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的功效,生,炒莱菔子的功效区别,临床应用

莱菔子,俗名萝卜子,首载于《日华子本草》,性味辛甘平,归脾、肺、胃经,为临床常用的消食化痰药。现代中药学概括其功效为:消食化积,降气化痰。多用于食积不化,痰涎壅盛等症。如治疗便秘、不寐、痈肿等病症,均奏良效。至贱而有殊功,岂堪埋没,聊以志之.临床使用莱菔子,应严格区分炒用与生用,因两者之功效迥然有别。

  1.炒莱菔子重用:降气通便、豁痰宁神

(1)降气通便:《本草纲目》记载,“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据余老长期验证,炒莱菔子降气除胀之力类似枳实、厚朴,而降气通便之力则优于枳实、厚朴,故可用于各种实秘。因本品辛甘平,质润多脂,降气开郁而不伤阴,若加入辨证方药中,又可用于各种虚秘。如临床常见的习惯性便秘,多因脾阴不足,肠燥津亏。此证初服麻仁丸有效,久服则效差甚至无效。乃因麻仁丸中有大黄、厚朴之苦燥,久用之,伤阴化燥在所难免。余老治此等虚秘,喜用《伤寒论》之芍药甘草汤,常用量为白芍30~50g,生、炙甘草各5~10g,以大滋脾阴,再加草决明、肉苁蓉各30g,润肠通便,疗效颇佳。但遇少数顽固性便秘用之乏效时,必暂加炒莱菔子30~50g,降气开郁,奏效方速。

临床见有小儿便秘者,大便坚如羊屎,便时哭闹,又艰于服汤药。治此者,可将莱菔子炒熟,捣细。1~3岁,每服3g。4~7岁,每服5g。开水调成糊状,兑少许白糖,每餐前顿服,3~4日即见效。

(2)豁痰宁神:不寐一症,病因病机多端,而以痰热扰心为常见。治此症一般用黄连温胆汤加味,疗效可靠。但若连服数剂不见起色者,可能是痰甚且顽。元代医学家朱丹溪说:“莱菔子治痰,有冲墙倒壁之功。”故可重加莱菔子豁痰以宁神。白某,女,37岁,失眠1年余,常服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中成药,仍难入眠,每隔几夜,必服西药安定片才能勉强浅睡三四个小时。平时头晕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稍数。笔者用黄连温胆汤加胆南星,天竺黄、石菖蒲、远志等4剂,仍无显效。乃加炒莱菔子30g,又服4剂,睡眠明显改善,效不更方,再加炒枣仁10g(轧细吞服),续服18剂,睡眠质量进一步改善,丢掉安定片。

2.生莱菔子内服催吐痰食、外用解毒消肿

(1)催吐痰《日华子本草》称莱菔子“水研服,吐风痰”。但用水研服,很不方便,水1服可否?余老无病时曾尝试用生莱菔子30g,捣破,水煎40分钟,滤取药液约200mL,顿服。服后约半小时,便觉头晕,胃脘不适,呕恶欲吐,而后催吐风痰或宿食,便单用生莱菔子一味,水煎顿服。

如治陆某,男,66岁,宿患慢性支气管炎,因外感诱发,气喘痰鸣。已服小青龙汤加味数剂,外感已除,仍咳嗽气急,喉如曳锯,胸膈满闷,苔白厚腻,脉滑数,予生莱菔子50g,捣破,文火煮沸1小时,滤取药约200mL,顿服。服后约半小时,呃呃连声,频频咳吐黏涎,移时达半痰盂。咳喘痰鸣、胸膈满闷随之大减。转予香砂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连服6剂,渐渐康复。

又曾治张某,男,16岁,因吃汤圆及干鱼片过多,胃脘满闷.嗳腐呕恶,头晕目眩,西医授以“饥饿疗法”,已两餐未食;又服多酶片、山楂丸等亦不效。予生莱菔子50g,煎服法如前,服后不及1小时,便频频呕吐,并泻下酸臭粪便,胃脘顿觉轻松,转以七味白术散善后。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极擅吐法,以为邪去正自安、后世罕用吐法,或惧催吐药伤正气。而用生莱菔子催吐痰食,效快而不伤正气,值得推广。

然而当今有的药房备用的莱菔子,竟有生与熟不分者。而其始作俑者,或为近代名医张锡纯先生。张氏认为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余老曾数次试验:于辨证方药中加生莱菔子15g,脾胃虚弱者服后多有恶心欲吐之感,可见张氏不分生熟混用之说,不足为训。

(2)解毒消肿:《日华子本草》谓莱菔子“同醋研,消肿毒”笔者亦曾验证之。

一学生,男,18岁,左腋下忽生一痈,皮色不变,肿痛灼热,西医诊为“腋下淋巴结炎”,肌注青霉素,外敷鱼石脂,3日乏效,患者左上肢活动受限,夜间灼痛难寐。予生莱菔子300g,捣极细,用适量食醋调成糊状,摊在塑料薄膜上(厚约0.5cm),敷于患处,外敷纱布,再用胶布固定,一日一换;同时内服柴胡清肝散合五味消毒饮。敷药当晚疼痛灼热大减,连敷4天,痈肿全消。又曾用食醋调生莱菔子细末,外敷产后乳痈(急性乳腺炎),效亦佳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32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各种头痛

    鸽子一只,杀好洗净,天麻半两,加调料炖汤,分两天吃完,一般二只鸽可愈,重者需三只。忌酒、海带。

  • 治疗感冒的偏方5

    紫苏叶30克(干品),生姜5片。[制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连服1-2天。[适应证]重感冒。

  • 痔疮11

    红糖100克,金针菜120克。将金针菜用水2碗煎至1碗,加入红糖,温服,每日1次。本方活血消肿,适用于初起痔疮。

  • 治疗中暑的偏方6

    [用料]藿香、陈皮、法半夏、佩兰各9克,白蔻仁6克,云苓、青蒿各15克,竹茹、连翘各l2克,滑石18克,甘草3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中暑暑热夹湿证。

  • 原发性青光眼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辨证】阴虚阳亢,气血失和,神水停滞,瞳神散大。【治法】平肝清热,利水缩瞳。【方名】绿风安平汤。【组成】夏枯草30克,香附10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川芎5克,熟…

  • 治疗夜啼的偏方16

    治少小夜啼以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物,以此哺儿,则愈。

  • 牛皮癣、头癣、顽癣

    猪胆一个,刺破,将胆汁放在小碗内,加入明矾(如黄豆大),待溶化后用胆汁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此方治疗多年皮癣、顽癣效果神奇。

  • 羌活胜湿汤组成,方歌,功效与作用

    羌活胜湿汤 出自《脾胃论》 【组成】 羌活 独活 各一钱(各6g) 藁本 防风 甘草炙 各五分(各3g) 蔓荆子三分(2g) 川芎二分(1.5g) 【用法】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

  • 清暑解毒汤治疗脓疱疮

    初起红斑后脓疱,脓疱破干结黄痂。糜烂疼痛或发热,好发颜面颈四肢。夏秋易发易传染,清热解毒和利湿。银翘青蒿栀车前,蒲菊藿佩芍六一。 方药: 清暑解毒汤: 金银花20g 连翘10g 青…

  • 桑菊饮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上感来,发热咳嗽气喘促。辨证治疗须及时,转成肺炎病非轻。邪恋肺胃肺失宣,肺胃蕴热灼津液。煎熬成痰阻肺络,咳嗽多痰气喘促。 注:支气管炎属中医外感咳嗽范围。临床以发热,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