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散方歌方解,方剂组成,加减运用

藿香正气散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去皮 各一两(30g) 半夏曲 白术 陈皮去白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苦桔梗 各二两(各60g) 藿香去土 三两(90g) 甘草炙 二两半(75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现代用法:散剂,每服9g,生姜、大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方歌】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方解】 本方主治之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为夏月常见病证。风寒外束,卫阳郁遏,故见恶寒发热等表证;内伤湿滞,湿浊中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则为上吐下泻;湿阻气滞,则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治宜外散风寒,内化湿浊,兼以理气和中之法。方中藿香为君,既以其辛温之性而解在表之风寒,又取其芳香之气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而止呕,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以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以止泻,共助藿香内化湿浊而止吐泻,俱为臣药。湿浊中阻,气机不畅,故佐以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紫苏尚可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兼能燥湿化浊;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煎用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协姜、枣以和中。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感受山岚瘴气,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运用】

1.辨证要点: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较弱,故服后宜温覆以助解表。湿热霍乱之吐泻,则非本方所宜。

2.加减法:若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以助解表;兼气滞脘腹胀痛者,可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3.现代运用:常用于急性胃肠炎或四时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

【附方】

六和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缩砂仁 半夏汤泡七次 杏仁去皮尖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各30g) 赤茯苓去皮 藿香叶拂去尘 白扁豆姜汁略炒 木瓜各二两(各60g) 香薷 厚朴姜汁制,各四两(各120g) 上锉,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服(现代用法: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功用:祛暑化湿,健脾和胃。主治:湿伤脾胃,暑湿外袭。霍乱吐泻,倦怠嗜卧,胸膈痞满,舌苔白滑等。

六和汤与藿香正气散均主治外感兼内湿之霍乱吐泻证。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为伤于暑湿,故重用香薷,配以厚朴、扁豆,湿邪伤脾致倦怠嗜卧,故用人参以补气健脾;后者兼伤于寒,故重用藿香,伍以紫苏、白芷,湿阻气机,脘腹疼痛,故以陈皮、大腹皮理气和中。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隔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泄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1:“凡受四时不正之气,憎寒壮热者,此方主之。风寒客于皮毛,理宜解表。四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芳香利气之品以主之。白芷、紫苏、藿香、陈皮、腹皮、厚朴、桔梗,皆气胜者也,故足以正不正之气;白术、茯苓、半夏、甘草,则甘平之品耳,所以培养中气,而树中营之帜者也。”

汪昂《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藿香辛温,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为君。苏、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发表邪;厚朴、大腹,行水消满,橘皮、半夏,散逆除痰,佐之以疏里滞。苓、术、甘草,益脾去湿,以辅正气为臣使也。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

【临床报道】

用藿香正气散治疗感冒、呕吐、泄泻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水煎服,另一组用饮片精制颗粒配方冲服,每组各30例。治疗结果,饮片水煎服组及精制颗粒组总体疗效分别为:痊愈24例,19例;显效5例,10例;有效各1例。[王永山,等.饮片精制颗粒配方藿香正气散治疗感冒、呕吐、泄泻60例临床观察。中医药信息 1998;(1):28]

【实验研究】

藿香正气丸液对家兔离体小肠段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低浓度对不同机体状态的小肠段运动影响表现不一,即抑制或兴奋,这一作用与小肠段的基础活动有关。基础活动强表现为抑制,基础活动弱多表现为兴奋。高浓度对不同机体状态的小肠段运动均表现为抑制,使小肠收缩力减小,频率减慢,肌张力降低,拮抗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陈朝凤,等.藿香正气丸对家兔离体小肠段运动双向调节作用的观察。新中医 1987;(2):52]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00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白癜风

    取露水(最好用韭菜叶上露水)一斤,加入蛇壳5克,装入瓶内,埋地下过半月后取出,用水涂患处,一日三次,连用1~2月。同时可用马齿苋30~60克,煎汤一碗内服,一日二次。

  • 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痹证的典型病例

    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文中明确指出其针对病机为“寒”,即寒实证,大黄附子的作用是温下。胡氏…

  • 痛经小验方2

    (来经时腹痛)干丝瓜筋一次半两,烧一碗汤服,一日两次,7天痊愈。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鲜红,浸淫流液,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总之,该病属湿热,血热,湿阻,血…

  • 真武汤方歌方解,真武汤的功效与作用

     真武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茯苓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白术二两(6g) 生姜切三两(9g)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9g) 【用法】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 民间治老年便秘方

    便秘为常见病之一,老年人患此症居多。此症3~5日、6~7日难得一便,大便如算珠,窘困肛门难排出,苦不堪言。现集民间和名医治便秘之验方录于下,供患者试用。(1)每天清晨空腹时,饮用一…

  • 半夏厚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应用体会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衰退、神经内分泌失调,所出现的生殖系统变化和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潮热汗出、…

  • 男子遗精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心脾气虚。【治法】益气养心,健脾固涩。【方名】断遗汤。【组成】人参30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健脾软肝汤治疗早、中期肝硬化

    主治:早、中期肝硬化。 处方:黄芪12~30克,太子参10~3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丹参15克,桃仁12克,大黄5~10克,庶虫10克,鳖甲30克,蒜15克,陈皮…

  • 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汗证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加味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糖尿病汗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我院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诊治的32例糖尿病汗证患者,予以所有患者降糖治疗和口服加味桂枝龙骨牡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