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消

芒消
(《别录》)

【异名】盆消(《本草图经》),芒硝(《医学启源》)。

【来源】为矿物芒硝经煮炼而得的精制结晶。

【矿物形态】芒硝
单斜晶系。晶体为短柱状,通常成致密粒状、被膜状。无色透明,但常带浊白、浅黄、淡蓝、淡绿等色。条痕为白色。玻璃样光泽。断口贝壳状,硬度1.5~2。比重1.5。性脆。形成于含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饱和溶液的内陆盐湖中。

【制法】取天然产的芒硝,用热水溶解,过滤,放冷即析出结晶,通称朴硝。再取萝卜洗净切片,置锅内加水煮透后,加入朴硝共煮,至完全溶化,取出过滤或澄清后取上层液,放冷,待析出结晶。干燥后即为芒硝(每朴硝100斤,用萝卜10~20斤)。也有取天然产的芒硝,经煮炼、过滤,冷却后,取上层的结晶为芒硝,下层的结晶为朴硝。

【药材】为棱柱状或长方形结晶,两端不整齐。无色透明。质脆。气无,味苦咸而有清凉感。以无色透明,块状结晶者为佳。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在空气中易风化而表面被一层无水硫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显钠盐与硫酸盐的各种特殊反应。

古代本草将芒硝结晶之形如圭角状而明净者称为"马牙硝",实与芒硝为一物。

【化学成分】主要含硫酸钠。此外,常夹杂种种物质如食盐、硫酸钙、硫酸镁等等。芒消在大气中容易失去水,故表面常呈白粉状;此种风化的芒消,其硫酸钠含率可超过44.1%。

【药理作用】①泻下作用
芒消系含有杂质的硫酸钠,玄明粉则系纯粹的硫酸钠,内服后其硫酸离子不易被肠粘膜吸收,存留肠内成为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盐类对肠粘膜也有化学刺激作用,但并不损害肠粘膜。过浓的溶液到达十二指肠时,可引起幽门痉挛,从而延迟全部药物从胃中排空,同时可将组织中的水分吸入肠管,故服时应饮大量的水以稀释之。服后4~6小时发生下泻作用,排出流体粪便。如用以治疗组织水肿,需少饮水。

②其他作用
实验性阑尾炎和阑尾穿孔的家兔,腹部外敷大黄,芒消、大蒜加适量食醋的糊剂,对阑尾及脾脏的网状内皮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使其增生现象与吞噬能力有所增强,阑尾炎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正常家兔右下腹部外敷大蒜芒消糊剂,局部皮肤有发热、发红、起水疱等刺激症状,小肠及阑尾、袋状结肠运动增强;用1%普鲁卡因局部环封后,肠管运动则见减弱。因此,其作用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的。由于蠕动增强,血流供应丰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加强,从而调动了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感染性创伤用10~25%硫酸钠溶液外敷,可以加块淋巴生成,有消肿和止痛的作用。4.3%硫酸钠无菌溶液静脉滴入可作为利尿剂以治疗无尿症和尿毒症

【性味】辛苦咸,寒。

①《别录》:"味辛苦,大寒。"

②《药性论》:"味咸,有小毒。""马牙硝,味甘,大寒,无毒。"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寒,味咸。"

④《纲目》:"马牙硝,咸微甘。"

【归经】入胃、大肠经。

①《药品化义》:"入肺,胃、大肠三经。"

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泻热,润燥,软坚。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口赤障翳,丹毒,痈肿。

①《别录》:"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痰实结搏,通经脉,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

②《药性论》:"通女子月闭癥瘕,下瘰疬,黄疸病,主堕胎;患漆疮,汁敷之;主时疾热壅,能散恶血。""马牙消,能主五脏积热伏气。"

③《日华子本草》:"马牙消末筛点眼亦,去赤肿障翳涩泪痛。"

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治热淫于内,去肠内宿垢,破坚积热块。"

⑤《本草蒙筌》:"清心肝明目,涤肠胃止疼。"

⑥《本草再新》:"涤三焦肠胃湿热,推陈致新,伤寒疫痢,积聚结癖,停痰淋闭,瘰疬疮肿,目赤障翳,通经堕胎。"

⑦《本草求原》:"马牙消,治齿痛,食蟹龈肿,喉痹肿痛,重舌口疮,鹅口。"

【用法与用量】内服:溶入汤剂,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细点眼或水化涂洗。

【宜忌】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④《本草经集注》:"石韦为使。畏麦句姜。"

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选方】①治阳明病,腹满而喘,有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者,大便鞕:大黄四两(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伤寒论》大承气汤)

②治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煮一两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伤寒论》大陷胸汤)

③治关隔大小便不通,胀满欲死:芒硝三两,纸裹三、四重,炭火烧之,令内一升汤中尽服,当先饮汤一升,已吐出,乃服之。(《肘后方》)

