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流行性腮腺炎,慢性肝炎中医经验方

  慢性鼻炎方(方名苍耳子散)

方药:苍耳子、辛夷花、荆芥、黄芩、桔梗各10克,薄荷、白芷各6克,甘草4.5克。

用法:每日1剂,文火煎10分钟,分2次服,儿童用量酌减。

功效:散风除湿,通窍排脓。

主治:慢性鼻炎。

加减:有黄脓涕者加金银花20克,生黄芪12克。煎药时放入茶叶适量,葱白3根。

疗效:7天为1个疗程,经治2~3个疗程,治疗慢性鼻炎183例,痊愈142例,显效3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4%。

(详见《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第12期21~22页)

  流行性腮腺炎方(方名青黛散)

方药:青黛粉30克,食醋适量。

用法:用食醋将青黛粉调成糊状,涂在塑料布上,贴敷患处,每天2次。敷药面要大于肿胀部位。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疗效:治疗138例,敷药2次痊愈67例,4次痊愈65例,5次以上痊愈6例。一般敷药后10~30分钟局部疼痛明显减轻,8~36小时体温降至正常,16~72小时腮腺肿胀消退。未发现并发症和副作用。

(详见《中成药研究》1987年第10期42页)

  阻塞性肺气肿方(方名鹅梨汤)

方药:杏仁、苏子、瓜蒌仁、清半夏、茯苓、桑白皮各9克,橘红4.5克,当归、麻黄各6克,鹅管石12克,梨汁1杯冲入(或以梨膏15克代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理气宽胸,泻肺平喘。

主治:肺气肿。

疗效:治疗肺气肿60例,症状缓解52例,症状明显改善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1年内未复发者15例,半年以上未复发者35例,其余9例半年内曾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但发作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详见《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3期99页)

  手足皲裂方(方名白芨散)

方药:白芨30克,大黄50克,冰片3克。

用法:凉血止血,清热燥湿。

功效: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混合过筛,瓶装备用,洗净患处后,取药粉适量,加少许蜂蜜,调成糊状外涂,每日3次,治愈为止。

主治:手足皲裂。

疗效:治疗13例,全部治愈,轻者一般2~3天,严重者5~7天治愈。

(详见《广西中医药》1986年第9期48页)

  慢性肝炎方(方名解毒愈肝散)

方药:青黛、猪苓、川芎各100克,血竭30克,人工牛黄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白醋、蜂蜜各等份拌匀,涂于直径1厘米的圆形塑料薄膜上,药糊1毫米厚,敷贴双侧肝俞、右侧期门、右侧章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湿。

主治:慢性肝炎,属肝胆湿热型,胸闷胁痛,口苦纳呆,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疗效:治疗46例,基本治愈18例,显效13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

(详见《中医外治杂志》1997年第1期12页)

  急性胆囊炎方(方名二金公茵胆汁汤)

方药:茵陈、金银花各60克,蒲公英、连翘各40克,赤芍30克,柴胡、鸡内金、黄芩、大黄、姜半夏、生甘草各10克,猪胆汁2毫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治:急性胆囊炎。

疗效:治疗172例,临床治愈103例,显效(症状体征消失,一年无复发)29例,好转(症状体征控制,半年无复发)2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3.3%。

(详见《山东中医杂志》1992年第11期17~18页)

  鸡眼方(方名蜈蚣乌梅散)

方药:蜈蚣30条,乌梅9克。

用法:焙干研末,加菜油适量,浸泡7~10天。先以1%温盐水浸泡患部15~25分钟,待粗皮软化后剪去,外敷本药适量,用纱布包扎,每12小时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

功效:通络止痛,解毒散结。

主治:鸡眼。

疗效:共治疗87例,痊愈(3年不复发)71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

(详见《江苏中医杂志》1984年第2期10页)

  苍葛止泻灵

方药:苍术、葛根、车前子、白芍各10克,地锦草15克,甘草5克。

功效:运脾化湿止泻,疏表清热解毒。

主治:秋季腹泻。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温开水冲服,轻型腹泻每日4次,重型腹泻每日6次。年龄在6个月以下每次服用0.5克,6个月~1岁每次服用1克,1~3岁每次服用2克。

说明:苍葛止泻灵是针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湿热类型。苍葛止泻颗粒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机理研究是“儿科运脾学说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之一,此课题获200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副教授、博士 韩新民 自创方)

