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立方意义,治疗范围,诸家经验谈

小建中汤证,而正气不足,多自汗、盗汗者,加黄芪。——《金匮》

【组成】即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5.5克,煎法、用法同前。

【症状表现】原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补充:正气不足,脉见迟弱,腹拘急。自汗,盗汗,或有微热,或咳,或下痢,或腹痛,身痛等。

【立方意义】前桂枝汤证因出黄汗而加入黄芪矣,兹小建中汤仍系桂枝汤加味之方,上因自汗、盗汗等,而加入黄芪,盖以黄芪能健血液运行,走肌表则能止汗,资水道则能利尿,其中含有一种胶质与不溶性黏液质,具甘温滋补和气血之功,故既能利尿,亦能止汗,且能止痛。合胶饴、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等,尤能通血脉,固腠理,和营卫,补虚,缓痛,调健胃肠,而制泻痢。'

【治疗范围】以正气不足,腹里拘急为主而兼有他证。

【诸家经验谈】《治病法轨》:小儿肺风疾喘,本方加半夏、茯苓,无不愈者。

《名医类案》:丹溪治一女子十余岁,因发热,咳嗽喘急,小便少,后来成肿疾,用利水药得愈,然虚羸之甚,遂用黄芪建中汤,日一服,一月余遂愈。

《方函口诀》此方,用于虚劳之证,腹皮贴于背,无热而咳者,然或有微热者,或汗出,或无汗者,俱可用之。

和久田氏:余之用黄芪,不必汗之有无,但得肌表乏正气者,即不误矣。_

【诸家绪论】《丹溪心法》:黄芪建中汤桂枝改用肉桂。《济阴纲自》:治产后诸虚不足,发热,或恶寒,腹痛,本方桂枝改用肉桂。虚甚,加附子。

《医宗金鉴》:少血,荣养衰弱者,经行后,出血过多者,用本方。

《外台秘要》:引深师,本方加人人参、半夏,治虚劳腹满,食少,小便多。

益吉东洞:建中汤缓化气血湿滞之毒,黄芪建中皆用于气血涩滞,百脉弦急而自汗盗汗者。

编者按:叶橘泉氏说:(上略)各因人之体质不同,而病状遂异,此体质性治疗,在慢性疾患中,自有其真实性的理据,与不可否认之价值,斯言也,颇折中至当,谓为治虚劳病不可用者,盖未遇此病证故耳。如遇此病证,焉能舍之而不用哉。

【凭证使用】贫血衰弱者之虚劳病,产后虚弱,小儿喘息,产后失血,及其他具有本方证之患者。

——本文摘自《经方随证应用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92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痤疮的偏方8

    地骨皮适量。制用法:焙干研细撒于患处,日2-3次。疗效:3-5日痊愈。

  • 独活寄生汤的功效与作用,独活寄生汤的临床应用

    痹证日久肝肾亏,正虚邪实腰膝颓。风湿痹痛双祛止,肝肾气血两不违。 《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是孙思邈为冷痹缓弱,腰痛挛脚者而制订。经后世医家应用于痹证日久,正虚邪实者,发现本方确具祛…

  • 小儿营养不良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治法】补脾益气,消积杀虫,理气升清。【方名】消积汤。【组成】槟榔炭10克,鸡内金15克,水红子15克,党参25克,白术10克,山药20克…

  • 杏仁膏香口

    用料:生杏仁50克,食盐100克。制法:杏仁浸泡后去皮尖,食盐上锅炒至变色,共捣成膏状。用法:刷牙时使用。

  • 肥儿丸的组成,主治,医案

    【组成】黄连 神曲30g 使君子 肉豆蔻 麦芽各15g 木香6g 槟榔12g 【主治】小儿虫积疳疾。消化不良,面黄体瘦,肚腹胀大,发热口臭,大便溏薄,舌苔黄腻,脉虚弱。亦治虫积腹痛…

  • 《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使用特点

    【摘要】《滇南本草》重视药物使用方法,新鲜药物使用方法独具特色,药引种类多样,在服用时间与方法上也颇有讲究。该书收载了云南边疆各民族宝贵的用药经验,体现了民族医药特色,在我国医药史…

  •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苗某,男,64岁,干部。初诊:1982年6月12日。患者于1977年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经常腹泻,便溏不爽,1981年后胃脘疼痛发作加剧,胃镜检查为胃炎,服胃炎合剂等痛势缓解…

  • 冠心病、原发性心肌劳损、心动过缓的中医治疗

    刘某,男,52岁,干部。初诊:1980年9月15日。患冠心病、原发性心肌劳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5年余。现常感心前区及后背掣痛,并放射至左肩背及颈部,每至后半夜则手足端发麻、心胸憋…

  • 治疗感冒的偏方25

    槟榔、黄芩各15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流行性感冒。

  • 桑叶防治少白头

    用料:霜桑叶或鲜桑叶500克,黑芝麻250克。用法:将霜桑叶或鲜桑叶除去梗茎,研末;另将黑芝麻炒熟研末。二者加白糖调匀,或制成大蜜丸。每日早晚各服20克,白开水送下。长期服用,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