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浮石

海浮石
(《本草从新》)

【异名】水花(《本草拾遗》),海石(《丹溪心法》),水泡石(《东医宝鉴》),浮海石(《玉楸药解》),浮水石(《医林纂要》),羊肚石(《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火成岩类岩石浮石的块状物或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等的骨胳。

【矿物形态】浮石(《千金方》)
非晶质。一般为白色、浅灰色,偶而呈浅红色。具有标准的多孔构造,形似蛀窠,有时具管状构造。表面暗淡或具丝绢光泽。性脆。比重小,在水中可以浮起。为火山喷发出的岩石,主要由玻璃质构成,偶含少量结晶质矿物。

【动物形态】①脊突苔虫
固着生活的水生群体动物。雌雄同体。群体常呈树枝状。个体很小,为囊状。体外分泌石灰质及胶状物质,形成群体之骨胳。体前端有口,口缘有马蹄状的突起,其上生多数触手。消化管屈曲成"U"形,肛门亦在体之前端。
常附着于海滨岩礁上。分布我国南方沿海各地。

②瘤苔虫
与上种近似,群体呈肿瘤状,淡黄褐色。
常附着于海藻、柳珊瑚、岩石上。分布同上。

【采集】①浮石
全年可采,以夏季为多。自海中捞出,晒干。

②脊突苔虫、瘤苔虫的骨胳
6~10月间自海中捞出,用清水洗去盐质及泥砂,晒干。

【药材】①浮石
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通常直径2~7厘米,有的可达20厘米。表面粗糙,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细孔,灰白色或灰黄色。质硬而松脆,易砸碎,断面租糙有小孔,有的具绢丝样光泽或无。体轻,投入水中,浮而不沉。气微弱,味淡。以体轻、灰白色、浮水者为佳。
产广东、福建、山东、辽宁等地。

②石花(《本草衍义》)
为脊突苔虫或瘤苔虫的骨胳,㈠脊突苔虫骨胳呈珊瑚样不规则块状,略作扁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不一,直径2~5厘米。灰白色或灰黄色。基部略平坦,另一面多突起,作叉状分枝,中部交织如网状。叉状小枝长3~5毫米,直径约2毫米,先端多折断,少数完整者呈钝圆形。质硬而脆,表面与断面均密具细孔。体轻,入水不沉。气微腥,味微咸。㈡瘤苔虫的骨胳为不规则块状,直径1~3厘米,多为碎块。表面灰黄色或灰黑色。珊瑚状分枝短而较粗,直径约4毫米。先端钝圆,极少折断。气味同上。
产浙江、福建、广东。

【化学成分】浮石化学组成有颇大的出入。一般是由铝、钾、钠的硅酸盐所成,亦即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类似玻璃组成的矿物。因多采自海水,则亦可能含有氯、镁等海水中存在的物质。

石花主要为碳酸钙,并含少量的镁,铁及酸不溶物质。

【炮制】,海浮石:洗净晒干,碾碎。煅海浮石:取净海浮石置沙罐内,置炉火中煅透,取出,放凉,碾碎。

【性味】咸,寒。

①《本草拾遗》:"平,无毒。"

②朱震亨:"咸。"

③《纲目》:"大寒。"

【归经】入肺、肾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肾。"

【功用主治】清肺火,化老痰,软坚,通淋。治痰热喘嗽,老痰积块,瘿瘤,瘰疬,淋病,疝气,疮肿,目翳。

①陶弘景:"止咳。"

②《本草拾遗》:"主渴。"

③《日华子本草》:"止渴,治淋,杀野兽毒。"

④《本草衍义》:"水飞,治目中翳。"

⑤朱震亨:"清金降火,消积块,化老痰。"

⑥《纲目》:"消瘿瘤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

⑦《本草正》:"消食,消热痰,解热渴热淋,止痰嗽喘急,软坚癥,利水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水飞点眼。

【宜忌】虚寒咳嗽忌服。

《本草从新》:"多服损人血气"

【选方】①治卒咳嗽不止:浮石二两。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②治小儿天哮,一切风湿燥热,咳嗽痰喘:海浮石、飞滑石、杏仁各四钱,薄荷二钱,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用百部煎汤调下。(《医学从众录》海浮石滑石散)

