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加肉桂治愈奔豚症一例

妇人产后受寒,素来体虚,时有白带。及至产后3日,劳作菜圃中,每疲极坐地,因之感寒腹痛。气由少腹上冲,时聚时散。医以恶露未尽治之,不效。发时则气上冲心,粗如小臂。咬牙闭目,肢厥如冰,旋又自行消散。试以桂枝汤加桂枝,不效。再以桂枝汤加肉桂,一剂知,二剂已,三剂全平。

在未述本案之前,特破吾书之例,首述本病之研究。盖此证虽不多见,然临床偶有遭遇之者,若不知其治,则为医者之过矣。此证名曰奔豚,分见于《伤寒》、《金匮》中。其云:“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此为病源之一例。又云:“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此是病状之特征。但征之实际.往往不因针处被寒而起,多有少腹直接受寒而起者。执是以观,是受寒为其主因,不无疑义。夫寒者,无形之气也,扪之而不得其状,视之而不见其形,吾人少腹之受寒者,其病状亦各有不同。有腹痛而便秘者,有腹痛而水泻者.有膀胱气滞而小便不爽者,有经停而少腹结痛者。此奔脉之气,从少腹上冲心,不过受寒症状之一耳。然其或有或无,忽痛忽止,果何故耶?

推其原因.是体内之正气,与寒互争,所起之纷扰现象也。比之于少阳病之寒热往来,正复类似。盖少阳病之寒热往来,亦邪正相争所造成。正胜邪,则发热;邪胜正,则又发寒,奔豚症之气忽上冲,是寒胜正之表现;气忽消散,是正胜邪之结果,故成此忽发忽止之局面也。至后世医家,违反仲景原意,不作寒断,谓是肾之积气,而引用桂枝加桂汤。亦谓为伐肾邪、泄肾气,真不可解矣。究竟与肾何关,胡言乱语,自欺欺人。后世以少腹一切病证,皆责之于肾。此必脉法所谓尺以候肾、肾主下焦之说以害之也。

奔豚一证,西医书中无类此详细之记载,如歇斯底里之妇人,腹中有积气冲动,名之曰歇斯底里球。但彼为神经系统病,与此证又完全不同。然细考之,或即西医之风气疝痛(Colicaflatule-noa)。其症状为腹部膨满、紧张、压痛、嗳气、腹鸣、矢气等。但未说明有忽作忽止之证候。然以奔豚气、风气疝痛两病名观之,皆有一气字,则近是矣。其他病证,则与此不合。

前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校长阎德润氏,以西医立场,推测此证。其言曰:“胃病中与此症状相似者,则为特发性胃扩张,或胃肌衰弱症。此证为胃小弯居于正常位置,而大弯则下达于脐旁以下之少腹。此乃胃中有液体及空气存在之征也。”不知胃扩张,及胃肌衰弱之症状,与此病截然不同。此证来去飘忽,有如鬼祟。忽然而来,则腹中奋起一条,有如木棒;忽然而去,则腹部立即濡软,一如常时。不似胃扩张及胃肌衰弱症,为慢性胃病,常常腹部膨大也。是阎氏之推测,根本即不能成立,盖此证实不在脏器之实质中者也。

余老于奔豚一证,往昔曾治愈数人。均用桂枝汤加肉桂,药到病除,如响斯应,此得于庭训乃如是。然未敢以加桂枝一法,而以病家为试验品也。抗战前一年,余老任中国医学院教授时,曾与同道争论此点,乃欲一穷其究竟。适有赵姓妇,年四十余,以产后3日,即劳作于菜圃中。时或坐于土地之上,体虚受寒,始则阵阵腹痛,继则气由少腹上冲。群医以为恶露未尽,多用行瘀散结之品,不效。其痛益剧,发则其气暴起,由脐下直上冲心。粗如小臂,硬如木棒,病者则咬牙闭目,气息俱停,手足发冷。如此约45分钟,腹中积气四散,气息复旧,神情渐安。一日夜中,要发七八次至10余次不等。延已1星期之久,始延余老诊。,

