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使用特点

【摘要】《滇南本草》重视药物使用方法,新鲜药物使用方法独具特色,药引种类多样,在服用时间与方法上也颇有讲究。该书收载了云南边疆各民族宝贵的用药经验,体现了民族医药特色,在我国医药史上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滇南本草》;药物;使用特点
《滇南本草》为兰茂所撰。兰茂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审辨草药,合滇中蔬菜草木种种性情,著《滇南本草》三卷。该书比李时珍《本草纲目》早140余年问世,书中有不少药物是《本草纲目》及其他本草所未载。《滇南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完善的地方性本草专著,在云南医学历史上价值最大、影响最广。书中遣方用药既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又体现了民族医药特色,在我国医药史上有重要地位[2]。
《滇南本草》全书分上中下三卷,载草、鸟、兽、虫四部,共计458味药。《滇南本草》中药物来源极具地域和民间特色,除了一些传统的药材之外,还记载了木槿花、玉兰花、鸡冠花等鲜花以及大量常见的蔬菜、水果、野菜、野果的性味、归经和药用功效,其附方也多用食物入药,其多样的药物使用方法,值得后世认真研究。
  1 药物的使用方法
《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使用方法很多,现归纳如下。
11传统的水煎服《滇南本草》中如“葳参五钱,丹参二钱五分,不用引,水煎服。”[1]这样将药物用水煎服使用的方法在书中并不算多。
12药物与肉类同煮在本草中,将药材与肉类同煮的记录多见,如《千金方》中就有记载乌雌鸡汤方,以水煮鸡,去鸡下药;羊肉黄芪汤,以水煮羊肉,去肉下药;鲤鱼汤,以水煮鱼,澄清,內药;猪肾方,以水煮肾,去肾内药等等。多以肉汤作为煎煮溶液。
在《滇南本草》中,兰茂沿袭了这一方式,并且加以改良。如沙参“治诸虚证。沙参一两,笋鸡(去肠),将沙参共合一处煮熟食”;兰花参“兰花参五钱,笋鸡一只(去肠,将药入鸡腹内煮),共合一处煮烂食之。或猪净膂肉也可”;“绣球防风一两,蛤粉六钱(煅),共为末。每分五服,白羊肝三钱,竹刀破开羊肝,将药入肝内。苎麻绑好,入瓦罐内煎。”[1]这种把药材与食材同时服用的方式,既节约了原料,又提高了治疗效果。这种服用方法,在书中大量记载。
13代茶饮魏时名医吴普用茶治疗厌食、胃痛等症,并将茶作为“安心益气、轻身耐老”的养身保健品来饮用。唐朝,陆羽《茶经》的问世,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提出“茶为万病之药”的观点,把茶疗的理论与实践推向高峰并逐渐成形。因此在《滇南本草》中出现了如“石韦煎汤代茶饮,治疗手战作抖”;“旱螺壳放新瓦上焙干,共为细末,每服一钱,用好春茶汤下,治疗反胃病,胸膈饱胀,饮食不下,口吐痰涎”[1]等药物使用方法。
14药物与酒同用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汤液醪醴论”篇,对汤液醪醴的制造和应用作了说明,并有“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这是药酒治病的较早记载。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与服法。
《滇南本草》附方中用酒种类颇多,用酒的方式也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单方或复方加酒同煎内服,如“羊肚参三两,木瓜一两,烧酒二斤。煎三注香时,冷定,去火毒。晚上临睡用,炖热三杯”;汤剂煎好后点酒内服如“茶匙草,煎汤点水酒服”;用酒送服中药丸、散剂如“发落海,用新瓦焙为末,每服一钱,烧酒服”;用酒浸泡中药而成药酒,如“虎掌草,小九牯牛,紫夏枯草,白头翁,威灵仙。好酒二斤泡,每晚上炖热服三杯”;用酒调药外敷如“接骨草,鸡脚刺根,土黄连,共捣烂,点酒包敷疼处”[1]。
15药物粉碎为末或为丸《滇南本草》中多将药物粉碎成末或再做成丸服用。如“月下参二两,木香一钱,丁香二钱,沉香二钱,肉桂二两,共细末,每服一钱,热酒下”[BF];“[BFQ]赤地榆细末,每服一钱,热酒下”[1]。
治疗肠胃积热的地榆槐角丸,用“赤地榆、槐角、老枳壳、黄芩、荆芥、全秦归、黄连,共为细末,为丸”;“还阳参四两,乌骨鸡一只(去肠,将参入腹内煮烂),去皮,将肉晒干,骨用新瓦焙黄色,肉骨共为细末,或用蜜为丸,或为末,每服二钱,滚水下”[1]。
“仙茅为末,全秦归,蛇果草,用后二味煎汤,点水酒调仙茅末送下”[1]则是将药物分类处理,部分为末,部分煎煮,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6菜肴《滇南本草》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记载了大量的食物入药,如红萝卜、白萝卜、韭菜、葱白、青蒜、大蒜、甜菜、菠菜、季菜、茄子、葫芦、青菜、白菜、桐蒿菜、鹅尝菜、苦瓜、南瓜、黄瓜等。兰茂用常见的蔬菜瓜果治疗疾病,寓治疗于饮食中。
“枸杞尖作菜食,合鸡蛋炒吃,治少年妇人白带”;“云芎,螺丝蛋,煮食,治妇人白带”;“葱白,伤寒头痛,用葱、姜、瓣酱生吃效”;“季菜,治肺热咳嗽,用鸡蛋煮吃”[1]。这样的记载在《滇南本草》中有很多,兰茂巧用家常之品,体现了云南民族民间医药的特色。
17外用药物外治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兰茂在书中也记载了很多药物的外用疗法,包括鲜用如“猡猡芸香草新鲜取来,令人夹于腋下,臭汗自出矣”;“灯盏花治小儿脓耳,捣汁滴入耳内”;或者将药材直接使用如“苦连翘根于肿痛处噙之效”;以及将药物加工后使用如“杏仁、轻粉共捶出油为饼,外敷,治臁疮年久不愈”[1]等。
  2 新鲜药物的使用
鲜药的应用历史悠久,两千多年来历代名医应用鲜药组方治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治疗温病、内科杂病及解毒、外治等方面疗效显著。《滇南本草》中新鲜药物有很多,包括鲜药、鲜花、鲜果、鲜菌类,其使用方法很多,常见的归纳如下。
21鲜汁使用《滇南本草》中常见将新鲜中药材洗净、榨汁入药的使用方法。这类用法一般都比较简单。如杏叶防风“治一切疟疾,新鲜捣汁一小盅,点烧酒,朝阳吃”;苦马菜捣汁一小盅与全归等治疗吐血,咳血;鱼眼草,“捣汁炖汁服,治疗小儿泻绿水者”[1]。

