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共12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实验组患者使用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个疗程(1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8.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粘膜炎症,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趋向多样化,很多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给胃功能带来极大的影响。本文将对我院就诊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和西药对比的方式,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筛选,选取120例患者进行实验对比,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为42.2±10.5)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23.5±5.2)个月;对照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为(43.1±10.8)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23.1±4.8)个月。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标准:患者有胃脘疼痛、上腹胀满、纳差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患者有明显的发病诱因;有慢性胃炎病史且反复发作的患者;治疗前均经过胃镜检查并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排除有合并症状如胃癌、上消化道出血或其他病理诊断怀疑有恶变的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和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处于妊娠和哺乳期的女性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检查方法,1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之后进行复查。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药方为:口服奥美拉唑40mg/次,2次/d;口服西咪替丁0.2g/次,4次/d;口服硫糖铝0.25g/次,3次/d。若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还要辅以抗菌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对伴随有便秘的患者,服以西沙必利治疗,5mg/次,3次/d;伴有腹泻的患者,以思密达治疗,1包/次,3次/d;伴有焦虑失眠的患者,增加服用安定,睡前1次。

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治疗处方为:黄苓10g,黄连5g,姜半夏10g,干姜3g,党参10g,甘草6g,此为基础药方,根据患者不同病症,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患者主要症状为腹胀嗳气、嘈杂反酸、胃脘胀痛等;对胃部寒凉的患者,需增加干姜的用量;对胃部灼热的患者,需减少干姜的用量,增加黄连和黄苓的用量;对脾气虚甚的患者,适量的增加茯苓和白术;对湿气重且舌苔厚腻的患者,在处方中适量的增加陈皮、薏苡仁、苍术或合三仁汤等;伴有肝气郁结的患者,在处方中适量增加柴胡和白芍;伴有血瘀的患者,在处方中适量增加川穹和莪术;对胃脘胀痛明显的患者,在处方中适量增加白芍和川楝子;对脘痞甚和嗳气频繁的患者,在处方中增加适量的紫苏梗、厚朴和茯苓;对胃部灼热、嘈杂反酸的患者,在处方中适量的增加煅瓦楞子和蒲公英,并增加甘草的用量;对纳差的患者,在处方中增加适量的焦三仙和鸡内金;对有呕吐症状的患者,在处方中增加适量的枳实、竹茹和生姜;对大便干燥的患者,在处方中增加适量的白芍、杏仁、枳实、厚朴和大黄;对有腹泻的患者,在处方中增加适量的白术、陈皮和防风或者合参苓白术散。以水煎取,每天一剂,分早晚服用。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实行)》和中医学的相关内容,根据治疗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判断,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经中医诊断舌苔和脉象基本正常,经胃镜检查,胃粘膜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有所改善,经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范围明显缩小;有效:临床症状和胃粘膜炎症较之前梢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对以上收集到的两组研究数据进行汇总,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 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浅表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早期表现形式,主要症状显示为胃镜检查有红色斑点出现;慢性胃炎的中期表现形式是糜烂性胃炎,胃镜检查胃黏膜出现破损的现象;出血性胃炎是经过检查,胃黏膜有出血或渗血的症状;萎缩性胃炎是经过胃镜检查,胃黏膜出现萎缩呈颗粒状、皱襞变平,且胃壁血管清晰可见。对慢性胃炎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方法,一般以西药治疗为主,对胃黏膜的刺激较大,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采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可以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胃黏膜有止血和保护的功效,通过本文的实验对比也证明了这一点,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比西药显着。

本文研究表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曦.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回顾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2]张辉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1(07):107-108.

[3]孙建荣.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2(23):78-79.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7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一味薯蓣饮

    山药120克,白糖少许。山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放锅内,加适量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约50分钟,取汁。待汁稍凉,加白糖搅匀。代茶随意饮服。功能润肺补脾,益肾固肠。适用于脾肾两虚…

  • 麸皮拌萝卜丝治便秘

    麸皮性甘凉,有清热止汗及调和肠胃的功效。萝卜一般为白萝卜,其性也寒,有消食下气作用,萝卜丝拌麸皮同用治便秘,可谓相得益彰。需提醒的是,麸皮与萝卜均为偏寒性的食物,因此,用来辅助治疗…

  • 肛门湿疹方

    牡蛎60g,苦参60g,黄柏60g,川椒30g,冰片15g,炉甘石1OOg。上药共研细粉,取适量撒布在伤湿止痛膏上,贴于肛门周围,每日1次,用后每晚去掉并用清水洗浴肛周。本方对肛门…

  • 人参败毒散加减治疗外感风寒诱发腰痛

    杨xx,男,43岁,四川名山县城南乡农民。1974年7月25日初诊。自诉:二十多岁即患腰痛,1971年经医治而愈,三年未再发作。今年5月,因感冒又发生腰痛,服中西药俱无效,且疼痛反…

  • 紫雪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紫雪组成】2 【紫雪方歌】3 【紫雪方解】4 【紫雪主治】5 【紫雪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紫雪的论述7.1 主治7.2 功用7.3 方…

  • 三子养亲汤配方,功效与作用

    三子养亲汤 出自《皆效方》,录自《杂病广要》 【组成】 紫苏子(9g) 白芥子(9g) 莱菔子(9g)(原书未著剂量) 【用法】 上药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

  • 虾子海参

    干海参150克、盐3克、干虾子150克、味精3克、肉汤500毫升、淀粉6克、葱、姜各15克、猪油30克、料酒30克、酱油6克。将干海参放入锅内加清水,用小火烧开,锅离火位,待其软而…

  • 甘遂川贝末治疗肝硬化腹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 处方:制甘遂(醋炒要连珠的)15克,川贝15克,大枣20枚。 用法:制甘遂(醋炒要连珠的)15克,川贝15克,共为细末。清展空腹时用大枣20枚煎汤送服,每周2~…

  • 润肤方十九

    丁香、沉香、青木香、钟乳粉、珍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桃花各95克,木花、梨花、李花、红莲花、樱桃花、旋覆花、白蜀花各125克,麝香1克,大豆粉1400克。捣诸花,别捣诸香,珍珠…

  • 雀斑方八

    茵陈20克,生地榆、老紫草各15克,赤芍10克,地肤子、土茯苓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凉血,消斑美容,适用于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