌表之寒湿,内化脾胃之湿滞。方中香薷辛温芳香,解表散寒,祛暑化湿,以祛在表之寒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为君药。厚朴辛香温燥,行气化湿而解胸闷,去苔腻,为臣药。白扁豆甘平,健脾和中,兼能渗湿消暑,为佐药。入酒少许为使,温散以助药力,三药合用,共奏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效。

【香薷散主治】

阴暑证。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香薷散医案】

董仁仲,当暑天纳凉饮冷,忽头疼发热,霍乱吐泻,烦躁口渴,舌苔白滑,此阴暑也。得之过于寒凉,致周身阳气为阴邪所遏。宜香薷(注:即本方)之辛热,发越阳气,散水和脾,四剂而愈。 (摘自《续名医类案》)

【医案分析】

凡“暑 天纳凉饮冷”患病的,多属阴暑证,风寒兼中焦内湿也。“忽头疼发热”,表证。“霍乱吐泻....舌苔白滑”,湿邪内阻,清浊不分,上吐下泻(此“霍乱”非现代西医之霍乱病,乃形容吐泻的挥霍缭乱之势)。心情“烦躁",中焦升降失常,气机逆乱所致。“口渴”,湿邪阻碍脾之升津于口,内本有水湿,故并不欲饮。“烦躁口渴”并见后,也很像心火或阳暑之象,无舌红、苔黄、脉数、小便黄、喜冷饮,故知其不是。综合观之,是表证兼内湿。作者用平和解表又化内湿的香薷散,表里并治,4剂而愈。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香薷散的论述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一类方

主证分析

阴暑

暑为阳邪。阴暑,就是暑天感受阴邪。

夏月乘凉饮冷

感受寒湿风寒挟湿束表→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脉浮。湿滞脾胃,升降失常→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苔白腻。

往往由夏月乘凉饮冷感受寒邪,具体来讲,寒湿。寒湿本身风寒挟湿,风寒束表又挟湿,所以表寒证反应还是表实证为主。恶寒发热,无汗,可以头身疼痛。这里挟湿反应,可以又沉重。头身沉重疼痛。酸楚疼痛这类挟湿特点,脉浮有表证。这是香薷散主治。这类病,暑热重的地方还挺容易发生。像我们四川,原来老的四川地区,重庆在这个范围,我们经常到重庆去看到那个现象,夏天,它是长江的三个火炉子,热得不得了,经常是40度以上,最热的天,过去空调不多,我出差经常住那里,晚上哪怕十二点,一点了,马路上有个现象,人行道上,人排着一排排就在人行道上睡觉,先泼水,泼了水热气升腾,退一点凉,铺上席子就在上面睡,人都在马路上走。人行道成了睡觉的。一看,一排排像始沙丁鱼罐头一样。像那样,天气到半夜发变化,很容易感受寒湿。当然这种情况下,有些白天感受暑热,晚上又感受寒湿,就造成寒包火的特点。我们这里讲的香薷散主治,是感受暑热不明显,主要是暑天这个季节特点,乘凉饮冷感受寒湿为主。所以叫阴暑证。

寒湿,因为它挟湿,湿邪很容易内外相引,也就是寒湿在表,引动脾胃内湿,而这个内在脾胃运化障碍,有水湿内停的病人,也容易招致外湿。脾胃运化障碍的,有水湿内停的,一赶冒,往往以寒湿这个形式出现。所以香薷散的主治证候,看来是外感引动内湿,是表里同病,产生内在的湿滞脾胃,引起升降失常的表现。具体来讲,水湿阻滞,升降失常,呕吐泄泻,气机阻滞不能正常升降了。不通则痛,腹痛泄泻,湿滞气机,胸脘可以痞闷,湿阻,舌苔白腻。所以这一组是湿邪阻滞中焦气机,造成升降失常的表现。内外两组证候,就构成了香薷散的全部证候表现。

从病机来看,它有个特点。一个外来感受寒湿,暑天,一个呢,表湿引动内湿。造成气机阻滞,表里同病。

在治疗方面,既要祛暑解表,针对暑病,向外发散,散表寒祛湿,又要化湿和中,和中是和脾胃,恢复脾胃的气机升降。治湿来讲,可以几种方法,我们说开宣,芳化,苦燥、淡渗几种方法。暑天的特点,以化湿为最好。

功用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方解君香薷外散风寒,芳香化湿臣厚朴行气,辛散芳香化湿佐扁豆芳香化湿使酒少量帮助药力的分布

香薷散里,以化湿为主,兼顾苦燥淡渗,用香薷做君药,香薷可以外散风寒。而且又能芳香化湿,芳化湿邪,通过化湿和中,外散风寒。它有“夏月之麻黄”的说法。夏天不用麻黄用香薷。那它这个发散表寒是针对表实证。风寒表实证。前面主治里面谈到它是无汗。

