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

【中文名】密蒙花(《开宝本草》)

【类别】花类

【异名】小锦花(《雷公炮炙论》),蒙花(《本草求真》),黄饭花(《南宁市药物志》),疙瘩皮树花(《中药材手册》),鸡骨头花(《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或花蕾。

【植物形态】密蒙花,又名:羊耳朵(《滇南本草》),虫见死草、羊春条、绵糊条子、黄花醉鱼草、绵条子。
落叶灌木,高1~3米。小枝灰褐色,略呈四棱形,密被灰白色绒毛。叶对生,狭椭圆形至线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小锯齿,表面被细星状毛,叶脉凹陷,下面密被灰白色至黄色星状茸毛,叶脉隆起;叶柄长6~10毫米,被灰白色茸毛;托叶在两叶柄基部萎缩成一横线.圆锥花序顶生,长5~12厘米,密被灰白色柔毛,苞片披针形,被绒毛;花萼钟形,先端4裂;花冠筒状,长约1.5厘米,先端4裂,筒部紫堇色,口部橘黄色,内外均被柔毛;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上位,2室,先端被茸毛,花柱短,柱头不裂。蒴果长2~6毫米,2瓣裂,基部具宿存的花萼和花瓣。种子多数,细小,多扁平。花期2~3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丘陵、河边、村边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叶(羊耳朵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2~3月间花未开放时采摘簇生的花蕾,除净枝梗等杂质,晒干。

【药材】为多数小花蕾簇生的花序。形状、大小不一,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密被毛茸。单个花蕾呈短棒状,上粗下细,长3~6毫米,顶端圆而略膨大,花萼钟状,4裂,花冠筒状,裂瓣暗紫色,毛茸极稀疏。全体柔软而易碎,断面中央黑色。气微香,味甘而微苦辛。以花蕾密聚、色灰黄、有茸毛、质柔软者为佳。
主产于湖北、四川、陕西、河南。此外,云南、广西、湖南等地亦产。

湖北、四川、广西等地尚以瑞香科植物结香的花蕾作密蒙花。商品习称"新蒙花"或"蒙花珠",四川草药名"梦花",参见"梦花"条。

【化学成分】花穗含醉鱼草甙、刺槐素等多种黄酮类。

【药理作用】刺槐素与槲皮素相似,有维生素P样作用。给小鼠口服25~100毫克/公斤,能减轻甲醛性炎症;50~100毫克/公斤还能降低皮肤、小肠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对大鼠离体小肠由氯化钡、组织胺、乙酰胆碱等引起的张力增加,刺槐素还有某些解痉作用。如注入大鼠小肠(40毫克/公斤)或给兔静脉注射(10~25毫克/公斤),均可使胆汁分泌有短暂、轻度的增加,对胆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兔静脉注射25毫克/公斤能在25~30分钟内使尿量略有增加(75%)。对正常大鼠,并不影响环己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时间,而对四氯化碳性肝炎的大鼠,则能缩短睡眠时间。刺槐素毒性不大,小鼠半数致死量为933毫克/公斤。在小鼠离体小肠标本上,以乙酰胆碱致痉,刺槐素的解痉效力为罂粟碱的75%。

【炮制】拣去杂质,筛净灰土。

《雷公炮炙论》:"凡使密蒙花,先拣令净,用酒浸一宿,漉出候干,却拌蜜令润,蒸,从卯至酉出,日干,如此拌蒸三度,又却日干用。每修事一两,用酒八两浸,待色变,用蜜半两蒸为度。"

【性味】甘,凉。

《开宝本草》:"味甘,平微寒,无毒。"

【归经】王好古:"入肝经。"

【功用主治】祛风,凉血,润肝,明目。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青盲翳障,风弦烂眼。
清肝明目:本品为眼科专用药,用于血虚肝热之眼病,常配枸杞子、菟丝子。治肝经实热之眼病则常配青葙子、菊花等。

