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方歌方解,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

【组成】半夏11克,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大枣各5.5克,黄连1.8克。煎法、用法同小柴胡汤。

【方歌】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症状表现】《伤寒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均宜半夏泻心汤

补充:当有胃内停水,肠鸣下利,恶心呕吐,烦闷微热,脉数等见证。

【立方意义】此方证虽亦有心下痞,但由水饮停于肠胃间,非驱散水饮调理肠胃不可。故以半夏、干姜散水毒而止呕;黄连、黄芩泻热痞而健胃;人参振奋胃肠机能;再加入甘草、大枣以和之,则热清,饮涤,痞除,利止而治矣。

【治疗范围】以心下痞鞭呕吐,烦闷为主标兼见肠鸣,下利,微热等。

【诸家经验谈】《芳翁医谈》:休息痢,世皆以为难治,盖亦秽物不尽也,宜服笃落丸(系大黄一味为丸方),兼用泻心汤(即本方)之类。

又:下利如休息而无脓血,唯水泻耳,或自止则腹胀,泻则爽然。而日就羸惫面色萎黄,恶心吞酸,时腹自痛者,与半夏泻心汤兼用笃落丸为佳,且宜常服。

《中国内科医鉴》:痫证,热已解,而眩晕未止,心下痞鲠,欲呕吐涎沫,或嗳气多出者,用半夏泻心汤加茯苓有神效。凡遇舟车酒醉之眩晕,可运用本方或五苓散。

又:引枣轩氏说:胃癌,固为不治之病,予用半夏泻心汤亦常取效。但亦有不能全治,暂苟延其命者。

《汉法医典》:神经衰弱及歇斯底里,心下痞鞭,腹中雷鸣者,用半夏泻心汤加茯苓汤。

《千金方》:冷痢门泻心汤方,即本方去大枣,加瓜蒌根、橘皮,治卒大下热痢,唇干,口燥,呕逆引饮者。

《古方便览》:一男于,呕吐下痢,四肢厥逆.,心中烦躁,气息将绝,一医云霍乱,用附子理中汤,吐而不受,烦躁益甚,余则用此方,三服痊愈。

《方函口诀》此方饮邪并结,而心下痞鞭者为目的,故对于支饮,或饮澼之痞鞭无效,若由饮邪并结而致呕吐秽逆下利者,皆可用之,有特效。《千金翼》加附子,即附子泻心之意,温散饮邪之老手段也。

山田叶广:旧藩渡边义之助妻,腹满,经闭数用,心下痞鲠,气宇郁甚,诊之,经闭急,恐不通,欲先泻其心火痞鞭,用半夏泻心汤七八日,经水大利,气力快然而痊愈。

又:欲用连理汤之病人,心下痞鞭甚,则用半夏泻心汤,痞鞭随愈,而口中糜烂,亦痊愈矣。

南拜山:心窝阻碍,时常呕气,颜色苍白之人,无论其为胃癌之初期,与非胃癌初期,此方能治之。……余对于此种病,用本方治之,九日之间,完全治愈。,

简侯:曾治溱潼李君之女,年约十九岁,久患月经违常,亢热,消瘦,呕吐,腹鸣且痛,腰脊亦痛,不能安眠,四肢无力,间有咳嗽,咯吐稀痰,延至年余,医不能治。其友潘君,亦良医也,邀余往诊,病者自谓胸腹热,心下痞硬,大便或秘,或下痢,右脉洪数,左部较缓,拟半夏泻心汤,服两帖,证去大半,只腹痛,烦热未全除耳,改用芎归胶艾汤服数帖,竟愈。在初开泻心汤方时,潘甚诧异,疑为不合病情,及服两帖,证减大半,始信经方之妙用,年余难治之病,仅服数帖药而全治。

【诸家绪论】《类聚方广义》:痢疾腹痛而呕,心下痞鞭,或便脓血者,及每因饮食汤药下腹,即漉漉有声,而转泄者,可先用以下三方(指本方,及甘草、生姜泻心汤)。

【凭证使用】肠胃炎,痫证,歇斯底里,休息痢,胃扩张,胃癌初期或轻证,神经衰弱,眩晕证等。

本文摘自《经方随证应用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81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不孕症的偏方15

    丹参30克,香附、赤芍、白芍、桃仁、络石藤、红花各9克,当归、连翘各12克,川芎、小茴香、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用于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

  • 名老中医董治中的临床用药经验

    董老尝谓:“用药如用兵,兵,凶器也,不得已而举之。药,毒味也,不得已而用之。治国宜清正廉明,用药要中正淳和,乃长治久安之计也。” 药物性禀五行,各有所偏,偏而多之,则久而增气。故《…

  • 吴茱萸汤在疑难杂症中的应用

    吴茱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分别载于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篇,本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4味药组成,应用此方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病历资料 硬膜外血肿:…

  • 乳腺癌方十九

    狼毒、红枣各500克。将二者共煮,去狼毒。吃红枣,每次5枚,每日2-3次。本方源于《抗癌中药》,功能益气解毒,适用于乳腺癌。

  • 头痛难忍、四肢无力、呼吸困难、心脏无力、高血压良方

    (1)蕃石榴8个切片(硬的比较有效),下锅煮3碗水,煮滚10分钟就可喝,饭前才有效。(2)新鲜金针菜半斤,4碗水煮10分钟就可喝,饭后喝比较有效。

  • 《八名方临床应用》

    内容介绍本书收载中医常用方剂320首,按桂枝、麻黄、柴胡、二陈、四逆、四君、四物、六味归属分类编列。各条除简要介绍方药配伍、作用及其适应证外,均附有古今医家实践经验,特别是当代医家…

  • 口疮方五

    淡竹叶6克,灯心1.5克,人乳汁(或牛乳)100毫升。先煎竹叶、灯心,取汁10毫升,点入乳汁中和匀。每日数次,不拘多少。本方适用于小儿鹅口疮、口舌生疮、小便赤湿、小儿夜啼等症。

  • 蚂蟥能使人的血液通畅

    据海外媒体报道,最新研究发现,蚂蟥分泌的唾液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抗凝血物质——水蛭素,这种物质可以使伤口处的血液流动而不凝固达20分钟以上。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蚂蟥的消化道里也会存在一…

  • 咳血方方歌,功效与作用

     咳血方 出自《丹溪心法》 【组成】 青黛水飞(6g) 瓜蒌仁去油(9g) 海粉(9g) 山栀子炒黑(9g) 诃子(6g) 【用法】 上为末,以蜜同姜汁为丸,噙化(现代用法:共研末…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麻黄去节,四两(9g)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 甘草炙,二两(6g) 石膏碎,绵裹,半斤(18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