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散加味治疗内蕴湿邪,外感风寒,寒湿相搏证

赵某某,女,49岁,干部。1977年3月22日初诊。
病史:素体虚弱,10天前恶寒发热,头疼,无汗,骨节疼痛,流清涕,口粘,纳减,经注射庆大霉素、百尔定后,病情好转。持续性头疼、头晕、微恶寒、咳嗽、吐白色泡沫痰,若得汗则舒。食欲不振,口苦,恶心,干呕,厌油腻。近两个月食后移时即吐,胃脘嘈杂,大便正常,小便多黄,精神乏困,气短无力。
检查:舌质淡红,苔薄灰,脉弦细。
辨证:属内蕴湿邪,外感风寒,寒湿相搏,汗后寒去湿留,湿欲化热,治宜芳香化湿,理气和胃。方宗藿香正气散加味:

处方:藿香15克 土白术9克 黄芩8克 竹茹9克 焦三仙各9克 清半夏12克 茯苓15克 砂仁6克 川朴9克 生山药30克 苏梗9克 陈皮9克 白芷9克 甘草3克 生姜3克 大枣3个
8月25日二诊: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巳有饥饿感,恶心干呕基本消失,惟感前额隐痛,低头则眼发黑,口粘,厌油腻。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湿邪虽减,尚未尽除,仍宗上法,原方茯苓改为30克,再加川芎6克。
3月28日三诊:诸证悉除,惟遇劳则心悸,气短,头晕。舌淡红,苔薄黄,脉濡数。湿热之邪基本消退,呈现气阴偏亏之象。治宜补益气阴,兼清余邪。
党参15克 麦冬21克 五味子9克 当归15克 川芎9克 藿香9克 苏梗9克 陈皮9克 清半夏9克 白芷9克 细辛3克 川朴9克 砂仁3克 焦三仙各9克
1978年4月15日随访,患者服上方后,一年来精神饱满。
食欲正常,诸证均愈。
按:本例为风寒外束,肺气失宣,脾失健运,内蕴湿邪。治当解表化湿,微微发汗,使风去寒散湿化。故投以藿香正气散加黄芩,芳香化湿,苦寒清热。
又因素体较弱,当湿邪基本消退后,虚象渐露,病人于三诊时感觉心悸、头晕、气短,故即给以生脉散加减,补益气阴,兼清余邪。本例由于辨证运用芳化补益的先后治则,因而获取良效。

——本文摘自《临证实效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32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三七粉的正确吃法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三七粉的正确吃法 ,三七粉的服用禁忌和注意事项,三七粉的适用人群。   三七粉的正确吃法 (1)跌打损伤导致出血,用三七粉撒在伤口上。伤口大的话,再用消毒纱布加…

  • 洁齿方九

    海蛤、琥珀、白石英、珍珠、玛瑙、光明砂各30克,麝香O.3克。药捣为散,于乳钵内重研令细,每日取柳枝打碎一头,点药揩齿。本方令齿白净。

  • 便秘中药配方——平肝和胃方

    【组成】茯苓10g,化橘红10g,钩藤10〜15g,灶心土10〜15g,炙甘草6〜10g。 【功效主治】平肝和胃,润肠通便。治疗老年人、小儿及体弱之人长期便秘,习惯性便秘。还可治疗…

  • 仙鹤草、大枣治愈阴阳俱虚盗汗一例

    一般来说,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然细析之,盗汗并非皆属阴虚,明代张景岳谓:“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可是临证之际,一见盗汗,医者往往首先想到…

  • 《中医方剂临床新用》

    本书收录144首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系统综述了每首方剂的方源、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和临床新用,重点对方剂在临床各科的创新使用、方剂组成、加减法和临床观察疗效等做了详细的介绍。…

  • 饮食自疗法2

    大蒜1头(煨熟)、乳香2克,将上述2味药共研成细末,制成药丸如芥子大。每次7粒,用乳汁送服。

  • 布袋丸的制法与功效作用

     《补要袖珍小儿方论》:布袋丸 【处方】夜明砂 芜荑 使君子各60克 白茯苓 白术 人参 甘草 芦荟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驱蛔消疳,补养…

  • 杞菊地黄丸新用途

    慢性病1毒性肝炎1:每次1丸,日2次。3个月一疗程,停用其他保肝药。总有效率可达93.8%。高脂血症:每次2丸,日3次,两周一疗程,2-3疗程后,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平均值相比均有…

  • 人参胡桃煎可养颜

    [组成]人参3克,胡桃肉3个。[制法与用法]用水煮熬1小时,饮汤后将参及胡桃肉食之。1次量,晨起或晚睡前服用皆可。[功效与应用]益气固肾,补血养颜。适用于因肺肾气虚而引起的动喘,气…

  • 《中药生产验证指南》

    内容简介:本书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药品认证治理中心组织国内部分国有或合资制药企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结合本企业开展中药GMP验证的工作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