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药的方法,用药的剂量

沈老认为,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打仗,处方时必须根据药物的特性来选药,注意巧妙地配伍药物,精确地运用药物剂量.胸有成竹,才能战无不胜。

  1.注意辨证,方能选药精纯

处方用药是根据理法而来,也就是通过辨证施治而取得。辨证施治的全过程为:辨证求因,审因施治,依法选方,据方拟药。可见选药是辨证施治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极为重要,如用药不确切,即可影响疗效。沈老强调,处方用药必须精纯,欲求选药精,要求我们必须学好中药学,熟识药物的性能。而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在治病方面多种多样的效能的概括,包含有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有毒无毒等方面;因此,在临床应用时,为了达到选药精纯,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应将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诸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因为某一脏腑的病变,有寒热虚实的不同变化以及病势上逆下陷的区别。而归入同一经的药物由于性味的差异,在功能上也有温、清、补、泻,上升和下降的不同。例如黄芩、干姜、百合、葶苈子、麻黄、桔梗、桑白皮同归肺经,都可治疗咳嗽,但它们治疗咳嗽的药理作用有清、温、补、泻的不同,黄芩苦寒清肺热,干姜辛热温肺寒,百合甘寒补肺虚,葶苈子苦辛寒泻肺实,应区分病势情况不同选药。外邪犯肺,肺气不宣,当用升浮发散、开宣肺气的麻黄、桔梗之类;热邪犯肺,肺失肃降则当用沉降清肃肺气的桑白皮、黄芩之类。

沈老选药精纯的又一特点是常取用一药在一方中起多面效能,即组方用药既重视对主次证的治疗,又照顾兼证的祛除,做到一药多用。例如:有便秘症 候的患者,辨证为瘀阻痰浊者,常取用桃仁、枳实;又兼有热象者加用妙栀子;心悸病证属气虚者重用黄芪、柏子仁;阴虚者则柏子仁配用玄参、生地,既能养心阴又能起润肠通便之效。

选取有效而价廉的药物,是沈老崇高医德和良好学术素养的反映。沈老的应诊患者中,有不少是郊区和远道山区的农民,他们经济并不宽裕,有些慢性病也非一时即能见效。沈老处方时经常精打细算,并谆谆告诫学生,一个好医生不但要把病治好,而且要尽量节约患者医疗费用的开支,要求学生不但要熟识药性,而且要用价廉有效的药物,并会善于应变选用替代药,要学生留意阅读《中国中医药报》每周有关中药市场销售价格信息。临床中尽量选用价廉的药物,少用价格昂贵的药物。佛手在理气药中是价格偏高的,处方时,沈老很少用,常按患者病位所在,选用其他归经、性味相似的理气药代之。其他如肝阳上亢之高血压患者当需用天麻钩藤饮方治疗时,天麻改用珍珠母、白芍配伍以代之,还有如绛香代沉香、水牛角代犀角等。

  2.结合中医理论,吸收与运用现代科研成果巧妙配伍用药

沈老强调,必须以法统药,运用中医药理论,药物按一定的法度加以配合,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药物的功用,扩大治疗范围,增进治疗效果。沈老还指出,在临证处方用药配伍时,可借鉴现代医学知识和现代科研成果,但决不能离开中医学的辨证法度。临诊时,沈老结合中医理论,吸收运用现代科研成果,巧妙配伍用药的实例。如脑动脉硬化、耳源性眩晕、腋震荡引起的眩晕,辨证见有痰池摘阻者,常以川芎和泽泻配伍之,取川芎辛窜走上,通达脑窍,泽泻降浊阴;重用山楂或再配伍乌梅,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不但增加胃液酸度,并取用山楂通络之功促进胃黏膜增生;而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一般不用山楂,临证见胃脘痛患者,虽不泛酸者,但有胃中灼热见症即可认为胃中酸度较高,灼烧黏膜所致,常取用煅瓦楞、海螵蛸、海蛤壳配伍来制酸,胃中灼痛即可消失。冠心病、心绞痛为血瘀作痛者,常取用既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又能降血脂并具有强心作用的当归、红花之类药达到养心通络之效。高血压病阴虚阳亢症患者常配伍既能降压又能平肝息风的天麻、钩藤、决明子等;辨证偏于肾亏为主者,常取用补肾而又能降压之杜仲、桑寄生、怀牛膝等。

