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脾经脉瘀阻所致的肝脾肿大或肝硬变的中医验方

肝郁血瘀并脾虚,肋胁刺痛面色晦。
脘胀腹满食不振,肝脾肿大脉弦涩。
归芎香附赤芍药,桃仁白术元胡枳
柴胡甘草刺蒺藜,气滞厚朴莱菔子。
呃逆赭石旋复花,刺痛乳没青郁金。
肝脾肿大肝硬变,泽兰棱莪鳖牡蛎。

方药:

当归10g 川芎9g 香附10g 赤芍15g 桃仁10g 元胡10g 白术10g 甘草5g 枳壳10g 柴胡10g 刺蒺藜10g

注:肝郁血瘀,则肋胁胀痛或刺痛。脾虚则健运失职,故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气滞血瘀则气血失调,阴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晦暗。肝脾肿大或肝硬变,为肝脾经脉瘀阻所致。

柴胡,枳壳,香附,元胡理气疏肝、通滞解郁、止肋胁疼痛刺痛;当归,川芎,赤芍,桃仁,刺蒺藜活血化瘀止痛;白术、甘草健脾益气。

如气滞偏重,可加厚朴9g,莱菔子10g;如因脾运失健,气滞胸膈,肝胃不和等而引起呃逆,可加生赭石15g、旋复花(诸花皆升,旋复独降)10g以降逆平肝;血瘀气滞引起肋胁刺痛难忍,可加乳香9g、没药10g,青皮10g、郁金10g以增强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力;如因经脉瘀阻引起肝脾肿大或肝硬变等,可加泽兰叶10g,三棱10g,莪术10g,醋鳖甲30g,牡蛎30g以软坚散结和化瘀通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11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双麻猪肠火锅

    [原料]升麻30克,黑芝麻、菜油、瘦猪肉各100克,猪大肠1000克,猪肾2个,鳝鱼250克,牛环喉、金针菇、土豆、水发木耳各150克,白菜300克,莴笋叶200克,豆瓣酱50克,…

  • 《湖湘名医典籍精华·方剂卷》

    《湖湘名医典籍精华》丛书(以下简称丛书) ,精选西周至民国时期湖南历代名医所著学术、临床价值较高的140余部予以点校 ,分类结集出版 ,全面反映了湖南历代名医的医学成就及其学术价值…

  • 膀胱炎、尿道炎

    用爬山虎半两,煎汤一碗一次服下,一日三次,用一周。

  • 萆薢分清散(萆薢分清饮)方歌,功效与作用

    萆薢分清散(萆薢分清饮) 出自《杨氏家藏方》 【组成】 益智 川萆薢 石菖蒲 乌药各等分(各9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入盐一捻(0.5g),同煎至七分…

  • 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治疗邪入气营型流行性乙型脑炎

    暑热壅盛入气营,高热头痛面赤红。烦躁不安口渴饮,此为气分偏盛型。邪陷心营神昏迷,反复惊厥抽搐拘。解毒透邪清气营,白虎清营加减服。膏兰青竹翘紫草,知母生地玄丹皮。高热昏迷郁金菖,安宫…

  • 斑秃方十一

    猪苦胆1个。将猪苦胆汁倒入半面盆温水中,搅拌后洗头或洗患处,把油脂状鳞屑清除干净,再用清水冲洗,每日1次。本方尤适用于脂溢性脱发。

  • 胃癌方十三

    人参(另煎)10克,猪茯苓各30克,焦白术10克,生炙黄芪各30克,补骨脂15克,吴菜萸10克,[厶萸肉15克,肉豆蔻12克,半枝莲20克,椿根皮30克,赤芍、白芍各、禹余粮各10…

  • 黄褐斑方四

    青嫩柿树叶若干,白凡士林30克。将柿树叶晒干研细面,与白凡士林调匀成膏,每天睡前涂患处,晨起洗净,一般半月至一月后方能奏效。本方适用于黄褐斑。

  • 脾虚夹湿毒之久痢的中医治疗方法

    岳某,男,49岁,技术员。初诊:1979年5月24日。主诉4年前因患细菌性痢疾未彻底治愈,转成久痢,缠绵不愈。腹泻每日7~8次,甚或10~20次不等,泻下豆腐状黏液便或脓血性黏液便…

  • 治疗中暑偏方2

    [用料]鲜芦根60克,鲜藕(去节)、荸荠(去皮)各90克,雪梨10个,鲜麦冬60克。[制用法]绞汁。温饮或冷饮。[适应证]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