④治食物过饱不消,遂成痞膈:马牙硝一两(碎之),吴茱萸半升(陈者)。煎取吴萸浓汁投硝,乘热服,良久未转,更进一服。(《经验方》)

⑤治小儿赤游行于体上下,至心即死:芒硝纳汤中,取浓汁以拭丹上。(《子母秘录》)

⑥治火丹毒:水调芒硝涂之。(《梅师集验方》)

⑦治眼有翳:芒硝一大两,置铜器中,急火上炼之,放冷后,以生绢细罗,点眼角中,每夜欲卧时一度点。(《孙真人食忌》)

⑧治小儿重舌:马牙消馀舌下。(《延龄至宝方》)

⑨治小儿鹅口:细研马牙消于舌上掺之,日三、五度。(《简要济众方》)

⑩治漆疮:芒硝五两,汤浸以洗之。(《千金方》)

⑾治代指:单煮川芒硝汤渍之。(《圣惠方》)

【临床应用】①用于退乳
取芒硝2.00克(炎热季节用300克),用纱布包裹,分置于二侧乳房上,用胸带固定,经24小时(天热12小时)取下。如1次未见效,可继续敷1~2次。用于退乳33例,用药2天后退乳者占85,其余均于用药3天后退乳。但产后乳房未胀,用皮硝作预防性退乳,完全无效

②治疗乳腺炎
取芒硝1两,平铺于两层纱布的夹层中(中心处稍厚),将4周缝合后覆盖患处,绷带固定。每日敷药2次。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早期,开始化脓者无效。试治2例,均获效果。

③治疗大骨节病
以芒硝内服,每日2次,成人每次2~4克。治疗117例,服药1个月后关节疼痛显著减轻或基本消失者46例,关节功能障碍显著改善者2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均显著好转者39例,疼痛消失、功能障碍改善且劳动能力显著提高者16例,无变化5例,另有9例服药后出现疼痛加剧现象。服药后一般无不良反应,少数服用剂量较大时有腹胀或轻度腹泻现象。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17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酸浆

    酸浆(《本经》) 【异名】葴、寒浆(《尔雅》),醋浆(《本经》),苦葴、苦蘵、皮弁草(崔豹《古今注》),酸浆草(《尔雅》郭璞注),灯笼草(《唐本草》),苦耽(《嘉祐本草》),金灯草…

  • 大叶沿阶草

    大叶沿阶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异名】八宝镇心丹。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叶沿阶草的块根。 【植物形态】大叶沿阶草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根茎披鳞片,干时呈纤维状。须根…

  • 土木香

    土木香(《本草图经》) 【别名】青木香(《本草衍义》),祁木香(《河北药材》),玛奴(藏名)。 【来源】为菊科植物土木香的根。 【植物形态】土木香,又名:黄花菜。多年生草本,高达1…

  • 蓬子菜

    蓬子菜(《救荒本草》) 【异名】铁尺草,月经草(《四川常用中草药》),黄牛尾(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黄米花。柳夫绒蒿、疔毒蒿、鸡肠草(《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 大叶骨牌草_服用大叶骨牌草后要注意什么_大叶骨牌草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吗

    基础信息 别名:七星草、旋鸡尾、金鸡尾、七星凤尾草、饍鸡尾、凤尾金星、七星剑、石扁担、凤尾草、骨牌草、连天草、连贴草、石韦、掘不尽、大经刀草、金星剑、大号七星剑、牛舌草、华星蕨、疏…

  • 剑麻

    剑麻(《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 【异名】菠萝麻。 【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剑麻的叶。 【植物形态】剑麻多年生半木质状粗壮植物。须根根系发达,地下茎横走白色,有节,肉质柔软。…

  • 雨韭

    雨韭(《纲目拾遗》) 【异名】浮蔷(《救荒野谱》),青茨菇花(汪连仕《采药书》),蓝鸟花(《植物名汇》)。 【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雨久花的全草。 【植物形态】雨久花(《花镜》)一年…

  • 龙虾_龙虾多吃有影响吗_龙虾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大红虾、海虾、红虾 性味:味甘;咸;性温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滋阴;健胃;安神。主阳痿;筋骨疼痛;手足搐搦;神经衰弱;皮肤瘙痒;头疮;疥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

  • 泡桐花_泡桐花用法用量_泡桐花使用禁忌

    基础信息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菌痢;急性肠火;急性结膜火;腮腺火;疖肿;疮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

  • 橄榄

    橄榄(《日华子本草》) 【异名】橄榄子(《南州异物志》),橄棪(孟诜),忠果(《记事珠》),青果(《宛陵集》),青子(《东坡诗集》),谏果(《齐东野语》),青橄榄(《海槎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