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的组成,方歌,加减运用,功效与作用

小柴胡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柴胡半斤(24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甘草三两,炙(9g) 半夏半升,洗(9g) 生姜三两,切(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中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方解】 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治疗大法,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唯宜和解之法。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而达到和解少阳之目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证自除。原方“去滓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药汤之量更少,减少了汤液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小柴胡汤为和剂,一般服药后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得汗而愈者,这是正复邪却,胃气调和所致。正如《伤寒论》所说:“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正气不足,服用本方,亦可见到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的“战汗”现象,属正胜邪却之征。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少阳病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正如《伤寒论》所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因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禁用。

2.加减法: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气滞痰郁,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附方】

柴胡枳桔汤(《通俗伤寒论》) 柴胡一钱至钱半(3~4.5g) 枳壳钱半(4.5g) 姜半夏钱半(4.5g) 鲜生姜一钱(3g) 青子芩一钱至钱半(3~4.5g) 桔梗一钱(3g) 新会皮钱半(4.5g) 雨前茶一钱(3g) 功用:和解透表,畅利胸膈。 主治:邪踞少阳证偏于半表者。往来寒热,两头角痛,耳聋目眩,胸胁满痛,舌苔白滑,脉右弦滑,左弦而浮大。

小柴胡汤原就有若干加减法,后世据以加减化裁者更多,今选柴胡枳桔汤为例,意在说明参、草、大枣等益气匡正之品,并非和解少阳必用之药。原书谓本证系“邪郁腠理,逆于上焦,少阳经病偏于半表证也,法当和解兼表,柴胡枳桔汤主之”。证既偏于半表,治当促邪外透为宜,故加枳、桔、陈皮,畅胸膈之气,开发上焦。去枣留姜,亦是用其辛散之功,助柴胡透邪。雨前茶(上等绿茶)清热降火,利水去痰,助黄芩清泻邪热。如此配合,使少阳经证偏于半表者,得外透而解,升降复而三焦通畅,自然诸证悉除。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2:“柴胡、黄芩能和解少阳经之邪,半夏、生姜能散少阳经之呕,人参、甘草能补中气之虚,补中所以防邪之入里也”。

尤怡《伤寒贯珠集》卷5:“胸中烦而不呕者,邪聚于膈而不上逆也,热聚则不得以甘补,不逆则不必以辛散,故去人参、半夏,而加栝楼实之寒,以除热而荡实也。渴者,木火内烦而津虚气燥也,故去半夏之温燥,而加人参之甘润,栝楼根之凉苦,以彻热而生津也。腹中痛者,木邪伤土也,黄芩苦寒,不利脾阳,芍药酸寒,能于土中泻木,祛邪气止腹痛也。胁下痞硬者,邪聚少阳之募,大枣甘能增满,牡蛎咸能软坚,好古云:‘牡蛎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痞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水饮蓄而不行也。水饮得冷则停,得淡则利,故去黄芩,加茯苓。不渴外有微热者,里和而表未解也,故不取人参之补里,而用桂枝之解外也。咳者,肺寒而气逆也,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酸以收之’。又曰:‘形寒饮冷则伤肺’,故加五味之酸以收逆气,干姜之温以却肺寒,参、枣甘壅,不利于逆,生姜之辛亦恶其散耳。”

【临床报道】

小柴胡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的“胃脘痛”、“呕吐”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胆逆犯胃。孙氏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2例,30剂为1疗程。结果:痊愈62例,显效10例,痊愈加显效率为100%。其中痊愈病例中,有40例进行了跟踪随访或信访,时间为2~3年。复发者6例,占15%,未复发者34例,占85%。可见远期疗效较好。[孙书义,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2例。河北中医 1994;16(4):30]

小柴胡汤对产后感冒亦常奏奇效。姚氏运用本方加味治疗产后感冒178例。处方组成:柴胡、法夏、黄芩、大枣各15g,生甘草6g,生姜3片,太子参、黄芪、益母草各30g,当归12g。水煎服,1剂分2次服。结果:症状消失154例,症状减轻18例,无效6例,有效率96.6%。[张玉文.小柴胡汤加味治疗产后感冒78例。四川中医 1996;14(10)∶41]

【实验研究】

通过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实验研究,印证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独特疗效,揭示其扶正祛邪组方机理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小柴胡汤20倍剂量组对DHBV的抑制作用最佳;小柴胡汤不同组别对DHBV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全方组作用较半方组及单味柴胡组为佳;其抑制作用弱于抗病毒西药无环鸟苷,但较为持久,停药后无反跳,而无环鸟苷停药后即恢复到用药前水平。提示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在于扶正祛邪、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达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目的。[刘中景,等.小柴胡汤抗鸭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20(11)∶853]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78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十全大补汤组成,主治,方解,医案

    [方剂组成]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酒拌)、当归(酒拌)、白芍各三钱,川芎二钱,炙甘草钱半,肉桂三钱、黄芪三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主治]治气血虚弱,兼肾阳虚…

  • 肺癌方十三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50克,蜂房25克,鱼腥草50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20克,地丁、苡米各、海藻、昆布各30克,大贝、瓜蒌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消痰,解毒散结,适…

  • 急性睾丸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痰湿壅聚。【治法】温阳散寒,行气散结。【方名】温阳消散汤。【组成】制附片30-60克,干姜30-60克,白芍30克,甘草30克,大黄10克,桂枝10克,细辛1…

  • 秋葵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秋葵的做法大全

    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秋葵是什么,那是因为秋葵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不多,而且在市面上出现的也不多,但是这不能就磨灭它对我们的作用和价值,不要以为秋葵是没有用的,恰恰相反,秋葵的功效与作…

  • 乳腺疾病自我检测方法

    已婚妇女月经后7—10天乳腺最松软,乳腺组织较薄,病变易被检出。自我检查时,最好面对大镜子,裸露上身端坐或站立。两手叉腰或两手在颈后交叉,当背部后伸时,容易发现乳房皮肤内陷的改变。…

  • 片姜黄

    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纵切厚片,晒干。【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

  • 小儿疝气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中气下陷。【治法】升陷降气。【方名】完疝汤。【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甘草6克,黄芪12克,北五味子6克,荔枝核12克,黄芩10克,茜草根15…

  • 阴茎癌方二十

    滴乳石15克,西牛黄1.5克,珍珠9克,天竺黄10克,陈胆星9灰,血竭12克,川连9克,灯心灰6克。共为细末,每服3-5克,金银花汤服之,功能清热解毒,化血敛疮,适用于阴茎1癌。

  • 六种娱乐抗衰老

    音乐:一曲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的乐曲,会拂去你心中的不快,使你乐而忘忧;此时,体内的神经体液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调和内外、协调气血通行的效果。一曲威武雄壮、高昂激越的乐曲,可使…

  • 泻白散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泻白散组成】2 【泻白散方歌】3 【泻白散方解】4 【泻白散主治】5 【泻白散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泻白散的论述7.1 证候分析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