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甘五味姜辛汤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

 苓甘五味姜辛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茯苓四两(12g) 甘草三两(9g) 干姜三两(9g) 细辛三两(5g) 五味子半升(5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 温肺化饮。

【主治】 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方歌】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

【方解】 本方证多因脾阳不足,寒从中生,聚湿成饮,寒饮犯肺所致,此即“形寒寒饮则伤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之义。寒饮停肺,宣降违和,故咳嗽痰多,清稀色白;饮阻气机,故胸满不舒;饮邪犯胃,则喜唾涎沫。治当温阳化饮。方以干姜为君,既温肺散寒以化饮,又温运脾阳以化湿。臣以细辛,取其辛散之性,温肺散寒,助干姜温肺散寒化饮之力;复以茯苓健脾渗湿、化饮利水,一以导水饮之邪从小便而去,一以杜绝生饮之源,合干姜温化渗利,健脾助运。为防干姜、细辛耗伤肺气,又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与干姜、细辛相伍,一温一散一敛,使散不伤正,敛不留邪,且能调节肺司开合之职,为仲景用以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使以甘草和中调药。综观全方,具有温散并行,开合相济,肺脾同治,标本兼顾的配伍特点,堪称温化寒饮之良剂。

本方原治支饮服小青龙汤后,咳虽减,但其人冲气上逆,出现气从小腹上冲胸咽之状,继投桂苓五味甘草汤,服已,冲气虽平,而反更咳、胸满者,属小青龙汤之变法。因证无表寒,冲气已平,故不用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寒饮尚存,故仍用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因饮邪较重,故配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寒饮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为辨证要点。凡肺燥有热、阴虚痨嗽、痰中带血者,忌用本方。

2.加减运用: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温化寒痰、降逆止呕;咳甚喘急者,加杏仁、厚朴以降气止咳;脾虚食少者,可加人参、白术、陈皮等以益气健脾。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属寒饮内停者。

 【附方】

冷哮丸(《张氏医通》) 麻黄泡 川乌生 细辛 蜀椒 白矾生 牙皂去皮弦子,酢炙 半夏曲 陈胆星 杏仁去双仁者,连皮共用 甘草生,各一两(各30g) 紫菀茸 款冬花各二两(各60g) 共为细末,姜汁调神曲末打糊为丸,每遇发时,临卧生姜汤服二钱(6g),羸者一钱(3g),更以三建膏贴肺俞穴中。服后时吐顽痰,胸膈自宽。服此数日后,以补脾肺药调之,候发如前,再服。功用:散寒涤痰。主治:寒痰哮喘。背受寒邪,遇冷即发,喘嗽痰多,胸膈痞满,倚息不得卧。

附:三建膏方 天雄 附子 川乌各一枚 桂心 官桂 桂枝 细辛 干姜 蜀椒各二两 上切为片,麻油二斤,煎熬去滓,黄丹收膏,摊成,加麝香少许,贴肺俞及华盖、膻中穴。

冷哮丸所治寒痰哮喘为内外俱寒之实证。方中以麻黄合细辛散外寒,蜀椒合川乌温里寒,皂角合胆星化顽痰,白矾合半夏燥湿痰,紫菀、冬花、杏仁利肺止咳化痰。方中用药较为燥烈,虚人慎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2.方论选录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服前汤(桂苓五味甘草汤)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下焦冲逆之气即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饮续出也,故去桂之辛而导气,加干姜、细辛之辛而入肺者,合茯苓、五味、甘草,消饮驱寒,以泄满止咳也。”

 《金匮》卷中:苓甘五味姜辛汤

【别名】五味细辛汤、苓甘姜辛汤、桂枝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

【处方】 茯苓4两,甘草3两,干姜3两,细辛3两,五味半升。

【功能主治】气逆上冲,服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后,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肺经感寒,咳嗽不已。

【用法用量】五味细辛汤(《鸡峰》卷十一)、苓甘味姜辛汤(《普济方》卷一四○)、桂枝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张氏医通》卷十三)。

【各家论述】《金匮要略心典》:眼前汤己,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下焦冲逆之气即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饮续出也。故去桂枝之辛而导气,加干姜、细辛之辛而入肺者,合茯苓、五味、甘草消饮驱寒,以泄满止咳也。

【摘录】《金匮》卷中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4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糖尿病的偏方1

    南瓜治糖尿病用料:南瓜。制法:将南瓜切成3分宽的条,放在锅中蒸熟。用法:每日3次,每次150克。长期服用,疗效特佳。

  •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歌,功效与作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麻黄去节,二两 (6g)  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 (9g)  细辛二两(3g)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

  • 胃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虚寒挟热。【治法】温中补脾,清热理气。【方名】胃炎验方。【组成】太子参10克,吴萸3克,焦栀仁9克,枳壳9克,木香9克,薤白9克,香附9克,炒神曲9克,炙甘草…

  • 治疗白发的验方、偏方

    白发白发不包括老年性自然衰老后所致的白发,而指因遗传因素或某些疾病所致的早年性白发症。现代医学认为,白发症主要是毛发黑色素形成减少,由黑素细胞形成黑色素的功能减弱,酪氨酸酶的活动减…

  • 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狐惑病

    口眼外阴同溃烂,精神恍惚不能安。湿热毒邪侵人体,虚火内扰狐惑生。 注:狐惑病是以口、眼、外阴溃烂为主症,并见精神恍惚不安等表现的一种疾病。病因多为感受湿热毒邪或虚火内扰而引起。类似…

  • 女性不孕症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血瘀胞宫,冲任不畅。【治法】活血通络,理气调经。【方名】疏管灵。【组成】雷丸20克,郁金20克,石见穿20克,百部15克,麦冬15克,槟榔15克,赤芍15克,…

  • 茜根散加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阴虚内热血妄行,皮肤紫斑多且稠。潮热心烦渴喜饮,出血量多色鲜明。手足心热腰酸软,脉象细数舌干红。养阴清热凉止血,加减茜根散白芍。阿胶生地侧柏叶,元参丹皮归黄芪。 方药: 茜根散加减…

  • 参山鹌鹑汤

    [原料]党参20克、山药20克、鹌鹑1只、精盐适量。[制法]将鹌鹑去毛及肠杂,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砂锅中加入山药、党参及精盐、清水适量,用文火炖30分钟至肉烂即可。[用法]日服2次,…

  • 室性早搏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气血虚亏。【治法】益气生血,养血复脉。【方名】甘草泽泻汤。【组成】生甘草30克,炙甘草30克,泽泻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于天星方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风寒湿邪,瘀滞经络。【治法】活络止痛。【方名】宣络通痹汤。【组成】当归15克,熟地15克,苍耳子10克,蜂房10克,乌蛇20克,土鳖虫10克,全蝎3克,蜈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