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2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1次/日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吴茱萸汤为主加减治疗,基本方:砂仁8g,草豆蔻8g,厚朴8g,甘松6g,玫瑰花6g,延胡索15g,大枣10g,佛手10g,生姜10g,吴茱萸5g,党参30g。加减:口苦加川连3g,煅瓦楞子30g,泛酸加海螵蛸20g,嗳气加降香8g,丁香5g;头晕去草豆蔻,加泽泻20g,草果8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以上两组均30天1疗程。结果:对照组治愈36例,治愈率590%,好转11例,好转率180%,无效14例,总有效率770%;观察组治愈44例,治愈率721%,好转9例,好转率148%,无效9例,总有效率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显著,经济。

关键词 吴茱萸汤加减 慢性胃炎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慢性胃炎临床比较常见,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其致病机理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结合工作实际,采用茱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4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22例,男72例(590%),女50例(410%),男女之比144:1;年龄12~75岁,平均586岁;病程1~10年,平均52年。主要表现:胃脘部疼痛、喜温喜按、泛酸、嗳气、舌淡苔白润或腻、脉沉细弦。胃镜检查:黏膜充血,或花斑样改变,部分患者黏膜出现小片状或点状糜烂等。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1次/日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吴茱萸汤为主加减治疗[2],基本方:砂仁8g,草豆蔻8g,厚朴8g,甘松6g,玫瑰花6g,延胡索15g,大枣10g,佛手10g,生姜10g,吴茱萸5g,党参30g。加减:口苦加川连3g,煅瓦楞子30g;泛酸加海螵蛸20g,嗳气加降香8g,丁香5g;头晕去草豆蔻,加泽泻20g,草果8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以上两组均30天1个疗程。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治愈36例,治愈率590%,好转11例,好转率180%,无效14例,总有效率770%;观察组治愈44例,治愈率721%,好转9例,好转率148%,无效9例,总有效率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例1:患者,女,47岁,2012年1月22日初诊。主诉2007年以来胃脘部疼痛时作,痛与日俱增,发作频繁,曾服用麦滋淋S颗粒、雷尼替丁胶囊、胃得安片等效果不显。1周来胃痛加剧伴巅顶部冷痛,口淡纳差,干呕、吐涎沫,苔白润滑,舌质淡、遇寒益甚,嗳气频作,得热稍减,大便溏薄,脉沉细。证属肝经有寒,寒邪挟浊阴之气横逆犯胃所致,治拟温肝散寒,和胃降逆。方用吴茱萸汤加味:降香8g,砂仁(后下)8g,草豆蔻8g,厚朴8g,甘松6g,延胡索15g,川连3g,佛手10g,大枣10g,生姜10g,玫瑰花5g,丁香5g,吴茱萸5g,党参3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口服,1次/日。2月1日复诊:偶有微痛或不适感,胃脘部疼痛基本消失,余症均有改善。原方续服3剂,而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原方去丁香、玫瑰花,加茯苓,再服10剂。随访至今,病未再发。

讨论

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病变部位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镜检查为胃黏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黏液性渗出物。

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分为寒热夹杂、脾胃虚寒、肝寒犯胃、肝胃不和及胃阴虚等五型。肝寒犯胃型胃炎除胃脘部痛外,以干呕、吐涎沫或伴有巅顶部冷痛为主[3]。因肝的经脉上至巅顶,肝寒上冲则巅顶部冷或痛,浊阴上逆则干呕、吐涎沫,故辨之为肝寒犯胃型,方选吴茱萸汤加味。该型胃炎与脾胃虚寒型胃炎颇相类似,临床运用应仔细区别。脾胃虚寒型除出现胃痛隐隐,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等主症外,以呈饥饿性、节律性疼痛为鉴别要点。此外凡出现干呕、吐涎沫或头痛者,均为吴茱萸汤证。吴茱萸汤为《金匮要略》名方,专为“干呕,吐涎沫[4],头痛者”或“呕而腹满者”而设。方中吴茱萸入肝经,温经散寒而降逆;人参补中益气;大枣缓脾和胃;生姜发胃气,降逆止呕。功能温肝暖胃,降逆止呕。肝寒得散,胃气得顺,其痛自止。若在该方基础上加温中健脾药,则功效更彰。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对照组治愈36例,治愈率590%,好转11例,好转率180%,无效14例,总有效率770%;观察组治愈44例,治愈率721%,好转9例,好转率148%,无效9例,总有效率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显著,经济,值得推广。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18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乳房胀痛是什么原因?乳房胀痛的中医治疗和调理方法

    中医认为乳房胀痛是肝气郁结造成的,多数患者或是因为工作、学习压力过大,或是其他原因情绪郁闷,不稳定等。大部分发生在经前3~5天,有些人还伴有头痛失眠、烦躁、下腹胀痛等。若不及时处理…

  • 桂枝加桂汤原文,桂枝加桂汤医案

    【桂枝加桂汤原文】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 【组成】桂枝15g 白芍10g 炙甘草6g…

  • 脱发的偏方秘方二

    脱发的主要症状是头发油腻,如同擦油一样,亦有焦枯发蓬,缺乏光泽,有淡黄色鳞屑固着难脱,或灰白色鳞屑飞扬,自觉瘙痒。若是男性脱发,主要是前头与头顶部,前额的发际与鬓角往上移,前头与顶…

  • 治疗咳嗽较为有效偏方

    咳嗽咳嗽此为肺部疾患的主要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中。正如《黄帝内经》里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也就是说,咳嗽虽然主要是肺经的病,但与其它脏腑都有关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咳嗽…

  • 治疗宫颈癌的偏方15

    黄柏、紫草各15克,硼砂、枯矾、冰片、青黛各30克。将药共研细末,撒患处,或用凡士林配膏,搽患处,每日1-2次。本方为北京肿瘤专家段风午方,功能清热凉血,解毒燥湿,对宫颈癌有效。

  • 痤疮方一

    浙贝母、白附子、菊花叶、防风、白芷、滑石各15克,皂角10克。将6味为细末,用皂角蒸熟去筋膜,同药捣为丸,早晚擦面。本方祛风清热,适用于痤疮、雀斑,其来源于《疡医大方》。

  • 乳腺癌的治疗方8

    鲜小檗根30克,猪瘦肉适量。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福建中草药》,功能泻火解毒,适用于乳房肿瘤。

  • 乳腺癌方十五

    五倍子、乳香。没药各60克,鸦胆子(去壳)20克。上药共捣烂,米醋1250克,慢火熬成膏,摊于布上外敷,每2日换药1次。本方源于《肿瘤临证备要》,功能活血解毒,适用于乳腺癌。

  • 产后生化汤治疗恶露不止

    胎儿娩出二十天,胞宫血浊应排完。过期仍然淋沥行,恶露不止症显明。病因主要是血瘀,气虚血热也是因。 注:胎儿娩出以后,胞宫遗留的余血和浊液,称为恶露。一般在二十天以内,余血浊液完全排…

  • 民间偏方验方秘方大全(四)

      单味黄精醋方治疗手足癣 将黄精干品200克,切成薄片置于容器中,加入75%酒精250毫升,密闭容器浸泡15天后,过滤,挤尽药汁后,再与米醋混合,备用。先用温水洗净患处,擦干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