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汤与真人养脏汤合方化裁治疗慢性结肠炎

张某,女,30岁,内江铁路职工医院护士。初诊:1981年10月12日。自述3年前因患急性痢疾,经西药内服、输液等抗感染治疗月余,症状基本控制,但腹痛腹泻间歇发作,少则每日2~3次,多则5~6次,断断续续服苦寒燥湿的中药和抗感染的西药,两年多未效。后经某医院做乙状结肠镜检,结论为慢性结肠炎。现症:患者全身羸瘦,面色晦暗无华,语声低微,神疲气弱,小便短少,下痢日行5~6次,完谷不化,偶带脓血,黯淡不鲜,腹痛喜按,得温则减,四肢不温,恶寒蜷卧,欲寐不得,纳呆食少,舌淡苔少,舌体胖嫩有齿痕,脉微细。体温36.5℃,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5×10?/L,淋巴40%,嗜酸性3%,分叶核56%。大便稀溏,色淡黄,伴有少量红白色黏液,涂片未见阿米巴滋养体,乙状结肠镜下见肠黏膜充血水肿,并有散在性朵状表浅溃疡。病属脾肾阳虚,阴寒凝滞,气血阻滞,肠道受伤的休息痢。治宜温阳散寒、涩肠固脱,桃花汤与真人养脏汤合方化裁。

赤石脂18g 干姜8g 白芍10g 太子参18g 当归10g 白术10g 肉桂6g 木香6g 诃子12g 肉豆蔻(去油)10g 罂粟壳12g 甘草5g

8剂。

二诊:11月2日。病员服上方8剂后,下痢每日减至1~2次,无脓血,但仍有神疲乏力、四肢不温、恶寒蜷卧、腹中痛、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真阳衰微,沉寒未除之征。于原方加重干姜用量到10g,另增制附片10g,以获回阳救逆之功。服药10剂,阳虚阴寒诸证全除,纳谷香,下痢腹痛止,随访年余未发。

按:本例病员系医者过用苦寒燥湿药,虽湿热毒邪得除,但脾肾阳气大损,痢疾余邪入里寒化,出现久泻不止、完谷不化、滑脱不禁等少阴虚寒见症。《伤寒论》说:“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淫于内,治以甘热。”故以桃花汤与真人养脏汤化裁,以添温中散寒、涩肠固脱之力,药后病势虽有转机,但病久阴寒内盛,真阳衰微。《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又说:“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因而在原方中重用温里回阳的干姜、附片扶阳而逐阴寒,寒去阳复而获愈。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40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哮喘的偏方13

    乌鸡1只,陈醋1500-2000毫升。[制用法]将乌鸡宰杀去毛,洗净切块,用陈醋煮熟。分3—5次热吃。轻者吃1只,重者吃3只即愈。[适应证]虚证哮喘。

  • 急性肠炎

    大蒜瓣2~4个,加白糖适量,捣烂,用开水冲匀,一次服下,一日二次,一、两天即愈。

  • 治疗不孕症的偏方14

    紫石英、党参、川断各15克,仙灵脾9—15克,黄岑、徐长卿、菟丝子、当归、白芍、白术、云苓、炙甘草各9克,熟地12克,川椒1.5克,鹿角霜、川芎各6克。水煎服,每月从月经第七天开始…

  • 阳痿的中医辨证论治和治疗验方

    阳痿一证,在中医男科诸证中,占有较重的比例。其临床证类,既有阳衰,亦有阴损,以及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之阴阳俱虚证。各种证型相互渗透,互为因果,证情十分复杂,治疗颇感不易。如何根据不同…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4

    百合15克,生地、麦冬、元参、百部、白芍、首乌、柏子仁各12克,贝母10克,阿胶、冬虫夏草各9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肺肾阴虚证。

  • 肺癌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辨证】脾虚气弱。【治法】补脾益气化痰湿,佐以抗癌。【方名】肺瘤1号方。【组成】党参9克,黄芪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生苡仁5克,陈皮9克,白花蛇舌草…

  • 打呼

    花椒5~10粒,每晚睡前用开水泡一杯水,待水凉透后服下(花椒不服下),连服5天,以后再也不打呼。

  • 消渴的病因病机,消渴的中医辨证论治及治疗方剂

    消渴阴伤仔细瞧,临床所见分三消。上肺下肾中脾胃,审证求因效更高。 消渴是以多饮、多尿、多食、身体消瘦或尿甜为特征的病证。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

  • 生黑发方十六

    鲫鱼胆50枚,铁锉1片(15克),诃子5枚(煨、去核),郁金2枚,黄岑(切细)、黑豆、紫草、零陵香各15克,生姜汁50毫升。药和匀,在绢袋内盛,取竹沥油120克,麻油350克,入药…

  • 气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气喘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气喘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是气逆而息急,呼吸急促,费力、鼻翼煽动,甚至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不能平卧。严重的呼吸困难,可见口唇指甲青紫,颈动脉怒张,搏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