③治血淋,小便涩痛: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生甘草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海金散)

④治石淋:浮石,使满一手,下筛,以水三升,酢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过三服。亦治嗽,淳酒煮之。(《千金方》)

⑤治小肠气,茎缩囊肿;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木通、灯心、赤茯苓、麦门冬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海金散)

⑥治诸疝:海石、香附。为末,生姜汁调下。亦治心痛。(《丹溪心法》)

⑦治消渴:浮石、青黛各等分,麝香少许。上细末。每服一钱,温汤调下。(《本事方》)

⑧治渴疾饮水不止:白浮石、蛤粉、蝉壳(去头、足)各等分。上细末,用鲫鱼胆七个,调三钱服,不拘时候。(《本事方》神效散)

⑨治疔疮,发背,恶疮: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丸,冷酒送下。(《普济方》耆老丹)

⑩治耳底有脓:海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一字。上为细末。每用半字,吹入耳中。(《普济方》没药散)

⑾治疳疮久不愈:海浮石(烧红醋淬数次)、金银花。上海石二停,金银花一停,同为细末。每服二钱半,如签茶一般,日用二服。疮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服。(《儒门事亲》)

【名家论述】①朱震亨:"海石,治老痰积块,咸能软坚也。"

②《纲目》:"浮石,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14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马肋巴_马肋巴是草吗_马肋巴除了凉血解毒还有其他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马力跨、过山龙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舒筋。主痈肿疮毒;犬咬伤;腰膝酸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裸子蕨科植物尖齿凤丫蕨的根茎或全草。 原形态:植株…

  • 夏蜡梅

    夏蜡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异名】牡丹木、大叶柴。 【来源】为蜡梅科植物夏蜡梅的花和根。 【植物形态】夏蜡梅落叶灌木,高1~3米。树皮灰白色或灰褐色,皮孔隆起。叶对生,膜质,…

  • 红娘子_红娘子的功效与作用_红娘子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红娘虫、么姑虫、红女、红姑娘、红蝉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破瘀;散结;玫毒。主血瘀经闭;腰痛;不孕瘰疬;癣疮;狂犬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蝉科动…

  • 广东金钱草

    广东金钱草(《岭南草药志》) 【异名】金钱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广金钱草(《中药通报》5(1):26,1959),假花生、马蹄草、银蹄草(《南宁市药物志》),落地金钱、…

  • 刺龙牙_刺龙牙的功效与作用_刺龙牙副作用与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刺老牙、鹊不踏、刺老鸦、虎阳刺 性味:味辛;微苦;甘;性平 功能主治:益气补肾;祛风利湿;活血止痛。主气虚乏力;肾虚阳痿;胃脘痛;消渴;失眠多梦;风湿骨痹;腰膝无力…

  • 荸荠_荸荠的功效与作用_荸荠可以吃吗

    基础信息 别名:芍、凫茈、葃菇、水芋、乌芋、乌茨、葧脐、黑山棱、地栗、铁葧脐、马蹄、红慈菇、马薯 性味: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化痰;消积。主温病口渴;咽喉肿痛;痰热咳嗽;…

  • 刺果苏木

    刺果苏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忙果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苏木的叶。 【植物形态】刺果苏木藤状灌木,全株有下弯的钩刺,各部均被黄…

  • 桉叶_桉叶的功效与作用_桉树叶可以治皮肤病吗

    基础信息 别名:桉树叶、蓝桉叶、羊草果叶 性味:味辛;苦;性寒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理气;杀虫止痒。主感冒;高热喘咳;百日咳;脘腹胀痛;腹泻;痢疾;钩;丝虫病;疟疾;…

  • 莲生桂子花

    莲生桂子花(《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芳草花(《中国植物图鉴》),金风花(《广州植物志》),莲生桂子草、七姊妹(《福建民间草药》),野鹤嘴(《广西中药志》),状元红(《闽南民间草…

  • 蚕茧草

    蚕茧草(《本草拾遗》) 【来源】为寥科植物蚕茧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蚕茧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1米。茎棕褐色,单一或分枝,节部通常膨大、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1.5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