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刺法配合中药葛根汤治疗周围性面瘫28例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筋刺法配合葛根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8例。治疗组采用经筋法配合葛根汤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筋刺法配合葛根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 临床可推广使用。

面瘫指由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经络, 经筋所引起的口眼歪斜,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多数患者为20~40岁, 男性略多 [1]。其病理改变早期以神经水肿、缺血、缺氧为主, 后期则会发生神经变性、脱髓鞘改变。作者采用经筋刺法配合葛根汤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 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5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8例。治疗组中男22例, 女6例, 年龄28~62岁, 平均年龄40.6岁;病程1~90 d。对照组中男22例, 女6例;年龄30~64岁, 平均年龄42.9岁, 病程2~88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2]中“面神经炎”诊断标准确诊为周围性面瘫。

1.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经筋刺法以瘫痪经筋透刺、排刺、围刺为主, 阳白以四枚针分别向上星、头维、丝竹空、攒竹方向透刺, 进针1~1.5寸, 施捻转平补平泻1 min;攒竹, 透向睛明, 进针0.5寸, 施捻转平补平泻1 min;丝竹空, 沿眉横刺, 进针1.5寸, 施捻转平补平泻1 min;四白, 迎香分别透向睛明, 进针1.5施捻转平补平泻1 min;太阳, 向下穿颧弓透向地仓, 进针2.5~3寸, 施捻转平补平泻1 min;水沟、承浆, 颊车分别透向地仓, 进针1.5寸, 施捻转平补平泻1 min;沿颊车至地仓下关至迎香每间隔1寸刺入1针, 以进入皮内为度(浅刺), 施捻转平补平泻, 总计施术2 min, 以上施术后留针30 min, 1次/d, 10次为1个疗程, 并予患者口服中药葛根汤加味治疗, 药用葛根、桂枝、甘草、生姜、大枣、地龙、桔梗、羌活、大青叶、防风, 白芷1剂/d, 水煎3次温服, 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针刺取穴, 患侧攒竹、阳白、太阳、四白、迎香、下关、地仓、颊车、水沟, 承浆, 健侧合谷以上穴位1.5寸毫针刺, 进针1寸左右, 平补平泻, 留针30 min, 10次1个疗程, 以上两组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 4 疗效评定标准[3] 治愈:患侧抬眉高度同健侧, 眼睑闭合完全, 无露睛, 无流泪, 鼓腮人中沟居中, 不漏气, 噤鼻双侧鼻唇沟对称;呲牙时双侧露出牙齿数量相同;好转:以上症状趋于好转, 各个症状有效得到改善;无效:以上症状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面瘫属经筋发病, 或因劳汗当风, 或因贪凉喜冷, 嗜卧风口或因腠理开泻, 卫外不固, 风寒之邪乘虚直中面部经筋, 导致外邪淤阻, 经筋失利, 纵缓不收。《灵枢·经筋》记载着手足三阳之筋均上行于面, 额为太阳所系;目下属阳明所主;耳前, 耳后系少阳所过。石学敏院士根据《灵枢·经筋》中的相关理论, 结合临床实践以及现代医学理论知识, 认为面瘫属于经筋病候, 提出祛外邪、调气血、通经筋的治疗方法——经筋刺法, 运用于本病, 取得显著疗效。此后, 经筋刺法开始被运用到临床治疗中[4, 5]。十二经筋作为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联缀四肢、约束筋骨的作用, 主司运动。面瘫则主要表现为经筋循行所过筋肉、关节出现运动障碍和疼痛, 十二经筋只有在经脉气血丰富以及经气正常调节下方能发挥出作用。面部经筋的透刺, 排刺法治疗旨在疏调三阳经筋。三阳经筋均上行于面, 多结于顺(颧骨)、颔(下颌)、颊等处。取颊、颧、额等处进行经筋透刺, 排刺法以疏导结聚, 疏理经筋, 散风祛邪。有研究表明, 对周期性面瘫患者采用经筋刺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额部运动、口唇移动等临床症状, 优于传统刺法。面部肌电图检测结果发现:经筋刺法能使患者下唇方肌与上唇方肌募集电位明显增加, 表明患者的面部肌力得到增强。在使用经筋透刺治疗时, 需要注意体位的选择、穴位的揣定、消毒等, 对于初次针刺者选用卧位, 预防其过度紧张、晕针等。明确穴位所在后, 通过揣摩、按压探查患者的反应, 缓解患者的紧张感, 提高机体对针刺的反应度。同时, 在针刺前对针具、施针部位、医生手指等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 以免感染, 影响针刺治疗效果。中药葛根汤加味治疗可加强活血通络、解毒、生津、舒筋功能经筋透刺配合中药治疗, 可以明显地改善局部的微循环, 改变面神经缺血、缺氧的病理因素, 促进神经水肿的吸收和消退, 同时可提高面神经的兴奋度, 改善神经抑制状态, 促进病损神经的修复。

