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散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香薷散组成】2 【香薷散方歌】3 【香薷散方解】4 【香薷散主治】5 【香薷散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香薷散的论述7.1 主证分析7.2 功用7.3 方解7.4 运用7.4.1 辨证要点7.4.2 随证加减7.4.3 使用注意【香薷散组成】

香薷9g 白扁豆6g 姜厚朴6g

【香薷散方歌】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化湿阻。

【香薷散方解】

本方治证由夏月乘凉饮冷,感受寒湿所致。夏月人多喜于荫凉处憩息,或夜间归寝较晚,每易感受寒湿邪气,寒湿外束,腠理闭塞,卫阳被郁,故恶寒发热,无汗;寒湿困束肌表,气血受阻,则头重身痛;夏日饮食生冷,湿伤脾胃,气机失畅,故胸闷不舒,腹痛;湿困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则呕吐,湿浊下注大肠则泄泻;舌苔白腻,乃寒湿之候。治宜外散肌表之寒湿,内化脾胃之湿滞。方中香薷辛温芳香,解表散寒,祛暑化湿,以祛在表之寒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为君药。厚朴辛香温燥,行气化湿而解胸闷,去苔腻,为臣药。白扁豆甘平,健脾和中,兼能渗湿消暑,为佐药。入酒少许为使,温散以助药力,三药合用,共奏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效。

【香薷散主治】

阴暑证。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香薷散医案】

董仁仲,当暑天纳凉饮冷,忽头疼发热,霍乱吐泻,烦躁口渴,舌苔白滑,此阴暑也。得之过于寒凉,致周身阳气为阴邪所遏。宜香薷(注:即本方)之辛热,发越阳气,散水和脾,四剂而愈。 (摘自《续名医类案》)

【医案分析】

凡“暑 天纳凉饮冷”患病的,多属阴暑证,风寒兼中焦内湿也。“忽头疼发热”,表证。“霍乱吐泻....舌苔白滑”,湿邪内阻,清浊不分,上吐下泻(此“霍乱”非现代西医之霍乱病,乃形容吐泻的挥霍缭乱之势)。心情“烦躁",中焦升降失常,气机逆乱所致。“口渴”,湿邪阻碍脾之升津于口,内本有水湿,故并不欲饮。“烦躁口渴”并见后,也很像心火或阳暑之象,无舌红、苔黄、脉数、小便黄、喜冷饮,故知其不是。综合观之,是表证兼内湿。作者用平和解表又化内湿的香薷散,表里并治,4剂而愈。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香薷散的论述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一类方

主证分析

阴暑

暑为阳邪。阴暑,就是暑天感受阴邪。

夏月乘凉饮冷

感受寒湿风寒挟湿束表→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脉浮。湿滞脾胃,升降失常→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苔白腻。

往往由夏月乘凉饮冷感受寒邪,具体来讲,寒湿。寒湿本身风寒挟湿,风寒束表又挟湿,所以表寒证反应还是表实证为主。恶寒发热,无汗,可以头身疼痛。这里挟湿反应,可以又沉重。头身沉重疼痛。酸楚疼痛这类挟湿特点,脉浮有表证。这是香薷散主治。这类病,暑热重的地方还挺容易发生。像我们四川,原来老的四川地区,重庆在这个范围,我们经常到重庆去看到那个现象,夏天,它是长江的三个火炉子,热得不得了,经常是40度以上,最热的天,过去空调不多,我出差经常住那里,晚上哪怕十二点,一点了,马路上有个现象,人行道上,人排着一排排就在人行道上睡觉,先泼水,泼了水热气升腾,退一点凉,铺上席子就在上面睡,人都在马路上走。人行道成了睡觉的。一看,一排排像始沙丁鱼罐头一样。像那样,天气到半夜发变化,很容易感受寒湿。当然这种情况下,有些白天感受暑热,晚上又感受寒湿,就造成寒包火的特点。我们这里讲的香薷散主治,是感受暑热不明显,主要是暑天这个季节特点,乘凉饮冷感受寒湿为主。所以叫阴暑证。

寒湿,因为它挟湿,湿邪很容易内外相引,也就是寒湿在表,引动脾胃内湿,而这个内在脾胃运化障碍,有水湿内停的病人,也容易招致外湿。脾胃运化障碍的,有水湿内停的,一赶冒,往往以寒湿这个形式出现。所以香薷散的主治证候,看来是外感引动内湿,是表里同病,产生内在的湿滞脾胃,引起升降失常的表现。具体来讲,水湿阻滞,升降失常,呕吐泄泻,气机阻滞不能正常升降了。不通则痛,腹痛泄泻,湿滞气机,胸脘可以痞闷,湿阻,舌苔白腻。所以这一组是湿邪阻滞中焦气机,造成升降失常的表现。内外两组证候,就构成了香薷散的全部证候表现。

从病机来看,它有个特点。一个外来感受寒湿,暑天,一个呢,表湿引动内湿。造成气机阻滞,表里同病。

在治疗方面,既要祛暑解表,针对暑病,向外发散,散表寒祛湿,又要化湿和中,和中是和脾胃,恢复脾胃的气机升降。治湿来讲,可以几种方法,我们说开宣,芳化,苦燥、淡渗几种方法。暑天的特点,以化湿为最好。

