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附丸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摘要] 目的 评价良附丸饮片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胃脘痛患者150例,依据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良附丸饮片汤剂、良附丸饮片汤剂安慰剂,连续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治愈67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25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5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良附丸饮片汤剂对胃脘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广泛用于临床胃脘疼痛患者。

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位近心窝处常发生的以疼痛为主症,兼有嗳气、吞酸等症的疾病,常由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感受外寒及肝气犯胃等原因所致,临床常用附子理中丸、保和丸及良附丸等中成药治疗[1]。良附丸主治寒凝气滞所致的脘腹疼痛,首载于清代医学家谢元庆所著的《良方集腋》一书。良附丸一方由高良姜、香附两味药组成,方中高良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功效温中散寒止痛,而香附味辛,味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功善疏肝解郁、理气调中。二者相伍,既散寒凝,又行气滞,共奏温中理气止痛之功,可有效治疗寒凝气滞导致的脘腹疼痛、畏寒肢冷、胸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及痛经等症,为治疗胃脘气滞疼痛的基本方。本研究通过比较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了验方良附丸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4月~201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胃脘痛患者150例,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25~58岁,平均36岁。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其中,男44例,女31例;对照组75例,其中,男48例,女27例。病例入选标准:中医证候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慢性胃炎、功能性不良诊断符合陈贵廷《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3];志愿者年龄为18~70岁(男女均可);受试者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合并重度高血压患者、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重度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妇女和过敏体质患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良附丸饮片汤剂,1袋/次,2次/d。对照组:给予良附丸饮片汤剂安慰剂1袋/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治疗后持续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7 d。

1.3疗效标准

治愈:胃脘疼痛症状消失,停药后半年内未复发,胃镜检查正常。有效:大部分症状消失,部分症状仍存在或减轻 ,胃镜检查正常或好转。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胃镜检查无改变[4]。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67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25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5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位近心窝处经常发生以疼痛为主症,兼有嗳气、吞酸的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感受外寒及肝气不舒等因素有关。现代医学的消化性溃疡、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肝胆性疾病以及胰腺病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者,多属于胃脘痛,治疗时也会有所涉及。依据相关研究,胃脘痛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肝气犯胃型、脾胃虚弱型、中焦虚寒型、湿热中阻型、气滞血瘀型、胃阴亏虚型、胃酸过多等。良附丸所治之胃脘疼痛多属恼怒伤肝,肝气犯胃,复外感寒邪,气郁寒滞之实证,临证之疼痛得温则减,遇冷则痛甚。与小建中汤所治之中焦脾胃虚寒之虚证应予以区别。治疗主要以疏肝理气,行气调中为主。对于肝胃寒凝气滞证,可应用良附丸或附子理中丸;对于饮食不节引起的胃脘部疼痛,保和丸有一定的疗效;肝气犯胃者,使用逍遥丸可有效地疏肝理气止痛[5]。

良附丸一方首载于清代名医谢元庆所著《良方集腋》一书,属于古代民间验方,其疗效经古人多方验证,为治疗寒凝气滞之脘腹疼痛的基础方,应用历史悠久。良附丸一方中高良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功效温中散寒止痛,而香附味辛,味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解郁、理气调中之功,二者相伍,一散寒凝,一行气滞,共奏温中理气止痛之功,适用于胃脘疼痛。传统饮片汤剂虽具有临证加减的优点,却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煎煮费时费力,不能及时服用,可能会延误治疗。另外,饮片储存过程中也会变质失效。根据魏兰福等[6]对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和饮片汤剂对治疗胃脘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实验[6],发现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良附丸饮片汤剂对胃脘痛的治疗效果并无差异,通过非劣性比较,两者疗效相当,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这说明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对胃脘疼痛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颗粒具有用药方便的优点,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使用。