肺气肿中药自疗方

  脾肺气虚型

方药:太子参、黄芪各30克,熟地15克,白术、白芍、枳壳各12克,陈皮、五味子、桔梗各9克,川贝粉(冲服)、甘草各6克。

主治:喘促气紧,动则尤甚,周身乏力,饮食无味,便溏(大便稀烂),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肺肾两虚型

方药:苏子、当归、桑白皮各12克,肉桂、川贝粉(冲服)各6克,太子参、补骨脂、胡桃仁、茯苓各15克,杏仁、炙甘草各9克。

主治:气短,动则喘促更甚,胸满咳嗽,语声低微,腰膝酸软,食少乏力,面目浮肿,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或舌边有齿痕,脉沉细。

  肺虚痰热型

方药:炙麻黄、五味子、法半夏、白芍、白术各12克,党参、茯苓、黄芩、鱼腥草各15克,细辛3克,干姜9克,甘草6克。

主治:平素咳而气喘,少动乏力,偶感外邪,喘咳加剧,痰延壅盛,或黏稠或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浮数而滑。

用法:上述3剂方药用法相同,均为每日1剂,加水煎成400毫升汤液,分早中晚3次温服。(重庆市中医研究院内科主任中医师 罗玲 自拟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56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秋葵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秋葵的做法大全

    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秋葵是什么,那是因为秋葵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不多,而且在市面上出现的也不多,但是这不能就磨灭它对我们的作用和价值,不要以为秋葵是没有用的,恰恰相反,秋葵的功效与作…

  • 胆道蛔虫病治疗

    原则为解痉止痛,早期驱虫抗感染。阿托品0.5mg加异丙嗪25mg,肌注或静滴。蛔虫大多从胆道退出。驱虫可用阿苯咪唑或甲苯达唑口服。发热者适当应用抗感染药物。ERCP有诊断及取虫效果…

  • 《偏方治大病续编》

    《偏方治大病续编》所收集的偏方,均为笔者经过多年反复临床验证,从500余个偏方中精选出来的,书中新加了中风偏瘫、恶性肿瘤、脉管炎等病,尤其对偏方贴敷法介绍的更加详细,并独列了一章。…

  • 粘连性肠梗阻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辨证】阳明腑实,气机痞塞,血行瘀滞与糟粕互结。【治法】理气活血,通腑散结。【方名】防粘连汤。【组成】乌药12克,川楝子12克,厚朴9克,元胡9克,当归12克,赤芍9…

  • 非特异性阴道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方名】非特异性阴道炎方剂一。【组成】蛇床子,苦参根,艾叶,明矾。?【用法】以上药按3∶3∶3∶2的比例研成细末,用纱布袋包装,每包30克,开水冲泡后趁热先熏阴部,水…

  • 生使君子方

    【功能主治】功能驱除肠道蛔虫。主治肠道蛔虫病。【处方组成】生使君子,每岁1克,最大最至6克。每天清晨空腹嚼服,连服3日。

  • 腮腺炎的偏方2

    腮腺炎糊剂药物:木鳖子适量。用法:木鳖子去壳,用瓷碗将木鳖子加少许水磨成糊状,涂于患处,每天10次,干后即涂,保持湿润。疗效:次方治疗小儿腮腺炎18例,全部痊愈。来源:广西中医19…

  • 治疗不孕症的偏方25

    人参、陈皮各3克,鹿尾、母鸡各1只,火腿肉、猪瘦肉、水发蘑菇各50克,料酒、精盐、白糖、葱、姜、高汤适量。将鹿尾巴用开水稍泡取出,洗净污秽,再下沸水滚烧10分钟捞出煺去毛洗净(可反…

  • 蔡氏溃疡散

    组成:硼砂30克,赤石脂20克,儿茶30克,血竭3克,朱砂3克,珍珠粉1.5克,冰片1克,薄荷霜1克,荸荠粉10克,柿霜4克。功效:清热解毒,化腐生肌,消肿止痛,收湿敛疮。主治:口…

  • 灯心草的功效和作用

    灯心草形态特征 灯心草,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茎横走,密生须根。茎簇生,直立,细柱形,直径1.5-4mm,内弃满乳白色髓,占茎的大部分。叶鞘红褐色或淡黄色,长者达1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