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2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1次/日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吴茱萸汤为主加减治疗,基本方:砂仁8g,草豆蔻8g,厚朴8g,甘松6g,玫瑰花6g,延胡索15g,大枣10g,佛手10g,生姜10g,吴茱萸5g,党参30g。加减:口苦加川连3g,煅瓦楞子30g,泛酸加海螵蛸20g,嗳气加降香8g,丁香5g;头晕去草豆蔻,加泽泻20g,草果8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以上两组均30天1疗程。结果:对照组治愈36例,治愈率590%,好转11例,好转率180%,无效14例,总有效率770%;观察组治愈44例,治愈率721%,好转9例,好转率148%,无效9例,总有效率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显著,经济。

关键词 吴茱萸汤加减 慢性胃炎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慢性胃炎临床比较常见,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其致病机理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结合工作实际,采用茱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4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22例,男72例(590%),女50例(410%),男女之比144:1;年龄12~75岁,平均586岁;病程1~10年,平均52年。主要表现:胃脘部疼痛、喜温喜按、泛酸、嗳气、舌淡苔白润或腻、脉沉细弦。胃镜检查:黏膜充血,或花斑样改变,部分患者黏膜出现小片状或点状糜烂等。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1次/日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吴茱萸汤为主加减治疗[2],基本方:砂仁8g,草豆蔻8g,厚朴8g,甘松6g,玫瑰花6g,延胡索15g,大枣10g,佛手10g,生姜10g,吴茱萸5g,党参30g。加减:口苦加川连3g,煅瓦楞子30g;泛酸加海螵蛸20g,嗳气加降香8g,丁香5g;头晕去草豆蔻,加泽泻20g,草果8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以上两组均30天1个疗程。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治愈36例,治愈率590%,好转11例,好转率180%,无效14例,总有效率770%;观察组治愈44例,治愈率721%,好转9例,好转率148%,无效9例,总有效率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例1:患者,女,47岁,2012年1月22日初诊。主诉2007年以来胃脘部疼痛时作,痛与日俱增,发作频繁,曾服用麦滋淋S颗粒、雷尼替丁胶囊、胃得安片等效果不显。1周来胃痛加剧伴巅顶部冷痛,口淡纳差,干呕、吐涎沫,苔白润滑,舌质淡、遇寒益甚,嗳气频作,得热稍减,大便溏薄,脉沉细。证属肝经有寒,寒邪挟浊阴之气横逆犯胃所致,治拟温肝散寒,和胃降逆。方用吴茱萸汤加味:降香8g,砂仁(后下)8g,草豆蔻8g,厚朴8g,甘松6g,延胡索15g,川连3g,佛手10g,大枣10g,生姜10g,玫瑰花5g,丁香5g,吴茱萸5g,党参3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口服,1次/日。2月1日复诊:偶有微痛或不适感,胃脘部疼痛基本消失,余症均有改善。原方续服3剂,而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原方去丁香、玫瑰花,加茯苓,再服10剂。随访至今,病未再发。

讨论

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病变部位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镜检查为胃黏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黏液性渗出物。

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分为寒热夹杂、脾胃虚寒、肝寒犯胃、肝胃不和及胃阴虚等五型。肝寒犯胃型胃炎除胃脘部痛外,以干呕、吐涎沫或伴有巅顶部冷痛为主[3]。因肝的经脉上至巅顶,肝寒上冲则巅顶部冷或痛,浊阴上逆则干呕、吐涎沫,故辨之为肝寒犯胃型,方选吴茱萸汤加味。该型胃炎与脾胃虚寒型胃炎颇相类似,临床运用应仔细区别。脾胃虚寒型除出现胃痛隐隐,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等主症外,以呈饥饿性、节律性疼痛为鉴别要点。此外凡出现干呕、吐涎沫或头痛者,均为吴茱萸汤证。吴茱萸汤为《金匮要略》名方,专为“干呕,吐涎沫[4],头痛者”或“呕而腹满者”而设。方中吴茱萸入肝经,温经散寒而降逆;人参补中益气;大枣缓脾和胃;生姜发胃气,降逆止呕。功能温肝暖胃,降逆止呕。肝寒得散,胃气得顺,其痛自止。若在该方基础上加温中健脾药,则功效更彰。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对照组治愈36例,治愈率590%,好转11例,好转率180%,无效14例,总有效率770%;观察组治愈44例,治愈率721%,好转9例,好转率148%,无效9例,总有效率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显著,经济,值得推广。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18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皮肤瘙痒的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配方

    皮肤瘙痒常见病,全身局限两般分。实证当从驱邪治,虚证须究脏腑明。 瘙痒,简称痒,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生理、病理现象,也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自觉症状。 痒的含义,文字学认为是形声字,同蛘、…

  • 百合莲子治盗汗

    百合20克,莲子30克,冰糖30克。将百合、莲子洗净,放锅内加适量水,炖至百合、莲子烂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每天1次,连服数天。

  • 沙苑子白菊花茶

    [原料]沙苑子30克,白菊花10克。[做法]上两味,同入锅,加水煎煮成300毫升。[用法]分6次,当茶饮,温服。当日服食完。[功效]平补肝肾,降低血脂,降压明目。[主治]高脂血症,…

  • 麻黄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麻黄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支气管炎应用麻黄汤加减进行治疗,同时设77例西药对照组时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显效59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

  • 加减一贯煎治肝肾阴虚型肝硬化或伴腹水

    主治:肝肾阴虚型肝硬化或伴腹水。 处方:生地黄、北沙参、生山楂、泽泻、牡蛎各20~30克,麦冬、赤芍、石斛、当归各10~15克,茯苓、川楝子、佛手各10克。 用法:上药煎20~25…

  • 《扶阳名家治验良方》

    《扶阳名家治验良方》将运用扶阳思想诊疗疾病的中医名家治验辑录一册,阐述其在扶阳思想指导下的临床治疗经验、效验良方、治病案例,供大家学习,体会,进而在临床上借鉴、验证、应用、推广,以…

  • 小儿腹泻偏方2

    山药粉治婴儿腹泻用料:山药粉15克。制法:山药粉加开水120毫升,温火煮成100毫升。用法:每日三次,一日吃完。

  • 治疗感冒的偏方6

    芝麻酱、红糖各适量,茶叶1撮。[制用法]将三者调匀,以沸水冲泡,热服加被得汗止。[适应证]外感初起。

  • 便秘中药配方——平肝和胃方

    【组成】茯苓10g,化橘红10g,钩藤10〜15g,灶心土10〜15g,炙甘草6〜10g。 【功效主治】平肝和胃,润肠通便。治疗老年人、小儿及体弱之人长期便秘,习惯性便秘。还可治疗…

  • 鼻塞偏方

    升麻黄芪丁香各5克羌活葛根防风各3克麻黄10克。加水煎,放入葱白2根。药液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