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功效

黄芪味甘,性微温。 入脾、肺经。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和利水退肿。历来在妇产科疾病中使用甚广,兹按经、带、胎、产及杂病分类叙述如下。

  1.月经病

用于月经先期: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气虚或血热。因气能摄血,气虚则统摄乏权,经血妄行而先期来潮,且量多色淡,质清稀。唇舌淡、脉弱之气虚证者,主以黄芪为君药之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摄血归经,气足则经候自调,自无先期之患。

用于月经后期:如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小腹隐痛喜暖喜按属虚寒证者,主用艾附暖宫丸。方中即用黄芪以助肉桂补气扶阳,以消阴寒而助气血之生化。

用于月经过多:平素体质虚弱,或久病伤脾,中气虚弱。经行之际,气随血泄,其气更虚,不能摄血固冲,以致出血量多,主用举元煎,以黄芪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气升则血升,不治血而自有摄血固冲之效。

用于月经过少或经期延长:属血虚或气虚证者,用滋血汤或济生归脾汤、举元煎等,均以黄芪为主药。

用于痛经:《胎产心法·月经总论·疼痛潮热》云:“经止而复腰腹痛者,血海空虚气不收也。”主以圣愈汤或十全大补汤,皆用黄芪为主药。

用于闭经:闭经属气血虚弱证者甚多。《兰室秘藏·妇人门·经闭不行》云:“妇人脾胃久虚,或形羸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治当补气养血调经,可选用人参养荣汤或圣愈汤,均用黄芪为主药。

用于崩漏:脾统血而使血循其道,经行有期。若忧思过度、饮食劳倦而损伤脾气,脾伤则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故成崩漏之证。诚如《妇科玉尺·崩漏》曰:“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当补气摄血,养血调经,方用固本止崩汤或济生归脾汤,均以黄芪为君。

用于经行发热:属气血虚弱者,宜补中益气汤或圣愈汤。

用于经行身痛:素体血虚或大病久病,失血伤津致气血虚弱,经行时阴血下注,肢体百骸愈乏营血灌溉充养,以致不荣而痛,当以当归补血汤或黄芪建中汤养血调荣,柔筋止痛,方中黄芪尤当重任。

用于经行眩晕:属血虚者宜归脾汤,方中黄芪亦为君药之一。

  2.带下病

《女科经纶》引缪仲淳语:“……盖以白带多属气虚,故健脾补气为要法也。”临床治疗脾虚证带下,多以傅青主完带汤,若方中更益黄芪一味,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之效更著。

  3.妊娠病

用于胎漏、胎动不安:胎居母腹,赖孕母气载血养而发育成实。若其母素体不足,气血虚弱,气虚而胎失所载,血失统摄,胎元不固而成胎漏、胎动不安之症,治当补气养血安胎,可选用胎元饮加黄芪。因黄芪甘温善能补气,升阳举胎而免于下堕。

用于滑胎:母体虚弱,气血不足,冲任失养,胎元屡堕而病滑胎之疾者,可用君以参、芪之泰山磐石散益气养血固肾,则妊娠之后,胎居母腹若泰山之稳,磐石之安,焉有动坠之虞!

用于胎萎不长:气血乃长养胎儿之本,若孕妇气血虚弱,或久患宿疾,脏腑愈损,气血愈虚,不足养胎,以致胎萎不长。可用黄芪散(《叶氏录验方》)益气养血,滋养胎元,促胎自长。

用于妊娠小便不通:素体虚弱、中气不足之妇,孕后胎儿逐渐长大,气虚无力举胎。胎重下坠,压迫膀胱,溺不得出。治用补中益气汤益气举胎,则水行溺通。

用于纠正胎位:产前检查发现胎位不正,如横位、臀位等,可于妊娠28周开始服用保产无忧散(俗称保产十三太保方),方中黄芪益气举胎,有利于胎位转正。

用于缩短产程:待产至产程中服用参芪佛手散,可使产程明显缩短,产程中发生呕吐、尿潴留等亦明显减少。

用于难产:孕妇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或产时用力过早,耗气伤力;或临产胞水早破,浆干液竭,以致难产。可用蔡松汀难产方,方中黄芪大补元气,气足则易产矣。

  4.产后病

用于产后血晕:《傅青主女科·正产·气虚血晕》曰:“妇人甫产儿后,忽然眼目晕花……是气虚欲脱而然乎。盖新产之妇,血必尽倾,血室空虚,止存几微之气……然血为有形之物,难以速生,气乃无形之物,易于速发,补气以生血,尤易于补血以生血耳。”治宜补血解晕汤,方中大剂参、芪,补气而能摄血、生血、固脱耳。

用于产后腹痛:产后伤血,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因血少气弱,运行无力,以致血流不畅,迟滞而痛。可用圣愈汤、十全大补汤等益气补血而止痛。

