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甘五味姜辛汤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

 苓甘五味姜辛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茯苓四两(12g) 甘草三两(9g) 干姜三两(9g) 细辛三两(5g) 五味子半升(5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 温肺化饮。

【主治】 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方歌】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

【方解】 本方证多因脾阳不足,寒从中生,聚湿成饮,寒饮犯肺所致,此即“形寒寒饮则伤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之义。寒饮停肺,宣降违和,故咳嗽痰多,清稀色白;饮阻气机,故胸满不舒;饮邪犯胃,则喜唾涎沫。治当温阳化饮。方以干姜为君,既温肺散寒以化饮,又温运脾阳以化湿。臣以细辛,取其辛散之性,温肺散寒,助干姜温肺散寒化饮之力;复以茯苓健脾渗湿、化饮利水,一以导水饮之邪从小便而去,一以杜绝生饮之源,合干姜温化渗利,健脾助运。为防干姜、细辛耗伤肺气,又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与干姜、细辛相伍,一温一散一敛,使散不伤正,敛不留邪,且能调节肺司开合之职,为仲景用以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使以甘草和中调药。综观全方,具有温散并行,开合相济,肺脾同治,标本兼顾的配伍特点,堪称温化寒饮之良剂。

本方原治支饮服小青龙汤后,咳虽减,但其人冲气上逆,出现气从小腹上冲胸咽之状,继投桂苓五味甘草汤,服已,冲气虽平,而反更咳、胸满者,属小青龙汤之变法。因证无表寒,冲气已平,故不用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寒饮尚存,故仍用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因饮邪较重,故配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寒饮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为辨证要点。凡肺燥有热、阴虚痨嗽、痰中带血者,忌用本方。

2.加减运用: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温化寒痰、降逆止呕;咳甚喘急者,加杏仁、厚朴以降气止咳;脾虚食少者,可加人参、白术、陈皮等以益气健脾。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属寒饮内停者。

 【附方】

冷哮丸(《张氏医通》) 麻黄泡 川乌生 细辛 蜀椒 白矾生 牙皂去皮弦子,酢炙 半夏曲 陈胆星 杏仁去双仁者,连皮共用 甘草生,各一两(各30g) 紫菀茸 款冬花各二两(各60g) 共为细末,姜汁调神曲末打糊为丸,每遇发时,临卧生姜汤服二钱(6g),羸者一钱(3g),更以三建膏贴肺俞穴中。服后时吐顽痰,胸膈自宽。服此数日后,以补脾肺药调之,候发如前,再服。功用:散寒涤痰。主治:寒痰哮喘。背受寒邪,遇冷即发,喘嗽痰多,胸膈痞满,倚息不得卧。

附:三建膏方 天雄 附子 川乌各一枚 桂心 官桂 桂枝 细辛 干姜 蜀椒各二两 上切为片,麻油二斤,煎熬去滓,黄丹收膏,摊成,加麝香少许,贴肺俞及华盖、膻中穴。

冷哮丸所治寒痰哮喘为内外俱寒之实证。方中以麻黄合细辛散外寒,蜀椒合川乌温里寒,皂角合胆星化顽痰,白矾合半夏燥湿痰,紫菀、冬花、杏仁利肺止咳化痰。方中用药较为燥烈,虚人慎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2.方论选录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服前汤(桂苓五味甘草汤)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下焦冲逆之气即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饮续出也,故去桂之辛而导气,加干姜、细辛之辛而入肺者,合茯苓、五味、甘草,消饮驱寒,以泄满止咳也。”

 《金匮》卷中:苓甘五味姜辛汤

【别名】五味细辛汤、苓甘姜辛汤、桂枝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

【处方】 茯苓4两,甘草3两,干姜3两,细辛3两,五味半升。

【功能主治】气逆上冲,服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后,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肺经感寒,咳嗽不已。

【用法用量】五味细辛汤(《鸡峰》卷十一)、苓甘味姜辛汤(《普济方》卷一四○)、桂枝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张氏医通》卷十三)。

【各家论述】《金匮要略心典》:眼前汤己,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下焦冲逆之气即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饮续出也。故去桂枝之辛而导气,加干姜、细辛之辛而入肺者,合茯苓、五味、甘草消饮驱寒,以泄满止咳也。

【摘录】《金匮》卷中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4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急性乳腺炎与炎性乳癌

    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多见于哺乳期多见于非哺乳期病程短,预后良好长,且顽固局部症状好发于乳房的下部象限,或深部,有红肿热痛或化脓。好发于乳晕部,大多有乳头先天性凹陷史,脓液中…

  • 妊娠腰痛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阳气虚寒。【治法】暖胞固涩。【方名】温胎饮。【组成】北五味子6克,大茴香6克,蕲艾6克,牡蛎3.6克,川芎3.6克,生姜3片。【用法】水煎服。【出处】《苏丹玉…

  • 抗皱驻颜民间秘方锦集

    抗皱驻颜抗皱驻颜方指具有防止或减少面部皱纹,延缓衰老,留止容颜,保持青春作用的一类方剂。其机理为补益气血,益肾填精,调养脾胃,疏风活血,滋养肌肤。[方一]轻粉、淀粉各9克,陀僧6克…

  • 咳血方加味治疗肝郁化火,肝火扰肺

    肝郁化火火扰肺,气逆咳嗽颜面红。咳引胁痛痰稠浓,心烦口渴舌质红。平肝清肺降气逆,青黛瓜蒌前海浮。栀子桑皮诃子肉,川楝生地白茅根。 方药: 咳血方加味: 青黛10g(布包) 瓜蒌仁1…

  •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热痰犯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

    气郁化火食肥甘,煎灼痰浊气火生。热痰犯肺气道阻,呼吸急促喉哮鸣。口渴喜饮胸烦闷,气粗胸高痰黄稠。咳呛阵作苔黄腻,便秘尿黄脉滑数。宣肺清热化痰逆,加减麻杏石甘医。麻黄杏仁生石膏,半夏…

  • 坐骨神经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刘某某,女,48岁,四川名山县干部。1975年7月21日初诊。自诉:右腿自腰一直痛至脚,是一股筋痛,痛如锥刺,如扯如抽,不能转侧,不能行步,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服中、西…

  • 口腔溃疡中药治疗方剂

    虚阳上浮烂口舌,糜烂色淡多流涎。每服凉药烂疼甚,脉多沉细舌淡白。治宜温阳佐敛火,理中加附温脾宜。桂附八味温肾阳,气血虚弱十全服。龙牡芨味随症加,敛火生肌用无差。 方药: 理中汤加附…

  • 妙方推荐:单味砂糖治疗下肢慢性溃疡

    对于褥疮所致溃疡,邓老比较主张用白砂糖外敷法治之。其方法是:把白糖铺填满溃疡面,并使之稍堆隆起,然后用胶布条叠瓦式封贴好,三五天后,待砂糖溶化,封贴之胶布表面按之出现波动感即可换药…

  •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北沙参和南沙参的区别

     北沙参基本简介   别名 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苏条参、条参、北条参。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

  • 治疗便秘的偏方7

    附子6克,大黄9克,生姜3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寒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