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苇茎汤合瘀热汤化裁治疗肺痈一例

胡某,男,成年,工人。初诊:1981年4月6日。患支气管扩张,出血数次,每次多达500mL左右,并患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粘连,以及糖尿病多年(目前“三消”症状已不明显),血糖342mg/mL,尿糖(+++),今春以来咳嗽加剧,咳吐大量黄臭脓痰,质稠胶黏,气味腥臭,并多夹杂血液。西医检查为肺脓肿,住院治疗1个月,疗效欠佳,遂出院转中医治疗。诊时咯吐脓血痰甚多,口腥臭,腰膝软弱,气短神倦,眠差,大便干,小便黄,夜尿多。苔黄厚腻、舌质红,脉细数。此由消渴日久,肺肾虚损,气阴俱亏,热毒乘虚内侵,留恋不去,热遏血瘀,肺络受损,酿脓变痈。治当先攻其邪,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千金苇茎汤合瘀热汤化裁。

芦根30g 薏苡仁24g 冬瓜仁24g 桃仁6g 旋覆花(包煎)10g 降香4.5g 枇杷叶10g 青葱管3节 蕺菜30g 丹皮10g 瓜蒌仁15g

咳嗽气紧加苏子、葶苈子、马兜铃、紫菀;痰稠黏加青黛、海蛤粉;血多加茜根、黄连、阿胶珠,连服20余剂。

二诊:5月25日。脓血大减,排痰较利,咳嗽、胸胁疼痛及吐痰腥臭均减轻,午后寒热消除,垢腻苔消退过半,舌边尖仍红。属正虚邪恋,宜扶正托邪、补益气阴,合排脓解毒之品。

潞党参24g 广百合24g 生地黄18g 炒知母10g 冬瓜仁10g 白及10g 蕺菜30g 薏苡仁30g 芦根30g 仙鹤草20g 桔梗10g 紫菀10g 甘草6g

10剂。

三诊:病情大减,胸痛轻微,痰中已基本无血,腥臭味少,稠痰转为稀薄,精神恢复,气力增加。眠差,口干,苔薄腻,脉细软。拟培土生金、养阴益气善后。

苏条参18g 麦门冬10g 百合18g 怀山药18g 白及10g 川贝母10g 炒扁豆10g 茯苓10g 玉竹10g 甘草3g此后未再来复诊。

按:本例肺痈病程迁延,兼证复杂,邪毒仍盛,虚象已露,早进补益,必助邪资寇,故初诊全力清邪,无粮之师,利于速战故也。曹伯仁瘀热汤是治疗热瘀肺络咯血之良方(药用旋覆花、降香、芦根、枇杷叶、葱管),柳宝诒说:“五味瘀热汤治瘀热内阻,化火刑金,不去其瘀,病经久不愈,此为先生独得之秘。”再合千金苇茎汤清热排脓、通络宁血,则邪去瘀消,病症大减。《杂病源流犀烛》说:“肺痈,热极而成病…皆缘土虚金弱,不能生水,阴火烁金之败症也,补脾亦是要着。”故当脓血减少、胸痛减轻后,即增入养肺生津之品,最后以培土生金法收功。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49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九仙散方歌,功效与作用

    九仙散 王子昭方,录自《卫生宝鉴》 【组成】 人参 款冬花 桑白皮 桔梗 五味子 阿胶 乌梅各一两(各30g) 贝母半两(15g) 罂粟壳八两(240g),去顶,蜜炒黄 【用法】 …

  • 阴虚湿热痹证的中医治疗医案

    鲁某,女,50岁。初诊:1981年5月15日。近1年来低热反复发作,体温37℃~38℃。汗出心烦,胃脘痞胀。半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踝、膝关节疼痛,行动不便,下肢浮肿,灼热掣痛,右趾痛…

  • 厌食方七

    炒扁豆、党参、玉竹、山栀、乌梅各等分,白糖适量。各药加水同煮,至豆熟时取汁,加白糖饮服。本方适用于因脾胃虚弱所致的厌食症。

  • 鼻咽癌方十三

    北沙参15克,川石斛、玉竹各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龙葵30克,海藻12克,野菊花15克,苍耳子12克,辛黄花、焦山栀各10克,生地、赤芍各15克,白茅根30克,藕节15克,麦冬…

  • 痤疮常用的有效的偏方

    痤疮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初起时皮疹为针头或芝麻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即粉刺),乃遗留凹陷疤痕。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晶,生湿生…

  • 治疗足跟痛方集锦

    1.足跟痛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2.药浸法治足跟痛: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

  • 松子仁治冻疮

    松子仁治冻疮:松子仁30克,捣烂加菜油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1次。嚼食松子仁治痔疮出血:每日嚼食松子仁3次,每次5克。

  • 小儿惊痫的治疗偏方

    鱼鳔黄酒治小儿惊风药物:鱼鳔15克,黄酱120克。用法:将鱼鳔黄酒同煮,待鱼鳔呈胶液壮即可。灌服。

  • 胆囊炎

    冬瓜籽半两、绿豆半两煎一碗汤,一次服下汤,一日三次,连用10天。

  • 酸枣仁汤的配方,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

    酸枣仁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酸枣仁炒 二升(15g)  甘草 一两(3g) 知母 二两(6g) 茯苓 二两(6g) 芎 二两(6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