用于产后恶露不绝:因产时失血耗气或产后操劳过早,气虚下陷,血失统摄而致恶露不绝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补气以摄血,则恶露自止。

用于产后发热:因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阴血暴虚,阳无所附,以致阳浮于外而发热者,可用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以补气益血,其热自退。

用于产后排尿异常:素体虚弱,肺气不足,复因产时耗气伤血,肺脾之气益虚,膀胱气化失调而致小便不利或尿频失禁,治用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减可愈。

用于产后自汗:产后气虚,卫阳失固,腠理疏松,以致自汗持续多曰不止,动辄益甚者,可用黄芪汤(《济阴纲目》)补气固表,和营敛汗。

用于产后身痛:《校注妇人良方》曰:“产后遍身痛者,由气虚百节开张,血流骨节,以致肢体沉重不利,筋脉引急”治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养血,温经通络。

用于产后缺乳:乳汁为血所化,赖气运行。若脾胃素弱,生化之源不足,复因分娩失血过多,以致气血亏虚,不能化为乳汁,因而乳汁甚少或全无,可用通乳丹补气养血通乳,气血充足,则乳汁自生。

用于产后乳汁自出:《校注妇人良方》云:“产后乳汁自出,乃胃气虚。”治宜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等大补气血。气血旺盛,胃气得固,乳汁当不自出。

  5.妇科杂病

用于阴挺: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子宫脱垂或阴道壁膨出。概由临盆过早、难产、产程过长,以及临产用力太过,或产后劳动过早,或长期咳嗽、便秘等,以致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任带二脉失于提摄,故阴挺下脱。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提,且黄芪分量宜重,可用至30~90g,以增强益气举陷之力。

用于阴吹:妇女阴道中时时出气,或气出有声,状如矢气者,谓之阴吹。多产之妇,或素体虚弱,中气下陷,胃气下泄,不循常道,逼走前阴。治宜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清,调理脾胃。

用于阴痛:有妇人素体虚弱,或产后操劳过度,以致气虚下陷,宗筋纵弛而阴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补中升阳,其痛能止。

由上可见,黄芪在中医妇产科中的运用极为广泛,确是一味力大功宏的补气中药,且其益气升阳、固表敛汗、利水退肿的作用尤为人参、党参所不具。但其功用毕竟重在补气扶阳,故凡气滞湿阻、食滞胸闷、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等,则亦在所不宜,不可妄用之,免犯“实实”之戒!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01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哪些人容易发生中风

    据研究有11种人容易发生中风:1、有中风家族史的人。这些人比一般人高4倍。个性强、好争辩、易冲动的人,常使脑血管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发生中风。2、有高血压的人。80%以上的中风病人患…

  • 淫羊藿是什么,淫羊藿(仙灵脾)的作用与功效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淫羊藿是什么,淫羊藿的作用与功效,淫羊藿的临床使用验方,淫羊藿的选购与保存等知识。 本文目录 1 淫羊藿是什么?2 淫羊藿(仙灵脾)的作用与功效3 【淫羊藿(仙…

  • 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方剂

     1.风寒咳嗽简验方歌 风寒咳嗽势缠绵,到处农村是药园,五匹风同紫苏梗,生姜黄糖一并煎。 注:五匹风15克 苏梗15克 生姜6克 黄糖酌用。上药为一日量。   2.葱豉苏姜汤方歌 …

  • 杏苏散加减治疗外感风寒犯肺型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 气管炎分急慢型,祖国医学“咳嗽”名。急多外感慢内伤,一年四季均可生。 注: 支气管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属中医“咳嗽”范围。急性多属于外感咳嗽,慢性多属于内伤咳嗽。一年四季…

  • 治疗感冒的偏方24

    枇杷叶15克。[制用法]水煎服,连用3天。[适应证]流行性感冒。

  • 内热口干

    芦苇根、绿豆各5钱,加一碗水煮开,加适量冰糖,去芦根绿豆喝汤,日服两次,连服3天。生津润肺,降火解热。

  • 治疗白发的偏方27

    生熟地黄各2500克。将两地黄研细,以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克,每日3次,白酒送下。本方药专力宏,可用于各个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的白发。

  • 老人失眠慎用巴比妥类

    老年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夜间常醒或次晨早醒等失眠现象,对此处理,理论上宜用长效的苯巴比妥。但临床经验表明,老年人失眠最好避免使用包括苯巴比妥在内的巴比妥类药物,其原因如下:…

  • 瑶池金母青果药方六

    木瓜:可治十三种病(1)上午八点吃下四分之一片木瓜,可治胃肠火。(2)上午九点吃下二分之一片木瓜,可清血。(3)上午十点吃下二分之一片木瓜,可除肝火。(4)上午十一点吃下二分之一片…

  • 如何摆脱痛经困扰

    痛经是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妇女最常见的是原发性痛经,它在初潮后即开始,多为功能性,以未婚未育年轻女性多见,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