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角

麦角
(《国药的药理学》)

【来源】为麦角科真菌麦角菌寄生在禾本科植物黑麦等子房中所形成的菌核。

【采集】夏、秋二季麦熟时采收,阴干。宜保持完整,彻底干燥后,密封,在干燥凉暗处保存。

【药材】干燥菌核呈纺锤形,平直或略弯曲呈角状,具3条钝棱,两端渐尖。长0.3~4厘米,直径1~7毫米。表面紫黑色或紫棕色,有显著纵沟及细小横裂纹。质脆,易折断,断面钝三角形,边缘暗紫色,中心灰白色或浅粉红色。气微弱而特殊;味油腻性,先甜后辛。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约9.4%,主为吲哚类生物碱,按其结构可分3类:第一类为麦角毒系生物碱,都是麦角酸的酰胺类衍生物,其中有麦角柯宁碱、麦角克碱、麦角隐亭碱、麦角胺、麦角生碱、麦角新碱及麦角西碱;第二类为相应的麦角异毒系生物碱,都是异麦角酸的酰胺类衍牛物,其中有麦角异柯宁碱、麦角异克碱、麦角隐宁碱、麦角异胺、麦角异生碱、麦角异新碱、麦角异西碱;第三类为棒麦角碱系生物碱,其中有喷尼棒麦角碱、肋麦角碱、裸麦角碱、田麦角碱、野麦碱等。

此外尚含脂肪油33~35%,麦角甾醇0.1%、维生素D2、酪胺、组胺、胍基丁胺、三甲胺、甲胺、己胺-l甜菜碱、麦角硫因、乙酰胆碱、尿嘧啶、鸟甙、氨基酸,麦角色素如黑麦酮酸、金黄麦角酸、麦角黄素BC(2,2′)、麦角黄素CC(2,2′)、棒麦角黄素、棒麦角玉红素等。

【药理作用】①兴奋子宫的作用
麦角有兴奋子宫肌的作用,其作用与垂体后叶制剂相似,是直接作用于子宫肌,但作用强大而持久.对怀孕子宫更敏感;临产和新产后应用小量即有明显作用,甚至产生强直收缩。我国数种野生麦角制成的流浸膏,对在体和离体的兔子宫皆能促进其收缩,使之张力增加;并在离体兔子宫上表明,对产后和妊娠子宫比未孕子宫作用强。麦角中含多种有效成分,其中以麦角新碱对子宫作用最强,麦角胺次之。从我国12种寄主植物上所分离的131个麦角菌系中,有17个能在小麦培养基上产生麦角碱,其中以ClavicepsmicroccephalaCe-3菌系最为优良,不但产碱力强,而且所产的主要为麦角新碱。

②对心血管的作用
在离体血管实验中,麦角胺可使周围血管平滑肌收缩。在整体动物因血管收缩而升压,并产生代偿性心跳徐缓。麦角毒对心脏的作用不及对血管的作用强,但在心律慢到某种程度时,则有增强心收缩力的作用。大量麦角胺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原理不明),导致坏疽形成。用麦角流浸膏肌注(2-3次/日)于意大利种鸡(1.5毫升/公斤),注后出现鸡冠紫绀,久之,鸡冠末梢坏疽,此作用尚可建立条件反射。麦角胺对血管作用最强,麦角毒次之,而麦角新碱几乎不影响血压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麦角胺可使血管收缩,动脉搏动幅度减小,这可能与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有关。

③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大量麦角胺或麦角毒能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它们并不能阻止交感神经介质的释放。用豚鼠离体输精管带下腹神经标本实验,表明麦角新碱与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基本相似,作者谓麦角新碱可能是一种直接作用型的拟交感药,它与儿茶酚胺作用于同一受体。麦角小量兴奋延脑(迷走性心率减慢、呼吸增加、惊厥等),大量因延脑麻痹而死亡。麦角胺能增强巴比妥类、吗啡、美沙酮的镇静和催眠作用。

【毒性】急性中毒症状是呕吐、腹泻、脉微弱、昏迷。慢性中毒见于服药过量,肝脏病和周围血管有病的都较敏感,症状有坏死型和惊厥型二类。

【性味】《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味微苦,性平,有毒。"

【功用主治】治子宫出血;产后出血不止。

①《国药的药理学》:"为子宫紧缩药。对于子宫出血,分娩后的弛缓性后出血,子宫之不全、退行等有效。"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偏头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制成流浸膏,每次2~4毫升,一日量6~8毫升;或制成浸剂、丸剂、针剂等分别使用。

【宜忌】《国药的药理学》:"分娩时只可用于压出期,在开口期当避免使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71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盐胆水

    盐胆水(《本草拾遗》) 【异名】卤水(《纲目》),滴卤(姚可成《食物本草》),盐卤水(《本草求原》)。 【来源】为食盐沥下的卤汁。 【性味】《本草拾遗》:"咸苦,有大毒。" 【功用…

  • 原蚕子

    原蚕子(《分类本草》) 【异名】蚕种(《卫生家宝方》)。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卵子。动物形态详"蚕蛾"条。 【化学成分】蚕子(卵)的一般化学组成:水分59.90%,灰分1.…

  • 黄麻叶

    黄麻叶(《纲目拾遗》) 【来源】为橡树科植物黄麻的叶。 【植物形态】黄麻(《本草图经》),又名:络麻(《便民图纂》),牛泥茨、三珠草、天紫苏(《医方集听》)。一年生草本,高1~2米…

  • 筋骨草

    【中文名】筋骨草(《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类别】全草类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毛缘筋骨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毛缘筋骨草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茎横生,较短。茎直立,方形…

  • 荠菜_荠菜用法用量_荠菜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荠、靡草、护生草、羊菜、鸡心菜、净肠草、上e菜、菱角菜、清明菜、香田芥、枕头草、地米菜、鸡脚菜、假水菜、地地菜、烟盒草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凉肝止血;平肝明…

  • 山油麻

    山油麻(《浙扛天目山药植志》) 【异名】榔树(《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山脚麻(《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为榆科植物山油麻之叶。 【植物形态】山油麻灌木或小乔木,高1~5米。…

  • 鸡肚肠草_鸡肚肠草的功用_鸡肚肠草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繁缕、细叶辣椒草、颜知根、水草、满天星、万里草、小鸡草、鱼肚肠草、鸡儿肠 性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淋;化瘀。主病疮肿毒;癣疹;乳痛;痔疮;痢疾;牙痛…

  • 泡泡草

    泡泡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异名】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 【来源】为豆科植物山棘豆的全草。 【植物形态】山棘豆多年生草本,高7~12厘米,全株呈白色。小叶3~4个轮生…

  • 伏龙肝

    伏龙肝(《雷公炮炙论》) 【异名】灶中黄土(《金匮要略》),釜下土(《肘后方》),釜月下土(《补缺肘后方》),灶心土(《纲目》)。 【来源】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 【采集…

  • 无花果

    【中文名】:无花果(《救荒本草》) 【类别】:果实类 【异名】阿驲、阿驿、底珍(《酉阳杂俎》),天生子(《滇南本草》),映日果(《便民图纂》),优昙钵(《广州志》),蜜果(《群芳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