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肾系疾病的医案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用于治疗湿与热合、互结于里的湿热发黄早期。笔者临证用此方加减治疗急慢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等肾系疾病获良效,现报道如下。

  1 急性肾炎

案例1:患儿,男,12岁,2009年2月5日初诊。20 d前,患儿感冒,咽痛、低热,自服“清开灵颗粒”后热退。5 d前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皮肤润泽光亮,下肢按之没指,尿量减少,尿色深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查尿常规示:蛋白++,潜血++。西医诊断:急性肾炎。中医诊断:水肿,辨证为风水泛滥,治宜疏风清热、宣肺行水。处方:麻黄6 g,连翘15 g,赤小豆15 g,桑白皮20 g,白茅根24 g,小蓟12 g,生姜6 g,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患儿水肿明显减轻,尿量较前增多。守方12剂后,水肿完全消失,复查尿常规转阴。随访1年未再复发。

  2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案例2:患者,男,22岁,2010年4月10日初诊。1年前,因双下肢水肿就诊于外地医院,经肾穿刺确诊为“肾病综合征,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曾口服强的松60 mg,1次/d,2周后尿蛋白转阴。3个月前,因劳累及感冒再次出现双下肢水肿,再次服用强的松60 mg,1次/d,2个月后尿蛋白无明显减少。现全身重度浮肿,皮色光亮,伴胸脘痞满,纳呆,恶风怕冷,舌质红,苔少,脉浮数。西医诊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水肿,辨证为水湿浸渍,肺气不宣,治宜宣肺行气利水。处方:麻黄9 g,连翘15 g,赤小豆15 g,桑白皮30 g,桔梗10 g,大腹皮24 g,茯苓30 g,生姜6 g,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5剂后,水肿明显减轻,尿蛋白减少,守方20剂后尿蛋白转阴。嘱患者清淡饮食,勿过劳及避免感染,随访1年未再复发。

 3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案例3:患者,女,35岁,2009年5月17日初诊。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3年,多次查尿:蛋白+~++,潜血+,肾功能正常。1周前于肺部感染后突然出现全身浮肿,头痛欲裂,胸闷气短,纳呆,恶心欲呕,小便频数,量少,大便干,舌质黯红,苔薄黄,脉浮紧。查:尿蛋白+++,潜血+++,颗粒管型20~30个/HP,尿素氮15.7 mmol/L,血肌酐136 μmol/L。西医诊断: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水肿,辨证为肺脾气虚,浊毒内停。给予西医常规抗感染治疗,并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麻黄9 g,连翘15 g,赤小豆15 g,桑白皮30 g,蒲公英24 g,金银花24 g,葶苈子30 g,牡丹皮15 g,丹参15 g,生姜6 g,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患者尿量渐增多,全身浮肿渐消退。守方6剂后复查肾功能恢复正常,嘱患者避免劳累及感染。随访2年,病情均较稳定。

  4 小结

上述3个病例均以水肿为主要症状,属为中医“水肿”范畴。《素问·汤液醪醴论篇》云:“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指出对于水肿病,应用发汗、利小便的方法治疗。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进一步指出在治疗水肿方面,发汗与利小便各自的侧重。上述3个病例均有水肿、恶风、舌红、苔黄、脉浮数等,其证乃卫表被遏,肺气失宣,内有湿热充斥上下,故治当散表通里齐下,以达清热利水散邪目的。方中以麻黄开郁宣肺,使邪从表而解;配合连翘、赤小豆清热利湿;桑白皮清热利水、宣达肺气,所谓“提壶揭盖”,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生姜、大枣顾护胃气,使脾土健旺,制水有主。全方合用,共奏宣表散邪、清热利水之功,故治之获验。

本文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     作者:刘芙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74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肺癌方三

    鱼腥草30克,瓜蒌皮、八月札各15克,生苡仁、石上柏、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各30克,山豆根15克,生牡蛎、夏枯草各30克,赤芍12克,龙葵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为上海龙华医院…

  • 白血病方剂7

    黄芪、代赭石、赤芍、半枝莲各15克,太子参、白芍、旋覆花、佛手、山楂炭各12克,鸡内金、莱菔子、枳壳、川栋子、甘草各9克,三棱、薏苡仁各8克,山药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苓1…

  • 橘梗

    橘梗为橘梗科植物橘梗的根,含橘梗皂甙,菠菜甾醇及其甙、橘梗酸等;其中橘梗皂甙能刺激粘膜,引起粘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同时皂甙还有镇咳、镇静和解热的作用;此外,橘梗还具…

  • 阴茎癌方十

    血竭、没药、滑石、丹皮各30克。共为细末,每月少许敷患处。本方源于《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2年增刊号,功能破积散瘀,适用于阴茎1癌。

  • 中暑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止中暑?中暑的中医治疗方法

    什么是中暑,其实中暑就是人在高温或者烈日暴晒过久的情况下,因为身体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发生的急性热病。中医认为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伤及…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秘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症性病1变。由于血管因炎症变狭窄以致完全闭塞,肢体末端组织产生缺血性变化,严重时形成坏疽。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为:…

  • 海风藤的功效与作用,海风藤的食用方法与副作用

     海风藤的简介 海风藤,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   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3~300px,节部膨大,上生不定根。 夏、秋二季采割,除…

  • 妊娠恶阻的主要病机和治疗原则,妊娠恶阻中医辨证论治

    妊娠呕哕名恶阻,冲气上逆犯胃腑。和胃降逆用二陈,吐久阴伤生脉补。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恶闻食气,甚或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或称“妊娠呕吐”。《广嗣纪要》云:“恶阻…

  • 消风散的组成,方歌方解,消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消风散 出自《外科正宗》 【组成】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 各一钱(各6g)甘草 木通 各五分(各3g) 【用法】 水二盅,煎至八分,食…

  • 《中草药现代研究(第1卷)》

    内容简介本书为医科院药物研究所总结近10年科研成果的专著,内容包括各研究项目的立题背景、研究思路、实施路线、技术方法、研究结果等,对我国新药创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