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医案

陈某,男,46岁,成铁局干部。初诊:1974年7月15日。病员于2个月前巩膜及全身皮肤发黄,右肋胀痛,脘连腹胀,厌油,不思食,便溏,双下肢浮肿,肝功异常,以急性黄疸性肝炎收入当地医院,治疗月余,未能缓解,更出现腹水,肝功能进一步恶化,白球比倒置,为1.8/4.6,伴脾功能亢进,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象低,诊断为肝硬化,转来治疗。患者面色黧黑,全身晦黄,消瘦,神疲,腹胀如鼓,脚踝至膝肿甚,右肋痛,午后低热,时鼻衄,腹满便溏,不能食,小便短赤,口苦,苔黄腻,脉弦缓。合参脉症,乃土虚木郁,肝脾湿热蕴积血分,以致气血瘀阻,水道不利,而成中满鼓胀之证。病系标实本虚,急则治其标,治宜清利湿热、疏运肝脾,佐凉血通瘀之品,方用丹栀逍遥散合茵陈四苓散加味。

川柴胡18g 当归10g 生白芍10g 生白术18g 炒枳实10g 板蓝根15g 丹皮10g 焦山栀10g 茵陈24g 车前子(包煎)18g 郁金10g 延胡索10g 白茅根30g 茯苓皮24g 炒谷芽12g 炒麦芽12g 甘草6g

服15剂后黄疸消退,低烧除,鼻衄亦止,小便较前通利,腹水有减,纳增。但右脘、胁痞胀隐痛,气短心累,肝功能有所恢复,但白蛋白仍低,脉弦缓,重按无力,舌边有紫瘀。此湿热之邪虽减,但肝络久瘀,气血壅滞,癥积未消,乃于运脾疏肝之中增入活血通络、消导癥积之药,攻补兼施,缓图而效。

潞党参30g 黄芪30g 柴胡10g 茯苓18g 焦白术10g 陈皮10g 法夏10g 白芍10g 炒枳实10g 郁金10g 莪术10g 三棱4.5g 茵陈18g 丹参24g 桃仁10g 白茅根30g 甘草10g

1个月中约服20剂,腹水全消,浮肿亦平,胁胀、腹满显著减轻,短气心累好转,食欲复常,肝功能续有改善,乃以平补气血、调治肝脾之归芍六君汤善后,至1973年底获愈。肝功能恢复正常,眠食俱佳。此后随访状况一直良好,已上班工作。1982年来蓉,见其康复如常人。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相关文章:

巴坤杰治疗肝硬化的临床验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42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益胃汤治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证属寒热夹杂,且有胃脘疼痛,嘈杂,胀满,嗳气,恶心,呕吐者。 处方:白芍15克,云苓12克,吴萸3克,黄连6克,延胡9克,黄芪15克,良姜3克,姜半夏6…

  • 麻疹的症状和治疗:吴佩衡治疗小儿麻疹的临床医案

    摘要:吴佩衡先生是近现代云南乃至全国名望颇着的中医临床家与教育家,其治疗小儿麻疹有其独到的见解。吴老认为小儿是稚阳而非纯阳,加上长时间误诊误治,容易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对于阳虚阴寒…

  • 女贞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女贞子的功效与作用 女贞子别名女贞、女贞实、冬青实,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我国中部、东部、南部和西部各省区,其中以浙江、江苏、福建、湖南、四川和广西等地产量最大。李…

  • 口疮方十

    银耳10-12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洗净后放碗内,加冷开水浸,以浸过银耳为度,泡浸1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拣去杂物,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食银耳饮汁,每日…

  • 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小儿早期流行性腮腺炎

    流腮红热腮肿疼,病情轻重较悬殊。轻者腮肿无痛苦,重者高烧卧床痛。少阳阳明有蕴热,复感蕴毒邪热结。经脉失通气血阻,壅遏腮部肿胀疼。 注:腮腺炎以发热,两腮肿疼为特征。为小儿常见传染病…

  • 厚朴在大承气汤中的配伍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析厚朴在大承气汤中的配伍应用和地位。方法:以古今医家对厚朴在大承气汤中用法和用量的疑问为线索,从分析大承气汤中配伍厚朴的煎煮方法、用量和配伍作用,对厚朴在方中的配伍…

  • 白血病方剂5

    黄芪30克,党参20克,黄精、枸杞子、天冬、元参、当归各15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出血明显,加紫草、旱莲草、仙鹤草各15克;有感染者,加黄芩、黄连、黄柏各15克。[适…

  • 迎香穴位按摩

    以左右手的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在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若干次。因为在“迎香”穴位有面部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的分支,是面部神经和眼眶下神经的吻和处。按摩此穴既有助于改善局部血…

  • 抗皱方十四

    青木香、白附于、川芎、白蜡、零陵香、白芷、杏附子各60克,茯苓、甘粉各30克,羊髓(炼之)l50克。将10味,酒水各250毫升,渍药经宿,煎三上三下,候酒水气尽,膏成去渣,收贮使用…

  • 白术的作用与功效

    古人赞白术云:“味重金浆,芳渝玉液,百邪外御,五脏内充。”盖言其功之广。好古则称“在气主气,在血生血,无汗则发,有汗则止,与黄芪同功”。张元素称其功有九:“温中一也,去脾胃中湿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