22鲜品捣烂使用《滇南本草》中可见将鲜品捣烂后入药的使用方法。如“生慈姑捣烂三钱,蜂蜜二钱,引米汤沫调慈姑饮,治虚劳咳嗽止血”;“地龙五条(用细白者佳),砂仁二钱,将地龙捣烂朱砂调匀服”[1]。
23鲜品煎煮使用《滇南本草》中多见将新鲜药物煎煮使用的记录。如“芭蕉花二钱煨汤,点烧酒服。治翻胃,呕吐饮食酸痰,胃口肚腹疼痛,胸膈饮饱”;“栀子花三朵,蜂蜜少许,煎服,止咳嗽”;“白荷叶二钱,水煎入冰糖五分,治头眩晕闷疼”[1]。
24鲜品粉碎使用《滇南本草》中记载“木槿花为末,入人乳半盅,将花末拌乳。于饭上蒸熟,吃之效,治妇人白带”[1]。这种使用方法,现在已经演化成了云南特色的饮食文化。
  3 药物的服用方法
兰茂比较注重药物的服用方法,不仅药引的种类多样,而且在服用时间与方法上也颇有讲究。
药引,可达到引药归经,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效果。《滇南本草》中的药引种类繁多,如“平尔参末,引水酒服”;“遍地金,引乌梅、砂糖煎汤服”;“韭叶云香草、木瓜、苍术、陈皮、厚朴、甘草,引用生姜一片,煎服”;“合妈云香草,引用童便点服”;“生慈姑捣烂三钱,蜂蜜二钱,引米汤末调慈姑饮,止蒸服”;“青蒿、地骨皮、鳖甲、石斛、柴胡根,引清明杨柳,煨服,点童便”;“神曲、麦芽、杏仁,引用真菜油,入罐底煨服”[1]等。
《滇南本草》在服用时间与方法方面也很有特色。如“大一支箭,续断,花粉,石膏,共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碗内滚水冲,碗内以钟盖片时,微温服”[1]。这样的服用方法能让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多的溶解于水中。又如“夏枯草三錢、胆南星五分、防风一钱,钩藤草一钱,点水酒卧时服”;“大蓟一两,水牛肉四两,天明吃毕后卧。忌盐”;何首乌与半夏、白茯苓、生姜“日煎夜露,次早向阳吃。此方治疟,以七天后可用”[1]等则是对服药时间的一些要求。
此类服药方法,不仅有增强药效之功,尚有引药循经直达病所,减少药效损耗之妙,且力求顺应人体生理变化,对后世医家遣方用药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总之,《滇南本草》重视药物使用方法,新鲜药物使用方法独具特色,药引种类多样,在服用时间与方法上也颇多讲究。全书收载了云南边疆各民族宝贵的用药经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后世借鉴并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兰茂.滇南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2,4,6,10,11,24,31,42,46,48,52,58,87.
[2]却翎,李昊蓉.论《滇南本草》的用药特色[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1):8-9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64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盆腔结缔组织炎方二盆腔解毒汤