  3.注意科学用药,药量要确切

中医治病的巧处在分量上,古人就有“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之说。当前中医界有一些同道有不注意科学用药的倾向,处方用药不考虑对人体的利弊,一味求功。一张处方选药达20味之多,一剂药量多达500g以上,结果是既浪费了药物,又对患者有害无益。沈老告诫学生,处方用药的药量大小要因药、因人、因病而定,以适合病人的体质和病情为宜。总结沈老用药的剂量规律如下。

(1)按药物的质地和性质以及在处方中的地位区分:①矿物质和贝壳金属类的内服药比重大,每剂用量可达30g;②果实类(除蔓荆子、五味子外),一般用量可在15g左右或更大些;③一般草、叶、茎、根类药用植物均在10g左右;④花蕊质轻:用药量可再小些;⑤凡有毒、药性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应从小量开始,根据病情需要逐渐增加,不要过量,一旦病势减退,应渐减量或停用;⑥处方中的引经药、佐使药不可能与君药之量等重。用量过大,反而喧宾夺主,牵制主药发挥作用。

(2)按病人的体质、年龄和疾病的性质区分:①平素体弱者用量要轻,老年人服药剂量不宜太大,因为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减退,耐受力减弱,剂量过大常弊多利少;②对不配合服中药治病的幼儿用药剂量只要不是大辛、大热、大苦、大寒或有毒之中药,不要按书本中儿童用药剂量,可适当增大些,因为煎药过于浓缩和喂药时浪费较大;③外感表证的咳嗽治疗当轻灵为贵;④慢性病人,因患者久病体衰,已耗伤正气,不能急于求成,应轻剂调治,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再生,通过渐积,慢慢起效。而病危重者,取用抢救方药,必须要选药精、专,药量要大,否则病重药轻,药力不足,赔误病情。

中药应用的剂量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因此用药的剂量必须严格掌握。

相关文章:

中医用药心得,用药原则

临床用药参四时,终究当须合四诊

男科用药经验集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26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月经崩漏各种治疗方法

    月经崩漏月经崩漏指妇女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本病是因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从胞…

  • 芍药甘草汤在妇科中的灵活运用

    【摘 要】芍药甘草汤系出自张仲景之经方,为其所创治疗筋脉挛急之名方,固有缓急止痛、益阴和营、酸甘化阴、柔肝止痛之效。本文欲简述此方在妇科方面灵活运用“病证结合”所取得的显著的疗效,…

  • 治疗性欲低下的偏方4

    补骨脂240克(盐水炒),云茯苓120克,韭子印克。将上药浸入陈醋内,醋高过药面一指,加热煮沸,取渣令干为末,再做成丸如桐子大,每服20丸,早晚各1次。本方温补肾阳、固精涩遗,适用…

  • 《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内容简介  《中医单药奇效真传》是用单味中药治疗疾病的病案专书。共收集从古至今各种单味中药治病验案1960例。病例以内、外、妇、儿、耳鼻喉、口腔等各科而分门别类。每种疾病虽用药不同…

  • 玉真散加减治疗小儿舞蹈病

    小儿舞蹈病因风,诸风掉眩皆属肝。喜怒无常情不稳,手舞足蹈弄眉眼。扭嘴吐舌脉弦滑,舌淡苔白便如常。平肝熄风散风邪,菊花钩藤羌防风。白芍南星白附子,芷麻珠母石明竺。 方药: 玉真散加减…

  • 饮食自疗法2

    大蒜1头(煨熟)、乳香2克,将上述2味药共研成细末,制成药丸如芥子大。每次7粒,用乳汁送服。

  • 名老中医治疗本虚标实之喘证

    张某,男,66岁,省财政厅干部。初诊:1980年3月12日。患者素有肺心病史,每值冬季即咳喘,今冬尤剧,在某医院已住院治疗2个月,病势未缓(已下病危通知)。目前咳嗽喘急,胸闷心悸,…

  • 癫痫

    (又叫羊癫风、精神病)用桃花(干、鲜均可)20朵,在发病时(或刚发病后)用白开水冲一次吃下,一日一次,连吃5天为一个疗程,停两天再吃,需3个疗程。

  • 温经汤分型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对痛经患者采用温经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6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6例)采用温经汤分型加减治疗,对照组(70例)选用芬必得进行对照治疗。结果:…

  • 黄药子有消肿软坚,理气通络之效

    黄药子为凉血解毒消肿之品,并有抗癌作用,汪机的《外科理例》中气颈一节曾用本品作为气颈除根要药,本人临床上用于坚结肿块病例每多内消,所治患者经用黄药子后的症状改善,可能与黄药子的投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