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

桂皮
(《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或川桂等的树皮。

【植物形态】①天竺桂(《海药本草》),又名:山桂、月桂(《纲目》),土肉桂、土桂皮、野桂。
常绿乔木,高可17米。树皮赭黑色,有香气。单叶互生,近枝梢处交互对生;略革质;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9~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基部锐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稍淡;具离基3出脉,中央主脉于上部再分出1~2对侧脉;叶柄平滑。花5~6朵,呈伞形花序,生于新枝的叶腋;花小,基部筒状,花被6裂,2轮,广椭圆形或椭圆形,内轮3片较长;发育雄蕊,9枚,3轮排列,外2轮花药内向,花丝基部无腺体,第3轮花药外向,花丝基部具2腺体,最内面尚有1轮退化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细小。浆果球形,暗紫色,基部有宿存萼筒,全缘。花期6月。果熟期12月。
生山野或培植于庭园。分布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桂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阴香(《岭南采药录》),详"阴香皮"条。

③细叶香桂
常绿高大乔木。树皮灰色;小枝密生绢状毛。叶在新枝对生,在老枝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14厘米,宽1~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密生绢状短柔毛,具离基3出脉,在背面显著隆起。圆锥花序腋生;总花梗和花梗密生白色短柔毛;花淡黄色,花被6裂,基部筒状;雄蕊、雌蕊与前种相似。浆果椭圆形,基部具宿存萼筒,全缘。花期5~6月。果期6~12月。
生长于山林。分布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④川桂,又名:柴桂,臭马桂。
常绿高大乔木。枝紫灰褐色,光滑。单叶互生咸近对生;革质;卵形至长卵形,长8~15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而顶点钝,基部楔状或钝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微被白粉,幼时有白色绢状毛,后渐脱落;具离基3出脉,在下面不隆起。花小,白色,成圆锥花序或伞形花序;总花梗细长,长1~6厘米,光滑或微被毛,小花梗丝状,先端渐粗,具细毛;花被6裂,内外皆疏生绢状细毛;雄蕊与雌蕊均与前种相似。浆果基部具截形之宿存萼简,全缘。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区的斜坡、山林中。分布四川、广东、广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冬季采取树皮,阴干。

【药材】干燥的树皮,呈弯曲状或半筒状,或不整齐的块片,长约30~60厘米,宽达9厘米,厚约1~9毫米。外皮黑棕色至黑褐色,有灰白色花斑,表面栓皮或呈鱼鳞状脱落而显龟纹状凹斑。内表面暗红棕色至黑棕色。断面外层灰褐色,内层红棕色,间有黄棕色射线。气清香而凉,似樟脑,味微甜辛。以皮薄、呈卷筒状、香气浓厚者为佳。
主产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江西、浙江等地。此外云南、安徽亦产。

陕西、四川、云南尚以柴樟的干皮作桂皮。

【化学成分】天竺桂的树皮含挥发油约1%,中含水芹烯、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叶含挥发油约1%,中含黄樟醚约60%,丁香油酚约3%,1,8-按叶素等。

细叶香桂的树皮含挥发油约1%,鞣质12.8%。叶含挥发油约1%。种子含脂肪油40%。

【药理作用】桂皮中所含桂皮醛、丁香油酚的药理见"肉桂"及"丁香"条。

一种品种未注明的桂皮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醚及醇浸出液比水浸剂作用强。故其有效成分可能是挥发油类,是否即是丁香油酚未见报道。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大热,味辛甘,有小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肝、脾、肾四经。"

【功用主治】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治腹冷胸满,呕吐噎膈,风湿痹痛,跌损瘀滞,血痢肠风。

①《本草拾遗》:"治腹内诸冷,血气胀痛。"

②《海药本草》:"补暖腰脚,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功力与桂心同。"