功用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方解君香薷外散风寒,芳香化湿臣厚朴行气,辛散芳香化湿佐扁豆芳香化湿使酒少量帮助药力的分布

香薷散里,以化湿为主,兼顾苦燥淡渗,用香薷做君药,香薷可以外散风寒。而且又能芳香化湿,芳化湿邪,通过化湿和中,外散风寒。它有“夏月之麻黄”的说法。夏天不用麻黄用香薷。那它这个发散表寒是针对表实证。风寒表实证。前面主治里面谈到它是无汗。

厚朴,臣药,有两个意义。厚朴是个行气药,气行则湿化。本身厚朴带有芳香特点,性味又是苦温,苦温苦燥,辛散芳香化湿。所以苦燥芳化,它同时具有,又可以畅通中焦气机,有助于气机的恢复升降。

扁豆作为佐药,扁豆淡渗,渗湿。体现了芳化、苦燥、淡渗相结合。而是以芳香化湿为主。针对暑湿特点。

这方里用少量的酒,服法有酒。帮助药力的分布。

香薷散是治疗暑天外感风寒挟湿,暑天外感风寒挟湿。内证又有湿滞脾胃。升降失常的一个表现,表里同病。采取祛暑解表,化湿和中。实际上它有解表散寒。

运用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头重身痛,胸闷,苔白腻,脉浮。

一种风寒挟湿特点,而且表里同病。暑天外感,要注意暑天很容易伤暑,内热的状况。

随证加减兼内热者,加黄连(清热)。湿盛于里,加茯苓、甘草。(光芳化不够,加淡渗,运脾除湿)素体脾虚,中气不足者,加人参、黄耆、白朮、橘红。(益气健脾,这类药壅滞,陈皮可以理气化湿)
使用注意

表虚有汗,或中暑发热汗出,心烦口渴者,不宜使用。

表虚证不适合,因为香薷是“夏月之麻黄”,辛温发散力量相对来说还是较大的。中暑发热汗出,心烦口渴,这是伤暑了,不是说夏天感受风寒挟湿,而是直接伤暑热,而以发热为主。中暑发热,迫津汗出,而且伤及心神比较突出了。这个是香薷散不能用。寒温有别。

相关文章:

香薷散方歌,功效与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10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止

    气虚恶露淋沥行,日久不止色淡红。量多质稀少腹坠,神倦舌淡脉缓弱。补中益气加减用,益气摄血参黄芪。五味归苓炒白术,升麻橘断熟地黄。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15g 生黄芪15g…

  • 脑血栓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阴虚阳亢,肝阳化风,风痰阻窍。【治法】滋阴潜阳,开窍化痰。【方名】玉竹钩藤汤。【组成】丹参12克,玉竹12克,女贞子12克,生牡蛎12克,钩藤12克,竹茹12…

  • 安神助眠方13

    仙鹤草90克。水煎服,日1剂,治4例,全部治愈。用法:药与蛋共煮,蛋熟后去壳再煮15分钟,食蛋,每次2个,日1次。主治:头晕眼花,耳鸣耳聋。疗效:食药蛋10天,可获痊愈。

  • 便秘的临床表现及疗法

    便秘,即大便结不通,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水份被吸收过多,粪质干燥而坚硬,以致排便困难,经常3—5天或6—7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解大便一次。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大多由于热邪壅积,食物停…

  •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牡丹皮的副作用与禁忌

    丹皮,又名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山东等地。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生用或炒用。《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后…

  • 焗油:给头发养分

    如今,人们对头发的清洁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许多人已将洗发、护发纳入每日的生活程序,但对于焗油——定期给予头发深层的营养和护理,人们还有些模糊概念。焗油产品不仅使头发看着润泽,更重要…

  • 膝关节滑膜炎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辨证】湿热阻络。【治法】健脾除湿,清热解毒,通利关节。【方名】二术苓皮汤。【组成】苍术12克,白术12克,茯苓皮20克,薏苡仁30克,金银花30克,川牛膝15克。【…

  • 芍药、甘草、威灵仙组方治疗慢性胆囊炎

    处方:白芍30g,甘草6g,威灵仙3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完。 病例:陈某,女,43岁。初诊(1962年7月5日):右上腹胀痛剧烈,掣引右肩,反复发作已达6年,曾经X线检查为…

  • 大定风珠方歌,组成与功效

    方剂名称:大定风珠 药物组成:生白芍6钱,阿胶3钱,生龟版4钱,干地黄6钱,麻仁2钱,五味子2钱,生牡蛎4钱,麦冬(连心)6钱,炙甘草4钱,鸡子黄(生)2枚,鳖甲(生)4钱。 加减…

  • 健骨强腰方8

    淮山药50克,牛奶100克,甜杏仁20克。将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研细;山药洗净,去皮,切碎;与杏仁、牛奶混合,绞取汁液,加热煮沸,停火。每日2次。现代研究表明,山药水提取液作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