厚朴,臣药,有两个意义。厚朴是个行气药,气行则湿化。本身厚朴带有芳香特点,性味又是苦温,苦温苦燥,辛散芳香化湿。所以苦燥芳化,它同时具有,又可以畅通中焦气机,有助于气机的恢复升降。

扁豆作为佐药,扁豆淡渗,渗湿。体现了芳化、苦燥、淡渗相结合。而是以芳香化湿为主。针对暑湿特点。

这方里用少量的酒,服法有酒。帮助药力的分布。

香薷散是治疗暑天外感风寒挟湿,暑天外感风寒挟湿。内证又有湿滞脾胃。升降失常的一个表现,表里同病。采取祛暑解表,化湿和中。实际上它有解表散寒。

运用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头重身痛,胸闷,苔白腻,脉浮。

一种风寒挟湿特点,而且表里同病。暑天外感,要注意暑天很容易伤暑,内热的状况。

随证加减兼内热者,加黄连(清热)。湿盛于里,加茯苓、甘草。(光芳化不够,加淡渗,运脾除湿)素体脾虚,中气不足者,加人参、黄耆、白朮、橘红。(益气健脾,这类药壅滞,陈皮可以理气化湿)
使用注意

表虚有汗,或中暑发热汗出,心烦口渴者,不宜使用。

表虚证不适合,因为香薷是“夏月之麻黄”,辛温发散力量相对来说还是较大的。中暑发热汗出,心烦口渴,这是伤暑了,不是说夏天感受风寒挟湿,而是直接伤暑热,而以发热为主。中暑发热,迫津汗出,而且伤及心神比较突出了。这个是香薷散不能用。寒温有别。

相关文章:

香薷散方歌,功效与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10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阴痒

    肝郁化火伤阴血,血不荣运生湿热。外阴瘙痒易躁怒,带黄尿赤脉弦数。清肝养阴祛湿热,生地黄芩淡竹叶。柴芍栀子龙胆草,木通苍肤藓泽泻。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 生地15g 黄芩10g …

  • 清气化痰丸组成与功效

    清气化痰丸 出自《医方考》 【组成】 陈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枳实麸炒 黄芩酒炒 瓜蒌仁去油 茯苓各一两(各30g) 胆南星 制半夏各一两半(各45g) 【用法】 姜汁为丸。每服6g…

  • 增白方十六

    冬瓜子仁50克,桃仁40克,白杨皮20克。3味捣末;饭后服,每次6-9克,每日3次。本方令面光泽洁白,可治面与手俱黑。

  • 《水果蔬菜食疗保健方》

    本书编辑整理了中医古籍中蔬菜水果治病保健的方剂,据现代医学疾病分类法进行归纳。 编辑推荐 合理调配饮食是你健康的基础。本书编辑整理了中医古籍中蔬菜水果治病保健的方剂,据现代医学疾病…

  • 葡萄能治疗烫伤

    将鲜葡萄洗净去籽,捣浆,直接敷于患处,药干即换,通常敷药后即刻止痛,一般一至数日即可痊愈。此方治疗轻度烫伤非常有效,通常可即刻止痛,且不易遗留疤痕。对Ⅰ度、浅Ⅱ度和小面积的深Ⅱ度水…

  • 桑菊饮组成,方歌方解,功效作用

    桑菊饮 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桑叶二钱五分(7.5g)  菊花一钱(3g) 杏仁二钱(6g) 连翘一钱五分(5g) 薄荷八分(2.5g) 苦桔梗二钱(6g)  生甘草八分(2…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舌头痛

    郭某某,女,72岁,四川名山县城关镇居民。1978年4月12日初诊。自诉:舌头痛如火灼已两月,服西药、打针不效,转服中药仍不效,自服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俱不效,且腹泻甚剧。经人…

  • 不良习惯使大脑迟钝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普遍感到头脑疲劳。为了保持年轻而充满创造力的头脑,必需避免诸多生活上的坏习惯,如抽烟、暴饮暴食、蒙头睡觉、带病用脑等。因为这些坏习惯会导致大脑变迟钝。那么…

  • 补气药

    现代医学检查人是否死亡,主要有两条标准:一条是看心脏是否跳动,另一条是看还有没有呼吸。而祖国医学则认为,“人活着就是一口气”,即《黄帝内经》所说:“无气则死矣”,判断一个人是死还是…

  • 止嗽散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止嗽散组成2 止嗽散方歌3 止嗽散主治功效4 止嗽散医案5 止嗽散(《医学心悟》)5.1 主证病机分析5.2 止嗽散分析5.3 配伍特点5.4 临床应用5.4.1 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