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

马兰
(《本草拾遗》)

【异名】紫菊(《本草拾遗》),阶前菊(《履巉岩本草》),鸡儿肠、马兰头(《救荒本草》),竹节草(《摘元方》),马兰菊(《医林纂要,),蟛蜞菊(颂问本草》),鱼鳅串(《草木便方》),红梗菜(《本草正义》),田边菊(《广州植物志》),田菊(《福建民间草药》),毛蜞菜(《闽南民间草药》),红马兰、马兰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路边菊、螃蜞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蓑衣莲、灯盏细辛(《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马兰的全草及根。

【植物形态】马兰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具匍茎。基部叶花后雕落;茎中部叶互生,倒披针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0厘米,宽15~25毫米,先端尖、渐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成短柄,中部以上的边缘具不规则的粗大锯齿,两面近乎光滑或少有短毛;茎上部的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全缘。头状花序直径约2.5厘米;总苞半球形,直径6~8毫米,苞片2~3列,长圆状线形或倒披针状线形,先端尖或钝,边缘具纤毛,略带紫色;花托突出如圆锥状,具细凹点;周缘舌状花1列,雌性,淡蓝紫色,舌片长8~10毫米,宽1.5~2毫米;中央管状花,两性,黄色,长约3.5毫米,先端裂片5枚,管上有细柔毛。瘦果扁平,倒卵状椭圆形,长1.5~2毫米,右毛;冠毛较少,长约1/4毫米。花期秋季。
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凉。

①《嘉祐本草》:"辛,平,无毒。"

②《玉楸药解》:"味苦辛,气平。"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辛,凉。"

【归经】①《纲目》:"入阳明血分。"

②《玉揪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凉血,清热,利湿,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疟疾,黄疸,水肿,淋浊,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蛇咬伤。

①《日华子本草》:"根、叶,破宿血,养新血,止鼻衄,吐血,合金疮,断血痢,解酒疸及诸菌毒;生捣敷蛇咬。"

②《纲目》:"根、叶,主诸疟及腹中急痛,痔疮。"

③《本经逢原》:"治妇人淋浊,痔漏。"

④《医林纂要》:"补肾命,除寒湿,暖子宫,杀虫。治小儿疳积。"

⑤《质问本草》:"捣汁涂黄水疮及无名肿毒。""用叶同冬蜜捣匀,敷阳症无名肿毒,未溃者能散。"

⑥《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血,消痈,解毒。"

⑦《四川中药志》:"消食积饱胀及胸结气胀,除湿热,利小便,退热,止咳嗽,解毒,治蛇伤。"

⑧《云南中草药》:"根: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痹痛,小儿疝气。"

⑨《广西药植名录》:"清热解表。治外感风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选方】①治吐血:鲜白茅根四两(白嫩去心),马兰头四两(连根),湘莲子四两,红枣四两。先将茅根、马兰头洗净,同入锅内浓煎二、三次滤去渣,再加入湘莲、红枣入罐内,用文火炖之。晚间临睡时取食一两。(《集成良方三百种》)

②治衄血不止:蟛蜞菊鲜叶一握。用第二次淘米水洗净,捣烂取自然汁,调等量冬蜜加温内服。(《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肺结核:蓑衣莲根四钱。炖猪心肺服。(《云南中草蓟》)

④治小儿热痢:鱼鳅串二钱,仙鹤草三钱,马鞭草三钱,木通二钱,紫苏二钱,铁灯草二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打伤出血:竹节草、早莲草、松香、皂子叶(即柜子叶,冬用皮)。为末,搽入刀口。(《摘元方》)

⑥治诸疟寒热:赤脚马兰捣汁,入水少许,发日早服,或入沙糖亦可。(《圣济总录》)

⑦治传染性肝炎:鸡儿肠鲜全草一两,酢浆草、地耳草、兖州卷柏各鲜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水肿尿涩:马兰菜一虎口,黑豆、小麦各一撮。酒、水各一盅,煎一盅,食前温服,以利小水。(《简便单方》)

⑨治绞肠痧痛:马兰根叶细嚼,咽汁。(《寿域神方》)

⑩治胃溃疡、结膜炎:马兰鲜根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⑾治喉痹口紧:马兰根或叶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中,或灌喉中,取痰自开。(《孙一松试效方))

