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入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存是否合宜,直接影响到药材质量。历代医家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药物产地、采收与贮存方法的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重要课题。

  1.中药的产地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在我国纵横万里的大地、江河湖泽、山陵丘壑、平原沃野以及辽阔海域,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和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完全相同,甚至南北迥异,差别很大。因而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产量和质量方面,都各有一定的地域性。自古以来,医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就是这个缘故。古入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知道即使用的是分布较广的药材,也是由于上述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规格也不一样。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广东的陈皮,东北的入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山东的阿胶,等等,从古至今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这方面的经验积累,对于今后发展药材生产,开拓新的药源,无疑是值得重视的。然而各种“道地”药材的产量毕竟难以完全满足需要,实际上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也可不必拘泥于道地的地域限制。在现代的技术条件下,我国已能从事某些原来产量不多而需要量日益增加的药材的异地引种和动物驯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短缺的需求。此项工作正在不断取得成效。当然,研究“道地”药材的栽培技术和生态系统,创造特定的生产条件,是扩大优质药材生产,确保药品原有性能功效的关键。总之,应以是否确保疗效为标准来认识“道地”药材的真正含义。

  2.中药采集

中药大都是植物药材,各种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根、茎、花、叶、实各个部分,由于所含有效成分的量各有不同,因而药性的强弱也往往有较大差异。因此,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候进行。通常以入药部分成熟程度作为依据。每种植物药材都有一定的采收时节和方法。一般来说,可按药用部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全草入药的,大多在植株充分成长或开花的时候采集,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如紫苏等;须连根入药的,则可拔起全株,如柴胡等;有的须用嫩苗或带叶花梢,如茵陈蒿之类,更要适时采收。

叶类药材通常在花蕾将绽放或正盛开的时候,此时正当植物生长茂盛的阶段,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如艾叶等。有些特定的品种,如霜桑叶,则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由于花朵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采摘,采摘时间很重要。过迟则易致花瓣脱落和变色,影响质量,如菊花、旋覆花;有些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槐花;有的在刚开时采摘最好,如月季花;而红花则宜于花冠由黄色变橙红色时采收。都是取其药效最高的阶段适时采收。至于如蒲黄之类以花粉入药的,则须于花朵盛开时采收。

果实和种子,除枳实、乌梅等少数药材要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实或果皮外,通常都在成熟时采收,如栝蒌等。以种子入药的,如果同一果序的果实成熟期相近,可以割取整个果序,悬挂在干燥通风处,以待果实全部成熟,然后进行脱粒。若同一果序的果实次第成熟,则应分次摘取成熟果实。有些干果成熟后很快脱落,或果壳裂开,种子散失,如茴香等,最好在开始成熟时适时采取。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子、女贞子,在其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好。

根和根叶的采集,古时以二月、八月为佳,梁代陶弘景认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是很正确的。因为早春及深秋时植物根或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此时采取则产童和质量也都较高,如葛根、桔梗、苍术、大黄和葳蕤等。此外,也有少数例外的,如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季采收为宜。

树皮或根皮通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则药性较强,疗效较高,并容易剥离,如黄柏、厚朴、杜仲。另有些植物根皮则以秋后采取为宜,如牡丹皮、地骨皮等。

有些木本植物的生产周期很长,应尽量避免伐树取皮或环剝树皮等简单方法,以保护药源。

本文摘自《张仲景用药解析》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83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酸枣仁汤方歌,酸枣仁汤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本文介绍了酸枣仁汤的组成与用法,酸枣仁汤方歌,酸枣仁汤的功效与作用。本站之前还发布过多篇关于酸枣仁汤的医案文章,大家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访问阅读。 延伸阅读: 1、酸枣仁汤的功效…

  • 治疗便秘的偏方19

    全当归、胡桃肉、首乌、乌药、枳实各10克,肉苁蓉15克,肉桂6克,牛膝12克,升麻5克,半硫丸9克(包煎)。[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冷秘。

  • 治疗糖尿病的偏方25

    蛇床子、莲子须、山茱萸、白鲜皮各10克,益智仁、桑葚、炙黄芪、山药、银花藤各30克,白茯苓15克,五倍子、鸡内金(研末冲服)各6克,三七粉3克(冲服)。[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

  • 小儿百日咳的中医治疗验方

    百日咳与顿咳同,阵发痉咳带哮鸣。顽固难愈痰热盛,风寒袭肺病因成。 注:百日咳以阵发性痉咳,咳后带哮鸣,顽固难愈为特点。中医称“顿咳”或“鹭鸶咳”。此症多由痰热毒盛,复感风寒,痰热客…

  • 理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理中丸 出自《伤寒论》 【组成】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各90g) 【用法】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9g)。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

  • 月经病方六

    猪蹄1对,茜草30克,大枣10枚。猪蹄去毛洗净,茜草装人纱布袋内扎口,大枣洗净,三味下锅同煮,熟后去药袋服。本方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之各种出血证。

  • 治疗白发的偏方23

    柏树果壳10个,生地10克。上药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连续服1-3个月。

  • 颜面部疔疮的中医治疗验方

    疔发颜面不可忽,急性化脓形如粟。坚硬根深如丁钉,病情严重发迅速。口角上唇危险大,易发走黄命关攸。 注:颜面部疔疮,是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疮形如粟,坚硬根深,似丁钉之状。由…

  • 痔疮14

    茄子。将其切片,烧成炭,研成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10克,连服10天。本方清热止血,适用于内痔

  • 妊娠腹痛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气血虚弱。【治法】益气养血,暖宫止痛。【方名】胶艾芎归汤。【组成】当归9克,人参4.5克,艾叶(醋炒)3克,茯苓4.5克,阿胶(糯米炒)9克,川芎3克,大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