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油

落花生油
(《纲目拾遗》)

【异名】果油、花生油(《纲目拾遗》)。

【来源】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榨出之脂肪油。植物形态详"落花生"条。

【化学成分】花生油中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脂肪酸中主要为油酸(39.2~65.7%)。其次为亚油酸(16.8~38.2%),棕榈酸(7.2~12.9%),硬脂酸(2.6~5.6%)以及花生酸,山嵛酸,廿四烷酸,肉豆蔻酸,蜡酸,顺-廿碳烯-9-酸,廿碳烯-11-酸,落花生油酸,月桂酸等。

【药理作用】花生油在制药方面可作油剂注射液的溶媒,也可作油膏等的基质。有人试验用花生油每日皮下注射1次(0.05毫升/100克),共3天,可使大鼠的甲状腺轻度肿大,甲状腺摄碘率增高。花生油的水汽蒸馏液有微弱的抑菌作用。在大鼠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复制中,如以花生油配合其他高胆甾醇饲料,可使主动脉产生与人近似的"动脉粥样变";如以牛油代替花生油,则常产生血栓,病变与人不相似。

【性味】《纲目拾遗》:"甘,平。"

【功用主治】《纲目拾遗》:"滑肠下积。"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慢性菌痢
取食用花生油高压灭菌制成注射液,于两侧上巨虚及足三里行穴位注射,每穴1毫升。据167例急性菌痢的观察,经1次治疗后痊愈128例(76.6%),失败39例(23.4%)。失败病例中26例症状体征消失,仅粪便培养阳性。有效病例的平均退热时间为17.6小时,腹痛及里急后重消失为2.5天,便次恢复正常为2.6天,粪便镜检恢复正常为1.9天,粪便培养转阴为3.1天。另据105例(急性90例,慢性15例)的报道,所用剂量及穴位与上法相同,对急性病例一般注射1次,如未能控制,可在3日后再注射1次;对慢性病例每周注射2次。结果治愈率为88.5%,有效率为96.1%。注射后体温多在1~2天恢复正常,腹痛及腹泻在2天内消失,粪便化验4~5天恢复正常。

②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熟花生油内服。年龄在15岁以下者每顿服60毫升,服后6小时不见好转者再重服1次。少的服1次,多的服4次。年龄在16岁以上者,顿服80毫升,少的1次,多的3次。服后呕吐者可加调味剂或从胃管注入,同时配合一般支持疗法,纠正电解质紊乱,严重者禁食。80例患者经上法治疗,除1例合并肠扭转无效而改用手术治疗外,其余均治愈。平均住院日数4.14天。服油后少数病人于当日或次日排出蛔虫;绝大部分病人在1~2天症状缓解,2~3天症状体征消失,否则往往有合并症。服油后除个别患儿恶心呕吐外,未见不良反应。另有用花生油50~200毫升1次顿服或2次分服,治疗成人肠扭转2例,小儿蛔虫性肠阻塞7例,亦均治愈。一般在6~10小时内腹痛减轻,多数肠鸣消失或减弱;8~10小时排气排便排虫。

③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以花生油穴位注射,观察20例,临床治愈(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肿消失或缩小至肋下0.5厘米)19例,平均治疗天数38.3天;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一项未恢复正常,肝肿大缩小不明显)1例,用药18天后未继续治疗。治疗后以临床症状改善最为明显,80%的病人在治疗后5~10天即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黄疸指数25天,谷丙转氨酶27.2天,麝浊25.2天,麝絮40.7天,脑絮29.5天。肝肿大12例恢复正常,3例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制剂及用法:取普通花生油过滤两次,放冰箱内24小时,如无沉淀即分装、高压消毒备用;如冷藏后有沉淀,应再过滤,直至24小时后无沉淀为止。用时取花生油注射于下列穴位上:一组:肝俞、脾俞、三阴交;二组:期门、胆俞、足三里。取穴可随症加减。每次选用一组,两侧交替应用,每穴注射1毫升,每周两次;每组注射4次以上反应不敏感时,即换另一组。注射后部分病人有局部胀痛,但1~2天后即消退,未见其他副作用。

④防治传染性急性结膜炎
用经过过滤和高压消毒的花生油行耳穴注射。选穴:肝、目或肝、眼,重症加皮质下。双侧耳穴注射,每穴0.1毫升。治疗31例,治愈天数平均为2.5天。用于预防观察658例,发病26例(3.95%),而未接受预防的249例中有58例(23.69%)发病。

⑤用于麻醉
用生花生油穴位注射,循经取穴或局部取穴,如阑尾手术取足三里、内麻点、大横(右)。每穴注射花生油0.2~0.5毫升。诱导10~15分钟即可进行手术。在消毒皮肤时静脉注射杜冷丁50~100毫克、非那根25~50毫克作为辅助用药。观察40例,麻醉效果为:Ⅰ级6例,Ⅱ级25例,Ⅲ级6例;失败3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87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狼毒-大狼毒

    【中文名】:狼毒-大狼毒【类别】:根类【英文名】:GiganticEuphorbiaRoot【别名】: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红。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大狼毒Euphorbi…

  • 花生油_花生油的功能主治_花生油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果油、落花生油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润滑肠去积。主蛔虫性肠梗阻,胎衣不下,烫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榨出之脂肪油。 原形态:落花生一…

  • 三升米

    三升米(《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细枝茶藨子的根。 【植物形态】细枝茶藨子落叶灌木,高2~4米。小枝幼时稍带红色。叶互生,常簇生短枝上端,卵圆形或卵形,长3.5…

  • 莲花_莲花有副作用吗_莲花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菡萏、荷花、水花、芙蓉 性味:苦;甘;平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去湿消风。主损伤呕血;血淋;崩漏下血;天泡湿疮;疥疮瘙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莲Ne…

  • 凤仙花_凤仙花的用法用量_凤仙花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金凤花、灯盏花、好女儿花、指甲花、海莲花、指甲桃花、金童花、竹盏花 性味:味甘;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杀虫。主风湿肢体痿废;腰胁疼痛;妇女闭…

  • 鸳鸯

    鸳鸯(《千金·食治》) 【异名】邓木鸟(《荆楚岁时记》),匹鸟(《禽经》),黄鸭(《纲目》)。 【来源】为鸭科动物鸳鸯的肉。 【动物形态】鸳鸯雄鸟体长约43厘米。嘴扁,红棕色。虹膜…

  • 草金杉

    草金杉(《红河中草药》) 【异名】七头风,糙叶地丁、松香草、野杉根(《红河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自背苇谷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白背苇谷草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圆柱形,紫黑…

  • 大刺儿菜

    大刺儿菜(《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大蓟,绛策尔那布(藏名)。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刺儿莱的全草。 【植物形态】大刺儿莱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被疏毛…

  • 千年不烂心_千年不烂心的药性_千年不烂心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白英、野西红柿、蜀羊泉、天泡草、华白英、假辣椒、欧白茄、苦茄、排风藤、毛母猪藤 性味:味甘;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息风定惊。主小儿发热惊风;黄疸;肺热咳嗽;…

  • 乌鸦翅羽

    乌鸦翅羽(《本草图经》) 【异名】鸦翅(《丹溪心法》)。 【来源】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的翅羽,动物形态详"乌鸦"条。 【功用主治】活血去瘀。治跌扑瘀血,破伤风。 ①《丹溪心法》:"破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