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

李子
(《滇南本草》)

【异名】李实(《别录》),嘉庆子(《两京记》)。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果实。

【植物形态】李(《诗经》)
落叶乔木,高达10米。小枝无毛,红棕色有光泽。叶通常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6~10厘米,宽3~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至柄,边缘具密钝细复齿,上面中脉疏生长毛,下面脉腋间有束毛,余无毛;叶柄长1~2厘米,有数腺点。花常3朵簇生,白色,径1.5~2厘米;花梗长1~1.5厘米,无毛;萼长圆状卵形,无毛;花瓣5;雄蕊多数;雌蕊具细长花柱,子房光滑。核果球状卵形,径5~7厘米,先端梢尖,基部深陷,缝痕明显,被蜡粉,通常黄色或淡黄绿色,或微红。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于山沟路旁或灌木林内。常栽培于庭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李根)、根皮(李根皮)、树脂(李树胶)、叶(李树叶)、种子(李核仁)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化学成分】果肉中可得天门冬素0.1%,尚含谷酰胺、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苏氨酸、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氨基酸等。

【性味】甘酸,平。

①《别录》:"味苦。"

②《干金·食治》:"苦酸,微温,涩,无毒。"

③崔禹锡《食经》:"小冷。"

④《日用本草》:"味苦甘酸,微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肝、肾。"

【功用主治】清肝涤热,生津,利水。治虚劳骨蒸,消渴,腹水。

①《别录》:"除痼热,调中。"

②孟诜:"去骨节间劳热。"

③《日华子本草》:"益气。"

④《滇南本草》:"治风湿气滞血凝。"

⑤《医林纂要》:"养肝,泻肝,破瘀。"

⑥《随息居饮食谱》:"清肝涤热,活血生津。"

⑦《泉州本草》:"清湿热,解邪毒,利小便,止消渴。治肝病腹水,骨蒸劳热,消渴引饮等证。"

【用法与用量】内服:生食或捣汁。

【宜忌】①《千金·食治》:"肝病宜食。""不可多食,令人虚。"

②《滇南本草》:"不可多食,损伤脾胃。"

③《随息居饮食谱》:"多食生痰,助湿发疟痢,脾弱者尤忌之。"

【选方】①治骨蒸劳热,或消渴引饮:鲜李子捣绞汁冷服。(《泉州本草》)

②治肝肿硬腹水:李子鲜食。(《泉州本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47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金爪儿

    金爪儿(《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异名】小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五星黄、爬地黄、路边黄、小苦藤菜、枪伤药、小救驾、雷公须、红苦藤菜(《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

  • 杧果叶

    杧果叶(《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杧果"条。 【采集】随时可采。 【化学成分】含抗坏血酸237毫克%、鞣质11.73%、杧果甙6.9%(以干叶计…

  • 鸡挂骨草

    鸡挂骨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刺蕊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刺蕊草直立草本,基部木质化。茎方形,绿色或淡红色,节膨大。叶对生;有柄;卵圆形,边缘有锯齿,先端渐…

  • 薄荷油

    薄荷油(《重庆堂随笔》)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鲜茎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植物形态详"薄荷"条。 【药材】为无色至淡黄色或绿黄色的油状液体,具有纯馥的薄荷香气,带辛辣而…

  • 降真香

    降真香(《证类本草》) 【异名】紫藤香(《卫济宝书》),降真(《真腊风土记》),降香(《纲目》)。 【来源】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根部心材。 【植物形态】降香檀,又名:花梨母。乔木,高…

  • 珍珠_珍珠治什么病_珍珠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真珠、蚌珠、真珠子、药珠、珠子、濂珠 性味:味甘;咸;性寒 功能主治:安神定惊;清肝明目;解毒生肌。主惊悸怔仲;心烦失眠;惊风癫痫;目赤翳障;口舌生疮;咽喉溃腐;疮…

  • 菴闾子

    菴闾子(《本经》) 【来源】为菊科植物菴闾的果实。植物形态详"菴闾"条。 【采集】冬季采收。 【性味】苦辛,温。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吴普本草》:"苦,小温,无毒。"…

  • 口蘑_口蘑可以入药吗_口蘑有毒吗

    基础信息 性味:甘;辛;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补虚;宣肺止咳;透疹。主头晕乏力;神倦纳呆;消化不良;咳嗽气喘;麻疹欲出不出;烦躁不安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口蘑科真菌香杏口蘑和…

  • 穿根藤_穿根藤可以入药吗_穿根藤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春根藤、木头疳、崧根藤、伸筋藤、石邦子、上木蛇、、白花风不动、山芡实、潭薏米、多泥红、风不动藤、松筋藤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主风湿…

  • 青竹标_青竹标的用药禁忌_青竹标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水蜈蚣、爬树龙、爬山虎、小过山龙、过江龙、大金笔标、小石芝藤、大青笔标、爬地龙、小南苏、金竹标、大软筋藤、九龙上调、水底蜈蚣、青竹丝、爬树蜈蚣 性味:味辛;性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