在本次研究中, 对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筋刺法联合葛根汤治疗, 总有效率为96.43%, 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的总有效率78.5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 合理搭配经筋透刺法与葛根汤口服具有显著疗效, 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 具有重大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莘农. 中国针灸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548.

[2]陈贵廷. 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826.

[3]包艳燕. 《针灸学》编写新思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6, 4(1):50-51.

[4]成建平.“经筋刺法”配合推拿、刺络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观察.医药与保健, 2014, 22(7):56.

[5]杨璇, 张晓冬.“经筋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湖北中医杂志, 2014 (9):19-20.

本文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作者:吴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77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妇女黄带中药方剂

    【方名】黄带方剂一。【组成】黄柏10克焦苍术10克椿根皮15克土茯苓15克生苡仁15克蒲公英15克柴胡8克生龙骨30克牡蛎30克。【治法】清热利湿止带。【主治】带下。症见:带下量多…

  • 《中华效方汇海》

    全书目录 感冒(7方)目录发热(5方)咳嗽(13方)咳血(11方)急性支气管炎(3方)慢性支气管炎(9方)哮喘(16方)支气管扩张症(5方)肺炎(7方)一、内科病症方尘肺(3方)肺…

  • 阿胶固元膏的制作方法,阿胶固元膏的功效与副作用

    阿胶固元膏的制作方法 阿胶固元膏的食疗价值: 补气补血、滋阴养颜、调经止痛、乌发黑发、改善睡眠、滋阳养肾、延缓衰老等。 阿胶固元膏介绍: 阿胶固元膏也叫阿胶核桃膏,是具有悠久传统的…

  • 热淋的症状及代表方,湿热下注的中医治疗方法

    热淋的症状 肾气不足,膀胱有热,小便赤涩,淋沥不畅,尿时刺痛,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舌红苔腻,脉濡数或滑数。治以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治疗热淋的代表方 十味导赤汤方源 《医…

  • 预防中风的中药方

    中风先兆应惊惕,头重脚轻动气急。眩晕肢麻夜尿频,一时言蹇语不利。应用桑菊麻蒺藜,钩藤夏枯决明子。浓煎常服代茶饮,自能防疾保无虞。 方药: 预防中风方: 霜桑叶20g 菊花20g 天…

  • 护发的家庭秘方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身边一些简单、安全实用的材料,做个有心人,同样可以做好头发的保养、护理工作,还可以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巧治落发·柚子核治落发:如果头发发黄、斑秃,可用柚子核25…

  • 补气方九

    水发鱼翅1000克,熟火腿50克,香菜、豌豆苗各25克,料酒、精盐、味精、白糖、白胡椒粉、葱、姜、熟猪油、鸡汤各适量。先将热火腿切成3厘米长的细丝,豌豆苗掐根留尖洗净,葱切段,姜切…

  •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板蓝根的副作用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

  • 膏霜类剂型

    霜类剂型:膏霜类剂型通常以水包油的膏霜为基质,除了含有收敛性化合物外,某些产品中发现加有具抑制组织退化作用的脲素和抗菌剂。

  • 补肺汤加减治疗久咳伤肺

    弱体久咳肺气虚,咳嗽气短语声低。神疲畏风自汗出,脉弱苔白痰清稀。化痰宁嗽补肺气,加减补肺汤人参。黄芪紫菀苓桑皮,熟地麦冬五味子。 方药: 补肺汤加减: 人参10g 黄芪15g 紫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