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苗某,男,64岁,干部。初诊:1982年6月12日。患者于1977年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经常腹泻,便溏不爽,1981年后胃脘疼痛发作加剧,胃镜检查为胃炎,服胃炎合剂等痛势缓解。1982年元月后胃病复发,入某医院按慢性胃炎治疗50余天无效。现每日仅能进食稀饭100~150g,食入胃即泛恶,午后腹部膨胀满闷尤甚,时有憋胀欲裂、疼痛难忍之感。嗳气、矢气虽多而满胀不减,心烦不寐,手脚心潮热,入夜均需伸出被外,口苦干腻,终日头目昏沉,心慌气短,困倦懒动,少腹胀而隐痛,大便日1~2次,呈灰绿色溏酱,小便黄少。西医会诊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胃炎,以激素及健脾理气中药配合治疗,未见好转。查苔白厚、中黄腻,脉象左右沉软。辨为中州湿热遏郁,上阻胸膈,下滞肠间,治宜清化湿热,用雷氏芳香化浊法加减。

藿香叶10g 佩兰叶10g 苍术10g 焦山栀10g 淡豆豉10g 白蔻壳10g 法夏10g 荷叶10g 佛手10g 芦根30g 通草6g

4剂。

二诊:6月15日。脘腹胀痛显著减轻,全身困乏、头目昏胀亦减,精神增加,心境平静,胃纳渐开,口已知味,舌有津润感。苦仍厚腻,口干,溺黄赤,脉濡弱。再进芳化、燥湿、渗利之剂。

藿香10g 佩兰10g 苍术10g 草果仁1.5g 焦山栀10g 黄柏10g 茵陈10g 白蔻仁6g 荷叶10g 佛手片10g 滑石(先煎)12g 芦根30g

三诊:6月18日。症情大减。脘腹胀痛基本消除,饮食增加,精神转好。惟胸膈不舒,似有灼热感,小便量多仍黄,苔黄中腻,再予清化湿热、宣通胸膈法,前方去黄柏、茵陈,腻苔渐退,小便转清利。胸膈仍疼满不适,时呕恶,短气音低,微觉烦热。中焦湿热渐化,然胃气不足,胸膈虚痞,宜辛开苦降、宽痞和胃、清化湿热,泻心汤加味。

太子参18g 淡干姜2.4g 黄连2.3g 黄芩6g 藿香10g 法夏6g 滑石(先煎)12g 枳实4.5g 桔梗4.5g 白豆蔻(先煎)6g 佛手10g

3剂。

五诊:6月24日。药后痞满解除,胸膈舒畅,呕恶、烦热均止,气短声微好转,噫气频多,头目已觉清爽,每日能食300~350g,食后不觉胀满,腻苔退净,脉尚濡数。继续清化余邪、调理胃肠,以固疗效。

太子参15g 黄芩10g 雅连3g 淡干姜1.5g 法夏10g 枳实6g 白豆蔻(后下)6g 薏苡仁18g 焦山栀10g 淡豆豉10g 通草10g 芦根30g

按:本例症状以胸痞、脘腹胀满疼痛、纳差便溏、周身烦热困乏为主,且病程长久难愈。临证抓住病势缠绵、胃肠胸膈痞满闭塞、烦热身困及苔厚黄腻、脉濡数等特点,知系湿热中阻、枢机不利、清浊相混、升降逆乱,以芳香醒脾、清化湿热、疏通壅塞、斡旋中州为治疗大法,兼轻宣肺气、渗利小便,启上闸而开支河,5诊而获愈。并未囿于诸种病名而无所适从,仍按中医辨证施治,而针对湿热胶结之理,深明一个“守”字,证不变,法亦不变。如胸无定见,朝寒暮热,杂乱施治,每多贻误,前医未效,正犯此戒。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相关文章: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验方一则

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50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44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道家青城山四季金疮秘药方

    道家四季金疮药方的应用,是根据四季气候的辨证治疗而实施的,它包括外洗、外敷,内服治疗疮口感染溃疡期、肉芽形成期,以防治感染,如加用三黄散、三黄败毒散、消风败毒散及温凉散,以促使受伤…

  • 慢性心肌梗死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气机郁结,血脉瘀阻。【治法】活血通络。【方名】通梗汤。【组成】九香虫10克,五灵脂10克,延胡索10克,香附10克,丹参12克,三七粉3克,木香6克。【用法】…

  • 治小儿蛲虫偏方4

    大蒜数瓣,楂物油少许。将大蒜捣烂,加入植物油,每晚睡前涂肛门周围,连用5天。本方对小儿蛲虫病有效。

  • 宫外孕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血瘀气滞。【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名】膈下逐瘀肠。【组成】五灵脂(炒)6克,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研泥)9克,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76克,玄胡…

  • 消渴的中医辨证论治

    邹某,男,45岁,水电设计院干部。初诊:1981年2月27日。主诉:发病3个月,口渴多饮而不得解,日饮水3瓶以上,小便黄,夜尿频多,每晚4~5次,纳食增多而形体日见消瘦,食后腹胀,…

  • 半夏泻心汤组成,加减,功效与作用

    半夏泻心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半夏半升,洗(12g)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各9g) 黄连一两(3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甘草三两,炙(9g) 【用法】 上七味,以…

  • 中风中药方剂

    (1)风中经络型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肌肤不仁,发热恶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滑或弦。方药:肉桂6g,炮附子5g,麻黄5g,防风、防己、当归各12g,人参、川芎、白芍、杏仁、…

  • 风寒感冒的症状,风寒感冒中医方剂

    风邪袭人成感冒,风寒风热要辨清。风寒发热冷更重,头痛无汗浑身疼。鼻塞喷嚏流清涕,荆防败毒葱豉灵。荆防败毒荆防风,羌独二活柴前胡。芎枳苓梗生甘草,葱豉葱白淡豆豉。 风寒感冒中医方剂 …

  • 菠菜粥美容法

    [组成]白米50克,菠菜适量(洗净切段)。[制法与用法]如常法煮米做粥,米熟入菠菜煮烂即可,早晨做早餐食之。[功效与应用]悦泽皮肤,光洁面容。清热嫩肤,益血气,清热润便。凡因血虚生…

  • 麦门冬汤方歌,麦门冬汤的功效与作用

    麦门冬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麦门冬七升(42g) 半夏一升(6g) 人参三两(9g) 甘草二两(6g) 粳米三合(3g) 大枣四枚(2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