⑿治咽喉肿痛:马兰全草一、二两。水煎频服。(《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乳痈:毛蜞菜叶捣烂敷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⒁治外耳道炎:马兰鲜叶捣汁滴耳。(《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⒂治急性睾丸炎:马兰鲜根二至三两,荔枝核十枚。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⒃治疔疮炎肿:蟛蜞菊鲜叶一握.洗净和冬蜜捣匀涂贴,日换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⒄治缠蛇丹毒:马兰、甘草。擂醋搽之。(《济急仙方》)

⒅治腮腺癌:马兰头根(白),野胡葱头各适量捣烂外敷。(《中草药治肿瘤资料选编》)

⒆诸疟寒热。用马羊兰捣汁,再加一点水,发病日早晨服。药中高精亦可加沙糖。

⒇绞肠痧。用马兰根叶在口中细嚼,将汁咽下。

(21)打伤出血。用马兰、旱莲草、松香、皂树叶(冬日无叶,可用树皮)共研细,搽入伤口。

(22)喉痹口紧。用马兰根(或叶)捣汁,加几滴醋滴入鼻孔中,或灌入喉中,痰邮,口自开。

(23)水肿尿涩。用马半、黑豆、小麦,加酒、水各一杯,煎成药一杯,饭前温服。

(24)丹毒。用马兰、甘草,磨醋搽患处。

(25)痔漏。春夏取生马兰,秋冬取干马兰,白水煮食,连汁喝下。又方:马兰,酒煮,焙、研后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米汤送下。另用马兰煎水,加一点盐。每天熏洗患处。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马兰鲜草4两或干品2两,洗净后加水200毫升,煎煮过滤,浓缩至45毫升加糖及防腐剂.日服3次,每次15毫升,6天为一疗程。治疗328例,痊愈5例,显效67例,好转167例,无效89例,总有效率为72.9%。马兰的镇咳作用较好,对祛痰、平喘、消炎也有一定效果。服药后仅极少数在1~2天内出现上腹不适、胸闷、呕吐等副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63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三台红花_三台红花可以入药吗_三台红花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三多、大罗伞、大常山、山利桐、山枇杷、三百棒、火山麻、火山麻、大叶土常山、三叉树 性味:苦辛;凉;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湿热痢疾;淋证;风…

  • 茯神木_茯神木的用法用量_茯神木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黄松节、松节、茯神心、茯神心木、茯苓木 性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平肝安神。主惊悸健忘;中风语蹇;脚气转筋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中间的松…

  • 萱草

    萱草   【释名】 亦名忘居、疗愁、丹棘、鹿葱、鹿剑、宜男。   【气味】 (苗、花)甘、凉、无毒。   【主治】  1、通身水肿。用萱草根、叶晒干研细,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 芋头

    芋头(《本草衍义》) 【异名】蹲鸱(《史记》),芋魁(《汉书》),芋根(《汉书》颜师古注),土芝(《别录》),芋奶(《种芋法》),芋艿(《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

  • 麦奴

    麦奴(《本草拾遗》) 【异名】小麦黑敦(《补缺肘后方》),小麦奴(《纲目》),鬼麦、霉麦(江苏)。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果穗感染了黑粉科真菌麦散黑粉所产生的菌瘿。 【性味】《得…

  • 牛脂_牛脂吃多了有影响吗_牛脂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牛、水牛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润燥止渴;止血;解毒。主消渴;黄疸;七窍出血;疮疡疮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脂肪。 原形态:1.黄…

  • 射鸡尾

    射鸡尾(《贵州民间方药集》) 【异名】人头发、飞惊草、铁包针(《贵州民间方药集》),青根、大石韦、剑刀草、大金刀、青叶红、叶上子、双蒜子、大骨牌草、七星剑、骨牌草、岩红豆(《湖南药…

  • 黑节草

    黑节草(《红河中草药》) 【异名】大黑节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草、四棱草。 【来源】茜草科植物脉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脉耳草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圆柱形,高30~50厘米,…

  • 蛤蚧

    蛤蚧(《雷公炮炙论》) 【异名】蛤蟹(《日华子本草》),仙蟾(《纲目》),大壁虎(《中药志》),蚧蛇、德多、握儿、石牙(《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

  • 柚核

    柚核(《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柚的种子。植物形态详"柚"条。 【化学成分】含黄柏酮、黄柏内酯、去乙酰闹米林。另有记载:种子含脂肪油40.74%,灰分2.85%。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