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面色图歌

  额印堂、山根:

  额红大热燥,青色有肝风,印堂青色见,人惊火则红,山根青隐隐,惊遭是两重,若还斯处赤,泻燥定相攻。

  年寿:

  年上微黄为正色,若平更陷夭难禁,急因痢疾黑危候,霍乱吐泻黄色深。

  鼻准、人中:

  鼻准微黄赤白平,深黄燥黑死难生,人中短缩吐因痢,唇反黑候蛔必倾。

  正口:

  正口常红号曰平,燥干脾热积黄生,白主失血黑绕口,青黑惊风尽死形。

  承浆、两眉:

  承浆青色食时惊,黄多吐逆痢红形,烦躁夜啼青色吉,久病眉红死症真。

  两眼:

  白睛赤色有肝风,若是黄时有积攻,或见黑睛黄色现,伤寒病症此其踪。

  风池、气池、两颐:

  风气二池黄吐逆,躁烦啼叫色鲜红,更有两颐胚样赤,肺家客热此非空。

  两太阳:

  太阳青色惊方始,红色赤淋萌孽起,要知死症是何如,青色从兹生入耳。

  两脸:

  两脸黄为痰实咽,青色客忤红风热,伤寒赤色红主淋,二色请详分两颊。

  两颐金匮、风门:

  吐虫青色滞颐黄,一色颐间两自详,风门黑疝青惊水,纹青金匮主惊狂。

  辨小儿五色受病症:

  面黄青者,痛也。色红者,热也。色黄者,脾气弱也。色白者,寒也。色黑者,肾气败也。

  哭者,病在肝也。汗者主心,笑者主脾而多痰;啼者主肺有风,睡者主肾有亏。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2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九·东垣针法(聚英)

      东垣曰:“《黄帝针经》:‘胃病者,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脾胃虚弱,感湿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气冲,以三棱针出血,若汗不减、不止者,于三…

  • 卷九·灸寒热;灸疮要法;贴灸疮

      灸寒热   灸寒热之法:先灸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撅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趾次趾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

  • 卷六·脏腑十二经穴起止歌

      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肠商阳迎香二,足胃头维厉兑三,脾部隐白大包四,手心极泉少冲来,小肠少泽、听宫去,膀胱睛明、至阴间,肾经涌泉俞府位,心包天池中冲随,三焦关冲耳门继,胆家瞳子髎窍…

  • 卷九·灸结胸伤寒法;灸阴毒结胸

      灸结胸伤寒法   宣黄连七寸,捣末,巴豆七个,去壳不去油,一处研细成膏,如干,滴水两点,纳于脐中,用艾灸腹中通快痛为度。   灸阴毒结胸   巴豆十粒研烂,入面一钱,捣作饼子,…

  • 卷七·奇经八脉(节要)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

  • 卷五·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

  • 卷四·四明高氏补泻

      《素问》补肾俞注云:“用圆利针,临刺时,呪曰:‘五帝上真,六甲玄灵,气符至阴,百邪闭理。’念三遍,先刺二分,留六呼,次入针至三分,动气至而徐徐出针,以手扪之,令患人咽气三次,又…

  • 卷一·刺疟论

      黄帝问曰:“刺疟奈何?”   歧伯对曰:“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筩,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

  • 卷七·看部取穴

      《灵枢》杂症论:“人身上部病取手阳明经,中部病取足太阴经,下部病取足厥阴经,前膺病取足阳明经,后背病取足太阳经。取经者,取经中之穴也。一病可用一二穴。”

  • 卷八·头面门

      头痛:百会上星风府风池攒竹丝竹空小海阳溪大陵后溪合谷腕骨中冲中渚昆仑阳陵。   头强痛:颊车风池肩井少海后溪前谷。   头偏痛:头维。   脑泻:顖会通谷。   头风:上星前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