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气化痰丸组成与功效

清气化痰丸

出自《医方考》

【组成】 陈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枳实麸炒 黄芩酒炒 瓜蒌仁去油 茯苓各一两(各30g) 胆南星 制半夏各一两半(各45g)

【用法】 姜汁为丸。每服6g,温开水送下(现代用法:以上八味,除瓜蒌仁霜外,其余黄芩等七味粉碎成细粉,与瓜蒌仁霜混匀,过筛。另取生姜1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每服6~9g,一日2次;小儿酌减。亦可作汤剂,加生姜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 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 本方证因痰阻气滞,气郁化火,痰热互结所致。痰热为患,壅肺则肺失清肃,故见咳嗽气喘,咯痰黄稠;阻碍气机,则胸膈痞闷,甚则气逆于上,发为气急呕恶;痰热扰乱心神,可见烦躁不宁。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止咳。方中胆南星苦凉,瓜蒌仁甘寒,均长于清热化痰,瓜蒌仁尚能导痰热从大便而下,二者共为君药。制半夏虽属辛温之品,但与苦寒之黄芩相配,一化痰散结,一清热降火,既相辅相成,又相制相成,共为臣药。治痰者当须降其火,治火者必须顺其气,故佐以杏仁降利肺气以宣上,陈皮理气化痰以畅中,枳实破气化痰以宽胸。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亦为佐药。使以姜汁为丸,用为开痰之先导。诸药合用,化痰与清热、理气并进,俾气顺则火降,火清则痰消,痰消则火无所附,诸证悉除。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痰热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咯痰黄稠,胸膈痞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运用:若痰多气急者,可加鱼腥草、桑白皮;痰稠胶粘难咯者,可减半夏用量,加青黛、蛤粉;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烦躁不眠者,可去黄芩,加清热除烦之黄连、山栀,并酌加琥珀粉、远志等宁心安神之品。

3.现代运用:本方可用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属痰热内结者。

 【附方】

清金降火汤(《古今医鉴》)陈皮一钱五分(4.5g) 半夏泡一钱(3g) 茯苓一钱(3g) 桔梗一钱(3g) 枳壳麸炒一钱(3g) 贝母去心一钱(3g) 前胡一钱(3g) 杏仁去皮尖一钱半(4.5g) 黄芩炒一钱(3g) 石膏一钱(3g) 瓜蒌仁一钱(3g) 甘草炙三分(1g) 上锉一剂。加生姜三片,水煎,食远,临卧服。功用:清金降火,化痰止嗽。主治:热痰咳嗽。

清气化痰丸与本方均治痰热所致之咳嗽。但比较而言,前者以咯痰黄稠为主,后者以肺热咳嗽为重。故清气化痰丸以胆星为君,清化痰热之功独胜,更用枳实,则消痰行气之力亦强。而清金降火汤用石膏清热泻火力增,并伍贝母、前胡、桔梗等意在止咳。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方考》卷2:“此痰火通用之方也。”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2:“气之不清,痰之故也,能治其痰,则气清矣。是方也,星、夏所以燥痰湿,杏、陈所以利痰滞,枳实所以攻痰积,黄芩所以消痰热,茯苓之用渗痰湿也。若瓜蒌者,则下气利痰云尔。”

汪昂《医方集解·除痰之剂》:“此手足太阴之药,治痰火之通剂也。气能发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以燥湿气,黄芩、瓜蒌以平热气,陈皮以顺里气,杏仁以降逆气,枳实以破积气,茯苓以行水气。水湿火热,皆生痰之本也。盖气之亢则为火,火退则还为正气而安其位矣,故化痰必以清气为先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3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百病中成药疗法》

    内容介绍本书经作者广泛收集,斟酌筛选,对160多种常见疾病的中成药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中医病名为纲,间有西医病名,以病统方,包括名释、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等,使广大患者能够按…

  • 呕血与黑便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

    食管、胃、十二指肠(总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可引起呕血和黑便。呕血的颜色,决定于血液是否在胃内停留、停留时间的长短及出血量的多少。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量大,呈暗红色。如…

  • 面部雀、黄褐斑

    将冬瓜瓜籽研碎,与石榴皮汁调匀成浆状,将其敷于面部患处,20分钟后取下,用热水洗净。一个月后,对雀斑、褐斑等有明显疗效。

  • 耳病的偏方

    桑叶滴耳剂药物:新鲜桑叶数片用法:上药洗净捣烂取汁,将桑叶汁滴如耳内1-2滴,每天3次。

  • 内补黄芪汤组成,方歌,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医案

    【组成】炙黄芪 麦冬各15g 人参 熟地 茯苓 炙甘草各6g 白芍药 当归 川芎 远志 官桂各3g 姜、枣各10g 【方歌】内补黄芪地芍冬,参苓远志加川芎,当归甘草官桂并,力补痈疽…

  • 肺癌方十八

    七叶一枝花30克,半枝莲15克,赤白芍各、白花蛇舌草各10克,龙葵30克,三棱、莪术、茵陈、当归、丹参、郁金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本方清热解毒,化瘀祛湿,适用于原发…

  • 冬青、蒲公英治感冒

    用料:鲜冬青叶60克,蒲公英40克。制法:把冬青叶、蒲公英洗净,加水1公斤煮十分钟。用法:当茶水饮用。

  • 茵陈五芩散加减治疗湿重于热型传染性肝炎

    湿热困脾升降失,黄疸不重或无黄。恶心呕吐食欲退,疲乏便溏或低热。茵陈五苓加减治,化湿清热兼化浊。茵陈藿香苓白术,陈半佩滑甘厚朴。 方药: 茵陈五芩散加减: 茵陈15g 藿香10g …

  • 打蛔虫

    生南瓜籽20粒,去壳捣碎,饭前加红糖空服,一次吃下,第二天虫子即可随大便排出。忌油腻。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和癔病,均属神经官能症。此病多由情志伤,或因精神太紧张。恼怒抑郁肝化火,灼伤心阴神明扰。忧思过度伤心脾,脾虚血少神不守。纵欲不节肾阴亏,心肾不交火上攻。治不及时或失治,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