余老决为奔豚证,因欲试验加桂枝一法,是否有此能力乃用桂枝30g,芍药20g,他药准此比例。与服1剂,不效。再剂,亦不效。而病者则痛更加剧,体更惫甚,米饮且亦不进,余老思不能再以病者为试验品矣。乃将桂枝减为20g,与芍药等量,加顶上肉桂0.5g,嘱令将肉桂另行炖冲与服。迨1服之后,其痛大减,脘腹之积气四散,时时嗳气,或行浊气。继服2剂,其病若失。余老经此试验,适足以证明桂枝无此能力。读者之疑,可以决矣。盖桂枝气味俱薄,散表之力为专。肉桂气味俱厚,温里之力为大。今用桂枝以代肉桂何济于事乎。

 桂枝加桂枝汤方:

桂枝30g,芍药20g,炙甘草10g,生姜10g,红枣10枚。

按:桂枝汤原方,桂枝与芍药其量相等。此用芍药20g,桂枝30g,超出之10g,即为加重之量。连服2剂,毫无效果。

  桂枝加肉桂汤方:

桂枝20g,芍药20g,炙甘草15g,上肉桂0.5g,生姜10g,红枣10枚。按:此方1服之后,其痛大减,冲气渐平。继服2剂,获得痊愈。

名医简介:

余无言(1900~1963),原名愚,字择明,江苏阜宁人。初读经史,后随父学医,勤读医经,深研仲景学说,擅伤寒、杂病及中医外科。1956年,余氏应聘赴京,先后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学院任职。在学术上主张“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尝谓“医分中西,系以国界限之。其实医为仁术,不应有所谓中西医之分,宜取长短补,熔冶一炉,以为人民司命”。临诊善用经方、时方,辨证明确,辨病精审,力治颇有胆识;著有《伤寒论新义》、.《金匮要略新义》、《实用混合外科学总论》、《实用混合外科各论》、《湿温伤寒病篇》及《斑疹伤寒病篇》共6本,对医界颇有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38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气淋(前列腺肥大)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与经验

    冉某,男,51岁,驾驶员。初诊:1982年4月3日。主诉:排尿困难、小便频而艰涩已4月余,近年更夜尿失禁。从1981年11月以来,即感夜尿次数增多,尿量甚少,每晚小便7~8次,甚至…

  • 治疗失眠的偏方10

    羊心1枚,玫瑰花50克,藏红花6克,食盐适量。羊心洗净切片备用;玫瑰花捣烂取汁,放人小锅内,加清水、红花略煮片刻,取其煎液,加人食盐备用;羊心串在不锈钢烤针上,蘸玫瑰花汁在火上翻烤…

  •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单味丹皮解骨刺疼痛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入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肝降压、镇静等功效。主要适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打伤痛、急性阑尾炎、高血…

  • 冠心病无痛期的治疗验方

    冠心各症无痛期,治主为本不含糊。肝肾阴虚补肝肾,六味地黄加首乌。桃仁红花女贞欢,百合五味蒲茯苓。病症若见高血压,药加潜阳和熄风。枸杞牛膝生龙牡,白芍桑椹菊钩藤。栀子石明生熟地,磁石…

  • 去黄褐斑验方3

    炙黄芪30克,党参24克,炒白术15克,朱茯神15克,炒枣仁12克,炙远志15克,龙眼肉15克,当归15克,蝉蜕6克,炙甘草6克,大枣6克,熟地15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

  • 五加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五加皮的副作用与禁忌

    五加皮的简介 五加皮是五加科落叶小灌木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的干燥的根皮。   又名白刺、目骨、追风使、南五加皮等。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四川等地。 以湖北所产之“南五加皮”品质最优…

  • 治疗便秘的偏方23

    羊蹄根30克,芝麻仁60克,香油适量。[制用法]将前两味研细末,用香油适量调丸。分3日服完。[适应证]习惯性便秘。

  • 头痛方

    组成:川芎郁金白芍荆芥穗芒硝各25克薄荷叶5克片脑2.5克用法:共研细末,每用0.5克鼻内搐之。

  • 《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三辑:二陈汤》

    编辑推荐二陈汤源于宋代《大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全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意。二陈的由来是半夏和陈皮以陈旧者佳。故名二陈。 本书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

  • 明目方十四

    人参、三七根各适量。以水磨汁、涂眼四周。本方适用于目赤胞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