①《开宝本草》:"主青盲肤翳,赤涩多眵泪,消目中赤脉,小儿麸豆及疳气攻眼。"

②刘完素:"治羞明怕日。"

③王好古:"润肝燥。"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选方】①治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睑生风粟,隐涩难开,或痒或痛,渐生翳膜,视物不明,及久患偏头痛,牵引两眼,渐觉细小,昏涩隐痛,并暴赤肿痛,并皆疗之:密蒙花(净)、石决明(用盐同东流水煮一伏时漉出研粉)、木贼、杜蒺藜(炒去尖)、羌活(去芦)、菊花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腊茶清调下,食后,日二服。(《局方》密蒙花散)

②治眼障翳:密蒙花、黄柏根(洗锉)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后。临卧熟水下,或煎饧汤下。(《圣济总录》密蒙花丸)

③治眼羞明,肝胆虚损,瞳人不清:密蒙花、羌活、菊花、蔓荆子、青葙子、木贼、石决明、蒺藜、枸杞子。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食后清茶送下。(《银海精微》密蒙花散)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密蒙花,观《本经》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盖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血虚,则为青盲肤翳,肝热甚,则为赤肿,眵泪赤脉,及小儿豆疮余毒,疳气攻眼。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

②《本草求真》:"密蒙花,味薄于气,佐以养血之药,更有力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09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麻布七

    麻布七(《陕西中草药》) 【异名】破骨七、麻布袋(《贵州民间药物》),统天袋、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龙骨七、龙膝、辫子七、花花七(《陕西中草药》)。七连环(《药学学报》1…

  • 石蝉草_石蝉草的食用方法_石蝉草有哪些好处

    基础信息 别名:火伤叶、胡椒草、石瓜子、三叶稔、散血丹、石马菜、豆瓣绿、散血胆、红豆瓣、豆瓣七 性味: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利水消肿。主肺热咳喘;麻疹;疮毒;癌肿;…

  • 杉木油

    杉木油(《纲目拾遗》) 【来源】为杉科植物杉的木材所沥出的油脂。 【制法】《经验广集》:"用纸糊碗面,以杉木屑堆碗上,取炭火放屑顶烧着,少时火将近纸,即用铁箸抹去,烧数次,开碗看,…

  • 黑点草

    黑点草(《四川中药志》) 【异名】立竹根(《四川中药志》),黄瓜菜、疏毛油点草、大黄瓜香、瓜米菜(《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柔毛油点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柔毛油点草…

  • 秫米_秫米是中药吗_秫米的食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众、秫、糯秫、糯粟、黄糯、黄米 性味: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和胃安神;解毒敛疮。主疟疾寒热;筋骨挛急;泄泻痢疾;夜寐不安;肿毒;漆疮;冻疮;犬咬伤 生长…

  • 巴东岩白菜_巴东岩白菜的功效和作用_巴东岩白菜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岩白菜、石白菜 性味: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补肾;明目;调经。主目昏多泪;肾虚腰痛;月经不调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呆白菜的全草。 原形态:呆白菜,…

  • 香樟根

    香樟根(《分类草药性》) 【异名】香通(《四川中药志》),走马胎(《贵州民间方药集》),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根。植物形态详"樟木"…

  • 鱼鳖金星

    鱼鳖金星(《纲目拾遗》) 【异名】瓜子金(《植物名实图考》),瓜子菜、瓜米菜(《贵州民间方药集》),金丝鱼鳖、鱼鳖草(《浙江中药手册》),石瓜米、石瓜子、金星草(《四川中药志》),…

  • 酸角

    酸角(《云南中草药选》) 【异名】酸饺(《滇南本草》),酸梅、曼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通血香(《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豆科植物酸豆的果实。 【植物形态】酸豆常绿…

  • 山油麻

    山油麻(《浙扛天目山药植志》) 【异名】榔树(《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山脚麻(《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为榆科植物山油麻之叶。 【植物形态】山油麻灌木或小乔木,高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