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散加味治疗内蕴湿邪,外感风寒,寒湿相搏证

赵某某,女,49岁,干部。1977年3月22日初诊。
病史:素体虚弱,10天前恶寒发热,头疼,无汗,骨节疼痛,流清涕,口粘,纳减,经注射庆大霉素、百尔定后,病情好转。持续性头疼、头晕、微恶寒、咳嗽、吐白色泡沫痰,若得汗则舒。食欲不振,口苦,恶心,干呕,厌油腻。近两个月食后移时即吐,胃脘嘈杂,大便正常,小便多黄,精神乏困,气短无力。
检查:舌质淡红,苔薄灰,脉弦细。
辨证:属内蕴湿邪,外感风寒,寒湿相搏,汗后寒去湿留,湿欲化热,治宜芳香化湿,理气和胃。方宗藿香正气散加味:

处方:藿香15克 土白术9克 黄芩8克 竹茹9克 焦三仙各9克 清半夏12克 茯苓15克 砂仁6克 川朴9克 生山药30克 苏梗9克 陈皮9克 白芷9克 甘草3克 生姜3克 大枣3个
8月25日二诊: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巳有饥饿感,恶心干呕基本消失,惟感前额隐痛,低头则眼发黑,口粘,厌油腻。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湿邪虽减,尚未尽除,仍宗上法,原方茯苓改为30克,再加川芎6克。
3月28日三诊:诸证悉除,惟遇劳则心悸,气短,头晕。舌淡红,苔薄黄,脉濡数。湿热之邪基本消退,呈现气阴偏亏之象。治宜补益气阴,兼清余邪。
党参15克 麦冬21克 五味子9克 当归15克 川芎9克 藿香9克 苏梗9克 陈皮9克 清半夏9克 白芷9克 细辛3克 川朴9克 砂仁3克 焦三仙各9克
1978年4月15日随访,患者服上方后,一年来精神饱满。
食欲正常,诸证均愈。
按:本例为风寒外束,肺气失宣,脾失健运,内蕴湿邪。治当解表化湿,微微发汗,使风去寒散湿化。故投以藿香正气散加黄芩,芳香化湿,苦寒清热。
又因素体较弱,当湿邪基本消退后,虚象渐露,病人于三诊时感觉心悸、头晕、气短,故即给以生脉散加减,补益气阴,兼清余邪。本例由于辨证运用芳化补益的先后治则,因而获取良效。

——本文摘自《临证实效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32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口疮方一

    番茄数个。将番茄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去籽,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将番茄汁含口内,尽量多含些时间,1日数次。本方适用于脾胃积热型口疮。

  • 生黑发方五

    猪肾1对,杜仲30克,沙苑蒺藜15克,核桃肉30克。将药物和猪肾加适量的水,在旺火上煮30分钟后,改微火炖至猪肾熟烂。食猪肾及核桃肉,饮汤,每日1剂,连服7—10日,可乌发美发。

  •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偏方2

    大黄买芽汤用料:酒蒸大黄40克,生麦芽30克制用法:水煎服,儿童量酌减。疗效: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11例一般服药后当天尿量增加,黄疸6-8天消退,肝功在3周内恢复正常。来源:浙…

  • 清营汤加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减紫癜因血热,常于感染后突发。出血广泛出血重,烦躁不安脉弦数。便秘尿赤舌质红,凉血清营解毒热。广角生地银花连,丹皮赤芍粉丹皮。竹叶玄参翘麦冬,栀子茅根生侧柏。 方药: 清营汤加减…

  • 颈椎病的偏方

    颈椎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退行性常见多发性骨疾患,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轻者头、颈、臂、手、上胸、背疼痛麻木;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颈部是头与躯体联结的部位,头部的血液供给大…

  • 疮痈收口期的治疗验方

    腐肉脓毒已排尽,体格尚好停服药。外敷神效生肌散,三五日内即见功。气血不足正气衰,肉芽缓生收口迟。调补气血健脾胃,参芩术草陈黄芪。麦芽楂曲莱菔炒,余毒未尽银翘芩。公英黄连天花粉,乳没…

  • 阴茎癌方十六

    柴胡、升麻各10克,龙胆草30克,黄芩、甘草、橘梗各10克,昆布15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木香10克,三棱、蚕砂各15克,土茯苓30克。水煎服,日1剂。本方源于《实用中西医肿…

  • 五九玄胡鸭

    [原料]五灵脂10克、九香虫15克、玄胡索15克、鸭肉500克。[做法]将鸭肉洗净,用少许盐擦一遍,让咸味入内待用;五灵脂、九香虫、玄胡索洗净放入碗内,加水适量,隔水蒸30分钟左右…

  • 食管癌方二

    露蜂房、全蝎各20克,山慈菇、白僵蚕各25克,蜡蜍反15克,酒450毫升。将药捣碎,酒浸于净器中,7日后开取,每次空腹饮10-15毫升,日3次。

  •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气滞血瘀。【治法】舒肝活血,利湿解毒。【方名】舒肝活血汤。【组成】柴胡9克,全蝎10克,山楂15克,黄芪20克,茵陈20克,郁金3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