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叶

楝叶
(《纲目》)

【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叶。植物形态详"川楝子"及"苦楝皮"条。

【采集】夏、秋采,晒干。

【药理作用】苦楝子叶的水提取液(2~5%)可防止蚱蜢、蝗虫等对植物之侵害,而对人、畜无毒,其有效成分为类胡萝卜烃。

【性味】《广东中药》Ⅱ:"苦,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止痛,杀虫。治疝气,蛔虫,跌打肿痛,疔疮,皮肤湿疹。

①《纲目》:"疝入囊痛,临发时煎酒饮。"

②《广东中药》Ⅱ:"苦楝树叶,研末外敷。治跌打肿痛,止刀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洗,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疝气,杀蛔虫:苦楝树叶与果实,煎汁服。(《浙江民间草药》)

②治疟疾:苦楝树叶和巫婆子叶晒干,各三钱。清水煎服,不拘时。孕妇忌用。(《岭南草药志》)

③治皮肤瘙痒或湿疹(包括头皮瘙痒):鲜苦楝叶心(枝尖鲜嫩叶)一握,清水煎汤洗患处。(《泉州本草》)

④治肿毒:苦楝树叶,乌桕树蕊,二味酌量,捣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⑤治蜈蚣、蜂伤:楝树枝叶汁涂。(《简便单方》)

【临床应用】治疗化脓性皮肤病
取苦楝树叶洗净切碎,每1市斤加水3000毫升,煎沸40~60分钟,冷却过滤,装入消毒玻瓶中备用。每1000毫升溶液内加入10%石炭酸溶液5毫升防腐。用法:先用苦楝叶溶液洗涤创口表面脓痂,然后用消毒纱布浸透药液作创面湿敷,每3~5小时在纱布上加滴该药液以保持湿润。如创面广泛或患部不易湿敷时,可每日用该药液洗涤创面3次。一般用药后第1日即见创面干燥,红晕消退,瘙痒显著减轻;续治2~4天后即结痂落屑。共治疗脓疱疮、湿疹样皮炎、慢性湿疹等疾患34例,痊愈25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2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打破碗花花

    【中文名】打破碗花花(《四川常用中草药》) 【类别】全草 【异名】野棉花根(《四川常用中草药》),大头翁(《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打破碗花花的根。 【植物形态】打破…

  • 蟾头

    蟾头(《纲目》)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头部。动物形态详"蟾蜍"条。 【功用主治】治小儿疳积。 《纲目》:"功同蟾蜍。" 【选方】①治小儿五疳,手足干瘦,腹胀…

  • 川乌_川乌有什么功效_川乌有毒么

    基础信息 别名:鹅儿花、铁花、五毒 性味: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生长采收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

  • 不灰木

    不灰木(《开宝本草》) 【异名】无灰木(《本草图经》)。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角闪石石棉。 【矿物形态】角闪石石棉角闪石的一种。为平行较长而易劈为细丝形之纤维状物休,纤维常与脉壁…

  • 樝子

    樝子(《本草经集注》) 【异名】和圆子(《雷公炮炙论》),西南木瓜(《中药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木桃的果实。 【植物形态】木桃(《埤雅》),又名:狭叶木瓜。灌木,高达3米。…

  • 枳实_枳实的功能主治_枳实的好处

    基础信息 别名:鹅眼枳实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

  • 海松子

    海松子(《开宝本草》) 【异名】松子(《海药本草》),松子仁(《本草衍义》),新罗松子(《纲目》)。 【来源】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 【植物形态】红松,又名:海松(《开宝本草》),…

  • 银老梅

    银老梅(《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银老梅的茎、叶、花。 【植物形态】银老梅小灌木,高约1米。茎分枝成丛,老枝黄色,表皮通常脱落;嫩枝黑褐色,有微毛。叶为羽状复叶…

  • 南藤_南藤可以入药吗_南藤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丁父、丁公寄、丁公藤、石南藤、搜山虎、风藤、巴岩香、三角枫、石蒌藤、细叶青竹蛇 性味:辛;温;甘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腰膝;补肾壮阳;止咳平喘;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

  • 鳙鱼_鳙鱼的用药禁忌_鳙鱼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鱃鱼、皂包头、皂鲢、黑包头鱼、鳙头鲢、包头鱼、胖头鱼、黑鲢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壮筋骨。主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肢体肿胀;腰膝酸痛;步履无力 生长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