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立方意义,治疗范围,诸家经验谈

小建中汤证,而正气不足,多自汗、盗汗者,加黄芪。——《金匮》

【组成】即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5.5克,煎法、用法同前。

【症状表现】原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补充:正气不足,脉见迟弱,腹拘急。自汗,盗汗,或有微热,或咳,或下痢,或腹痛,身痛等。

【立方意义】前桂枝汤证因出黄汗而加入黄芪矣,兹小建中汤仍系桂枝汤加味之方,上因自汗、盗汗等,而加入黄芪,盖以黄芪能健血液运行,走肌表则能止汗,资水道则能利尿,其中含有一种胶质与不溶性黏液质,具甘温滋补和气血之功,故既能利尿,亦能止汗,且能止痛。合胶饴、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等,尤能通血脉,固腠理,和营卫,补虚,缓痛,调健胃肠,而制泻痢。'

【治疗范围】以正气不足,腹里拘急为主而兼有他证。

【诸家经验谈】《治病法轨》:小儿肺风疾喘,本方加半夏、茯苓,无不愈者。

《名医类案》:丹溪治一女子十余岁,因发热,咳嗽喘急,小便少,后来成肿疾,用利水药得愈,然虚羸之甚,遂用黄芪建中汤,日一服,一月余遂愈。

《方函口诀》此方,用于虚劳之证,腹皮贴于背,无热而咳者,然或有微热者,或汗出,或无汗者,俱可用之。

和久田氏:余之用黄芪,不必汗之有无,但得肌表乏正气者,即不误矣。_

【诸家绪论】《丹溪心法》:黄芪建中汤桂枝改用肉桂。《济阴纲自》:治产后诸虚不足,发热,或恶寒,腹痛,本方桂枝改用肉桂。虚甚,加附子。

《医宗金鉴》:少血,荣养衰弱者,经行后,出血过多者,用本方。

《外台秘要》:引深师,本方加人人参、半夏,治虚劳腹满,食少,小便多。

益吉东洞:建中汤缓化气血湿滞之毒,黄芪建中皆用于气血涩滞,百脉弦急而自汗盗汗者。

编者按:叶橘泉氏说:(上略)各因人之体质不同,而病状遂异,此体质性治疗,在慢性疾患中,自有其真实性的理据,与不可否认之价值,斯言也,颇折中至当,谓为治虚劳病不可用者,盖未遇此病证故耳。如遇此病证,焉能舍之而不用哉。

【凭证使用】贫血衰弱者之虚劳病,产后虚弱,小儿喘息,产后失血,及其他具有本方证之患者。

——本文摘自《经方随证应用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92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五月感冒

    (1)西瓜8两,削皮去子,压汁后过滤,甘草粉4钱,掺下西瓜汁,一服见效。(2)番薯(红薯)8两,甘蔗8两,两者压汁搅拌,一服见效。(3)蕃薯(红薯)8两,柠檬1个,压汁混合喝,一服…

  • 增白方七

    生半夏不拘多少。将半夏焙干,研为细末,米醋调匀,贮瓶备用,涂敷面部,从早至晚频涂,3日后用皂角汤洗下。本方散结行瘀,祛风白面,细面嫩容。

  • 男子不育症中药方剂二

    中药处方(一)【辨证】肾精亏虚。【治法】补肾填精。【方名】补肾益精汤。【组成】熟地黄30克,枸杞子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巴戟天15克,党参15克,补骨脂15克,仙茅15克…

  • 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临床医案

    酸枣仁汤属于滋养安神类方剂,由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组成。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笔者临床应用酸枣仁汤治疗不寐等疾病时,体会到张仲景的经方大多…

  • 治疗遗精的偏方9

    生地、滑石各15克,小蓟12克,黄柏、蒲黄、当归、苍术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0剂。[适应证]血精。

  • 治疗痤疮的偏方3

    花椒0.5克。制用法:加水2500毫升煮沸约5分钟,待水温合适后将患处浸泡30分钟,日2次。疗效:2—3日即愈。

  • 产后病方

    产后惊风:冬瓜根一钱半天花粉一钱半杏叶沙参三至五钱红糖作引煎产后恶露不净:珍珠菜鲜根一两小青皮一钱老酒适量煎服产后腹痛:1、白英一两水煎服红塘作引2、一枝黄花一两水煎服红塘作引3、…

  • 男子性功能减退

    (不属阳痿,只是性功能减弱,力不从心,多见于年老体弱者,也有房事过度引起的)活大青虾或白虾一两,白酒(是指50度以上的白酒)1斤,浸5天后按日常酒量吃酒,酒吃完后将虾炒吃,连用半月…

  • 治疗痢疾长期不愈,时发时止的中药方剂

    脾阳不振湿热蕴,下痢时发又时止。发时烦热欲呕吐,痢下脓血腹痛急。长期不愈时轻重,倦怠畏寒或肛坠。温运脾阳清湿热,治宜黄连党参桂。半夏干姜马齿苋,白术木香枣草配。 方药: 黄连8g …

  • 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减紫癜出血症,血溢皮肤成紫斑。中医皮肤出血症,红疹肌衄和发斑。外感邪热阳热盛,情志郁结食不节。内伤阴虚生内热,热扰血分血妄行。溢于脉外遂出血,瘀于皮肤发紫斑。 注:血小板减少性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