    方名:盆腔解毒汤【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行气和血,消瘀散结,渗湿止痛。主治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于宫内膜炎,急性子宫1肌炎,急性输卵管卵巢炎等。【处方组成】红藤30克、败酱草2…

  • 乌梅丸汤剂加减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乌梅丸汤剂加减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梅…

  • 治疗咳嗽的偏方12

    侧柏叶、豆腐适量。[制用法]水煎。食汤并吃豆腐。[适应证]风热咳嗽。

  • 二陈汤加味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二陈汤加味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痰湿中阻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

  • 清胆汤化裁治疗黄疸肝炎

    胆热瘀结湿滞留,高热黄疸胁肋疼。胃纳呆滞口苦干,恶心呕吐腹胀膨。小水短赤便秘结,烦躁苔黄脉弦数。清肝利胆退湿黄,清胆化裁最相宜。柴芩银翘蒲公英,半夏丹参大黄枳。茵陈金钱海金砂,胁痛…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

    结石久停脾肾虚,腰背酸痛足无力。神疲纳差脘腹胀,沉细乏力虚弱脉。舌苔薄白尿不畅,大便溏薄因脾虚。利水排石健脾肾,加减参苓白术医。参苓白术生苡仁,巴戟杜仲菟丝子。砂仁山药海金砂,金钱…

  •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医案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医案一 白×× 女 50岁[主证]“高血压病”已10余年,证见头晕目眩胀痛,且有项强疼痛,夜寐多梦,口干舌燥,常有鼻衄,舌苔薄白微黄,质地较为暗红,脉沉细弦数。…

  • 阴茎癌方十二

    瞿蓄、花蓄、双花、车前草、马鞭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内科学》,功能清热利湿.适用于阴茎1癌。

  • 食管癌方二十五

    硼砂80克,硇砂、三七各20克,冰片30克,制马钱子6克,仙鹤草30克。共研细粉,每日4次,每次10克,10天为1疗程,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10克,以巩固疗效。本方来自河南林县中医…

  • 产后缺乳

    莴苣籽5钱,煎汤一碗,加白糖一次服下,一日二次,5天后乳汁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