此外,良附丸对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胃溃疡等属于寒凝气滞证的也有显著的疗效。在原方基础上,现代医者创立了“新加良附方”(高良姜、香附加穿山甲)和“加味良附方”(由高良姜、制香附、丹参、乌药、蒲公英、莲子、檀香组成)。前者可辅助治疗中晚期胃癌,而加味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有明显疗效,可促进溃疡面的愈合、解除胃肠痉挛,可用于消化性溃疡[7]。良附丸也可配合西药,辅助治疗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胃脘痛由于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原因诱发,从而肝气郁滞,运化失司,不通则痛。使用良附丸、保和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对症治疗后,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明显,但若要根治,则还需患者自身长期调理。针对不同的患者,治疗时应注意辨别症状,对症入药。此外,患者自身应注意饮食的调理,合理膳食,保证愉快情绪,勿使肝气郁结于内,加重病情。应注意劳逸结合,戒烟戒酒,少食多餐,清淡饮食,长此以往,才能保持肠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顾大军.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药治疗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70-7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10.

[3] 陈贵廷,薛赛琴. 最新国内外疾病诊断标准[M].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253.

[4] 崔宏伟,强喜宏,弥军毅. 胃复康汤治疗胃脘痛164例[J]. 河南中医,2005,25(2):43.

[5] DONG Hongying,XU Li. LECTURE ON ACUPUNCTURE Part iv Clinical Acupuncture Lecture Thirty STOMACHACHE[J].World J. Acu-M- ox , 2003,13(2):60-62.

[6] 魏兰福,田耀洲,夏军权,等. 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治疗胃脘痛临床对比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612-614.

[7] 伏学,程小娟. 良附丸临床应用心得[J].中医临床研究,2010,2(23):95-96.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85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白血病方剂5

    黄芪30克,党参20克,黄精、枸杞子、天冬、元参、当归各15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出血明显,加紫草、旱莲草、仙鹤草各15克;有感染者,加黄芩、黄连、黄柏各15克。[适…

  • 寒湿痹证的中医治疗医案

    高xx,男,55岁,四川名山县干部。1975年8月22日初诊。 自诉:风湿身痛已经十余年,过去入冬即发,近两三年入秋就开始发作,痛时自觉寒气彻骨,其冷如冰,虽用热水袋亦终夜不暖,双…

  • 成人遗尿

    白纸一张,秘铺席下,待遗尿后将纸晒干,炒脆,磨成粉,用黄酒送服,一次即可,严重者再用一次即可。

  • 健鼻养生法

    按摩健鼻以两手大拇指的指背中间一节,相互擦热后,分别摩擦鼻梁两侧32次;用食指自上而下刮鼻梁16次;分别用两手食指摩擦鼻尖各16次,然后用两手食指点压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32次。此…

  • 打嗝不止怎么办?分享一些止打嗝的办法

    打嗝又称“呃逆”,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尴尬,虽说这算不上是病,但却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适和麻烦。常常有人到药店购买止打嗝的药,但总是无功而返。其实,要止住打嗝,一般并不需要药…

  • 养胃汤加减治疗夏季热

    主治:夏季热,临床表现为夏季怠惰嗜卧,头昏乏力,心烦多汗,饮食不思或饥不欲食,低热或手足心发热,上腹灼热空悬,体温多在37.6℃~38.5c,具有明显的夏季发作性周期。中医称疰夏。…

  • 肺气肿的各种治疗方法

    肺气肿1肺气肿是指肺脏克气过度,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胀或破裂,以致肺功能减退而引起的一种阻塞性肺疾患,常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

  • 脑动脉硬化的早期信号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早期表现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没有及时治疗而使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因此,对该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脑动…

  • 秦艽鳖甲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阴虚内热型肺结核

    阴虚内热肺结核,潮热盗汗两颧红。干咳少痰唇咽干,小便短赤口渴烦。便干舌红脉细数,养阴清热生津痊。秦艽鳖甲沙麦冬,知母玉竹银柴胡。桑皮黄芩天花粉,百部贝母蒌地骨。 方药: 秦艽鳖甲散…

  • 小儿风湿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验方

    风湿化燥伤心阴,低烧不退关节疼。心慌心跳面苍白,阴虚盗汗舌淡红。清散风热安心神,秦艽五味生白芍。银花麦地莲子肉,瓜络银柴柏子仁。 方药: 秦艽10g 五味子10g 生白芍10g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