③《四川中药志》:"益肝肾,通经脉,散风寒,除湿痹,暖腰膝,止呕吐。治筋骨疼痛,寒泄腹痛,霍乱呕吐,噎膈胸满,膀胱寒疝,腰膝现冷,风湿痹痛及跌损瘀滞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宜忌】《四川中药志》:"阴虚有火者忌服。"

【临床应用】治疗白色念珠菌病
取桂皮(未注明品种)100克加乙醚500毫升,浸渍24小时,滤过,置温水槽内蒸发,除去乙醚后,加蒸馏水100毫升,加温振荡,用滤纸过滤,滤液呈无色透明,调整pH为中性,装安瓿高压灭菌,即为桂皮素注射液。治疗各型白色念珠菌病共37例,均经临床检查及霉菌培养确诊。成人每日肌注2次,总量4~10毫升,儿童酌减。结果27例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培养转阴),6例显著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培养阳性,但菌落显著减少),4例好转(临床症状显着改善,培养阳性,菌落减少)。其中以内脏念珠菌病疗效较佳,一般在用药2~5天后体温即下降至正常,症状随之好转,培养转阴;对皮肤及粘膜感染的疗效较慢,一般在用药3~7日后症状开始好转,治疗最短12天,最长119天(曾中断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桂皮素如与广谱抗菌素合用,有可能预防抗菌素所造成的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白色念珠菌感染。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08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苦竹叶

    苦竹叶(《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嫩叶。 【植物形态】苦竹,又名:伞柄竹。秆直立,高可达4米,圆筒形,直径约15毫米,秆幼时有白粉,尤以箨环下为甚。箨环上常有褐色…

  • 苦木_苦木治什么病_苦木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黄楝瓣树、山熊胆、熊胆树、苦胆树、黄楝树、苦力芽、进口苦、黄檀木、苦皮树、臭辣子、苦树、鱼胆树、青鱼胆、狗胆木、苦木霜、苦胆木、赶狗木、苦弹子、土苦楝、野漆木、秤杆…

  • 虎尾兰

    虎尾兰(《陆川本草》) 【异名】老虎尾(《陆川本草》)。 【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虎尾兰的叶。 【植物形态】虎尾兰常绿多年生草本。有匍匐状根茎。无茎。叶通常1~2枚,或3~6枚成束,…

  • 长距兰

    长距兰(《峨嵋药植》) 【异名】水麦冬、舌唇兰、骑马参、龙爪参(《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兰科植物舌唇兰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舌唇兰多年生草本。具数条肉质块根,白色或黄白色…

  • 桃花_桃花是中成药吗_桃花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利水;活血化瘀。主水肿;脚气;痰饮;利水通便;砂石淋;便秘;闭经;癫狂;疮疹;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花。 原形态:1.…

  • 问荆

    问荆(《本草拾遗》) 【异名】接续草(《本草拾遗》),公母草、搂接草、空心草(《中医药实验研究》),马蜂草、猪鬃草(《东北药植志》),黄蚂草(《四川中药志》),节节草、接骨草(《陕…

  • 泽藓_泽藓的功能主治_泽藓的好处

    基础信息 别名:阴阳草、旱青苔(陕西)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感冒;咳嗽;痈肿疮毒;烧烫伤等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珠藓科植物泽藓的全草。 原形态:植…

  • 心叶荆芥_心叶荆芥有哪些好处_心叶荆芥的药理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假荆芥、假苏、山藿香、小荆芥、西藏土荆芥、樟脑草、荆芥、似荆芥 性味:味辛;性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活血止血。主外感风热;头痛咽痛;麻疹透发不畅;吐血;衄血;外伤…

  • 紫菀_紫菀的功效与作用_紫菀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别名:青菀、紫葥、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关公须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生长采收 来源:药…

  • 苦菜根

    苦菜根(《纲目》) 【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苣菜的根,植物形态详"苦菜"条。 【功用主治】《纲目》:"治血淋,利小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1.5两(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