柽柳

柽柳
(《本草图经》)

【异名】柽(《诗经》),河柳(《毛诗传》),殷柽(《尔稚》郑玄注),雨师(陆玑《诗疏》),赤杨(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辅旧事》),赤柽(《日华子本草》),三春柳(《开宝本草》),春柳(《本草图经》),三眠柳(《本草衍义》),檴落(《通志》),长寿仙人柳(《履巉岩本草》),观音柳(《卫生易简方》),雨丝、蜀柳、垂丝柳(《纲目》),赤柳(《东医宝鉴》),西河柳(《本草汇言》),赤柽柳(《本草备要》),西湖柳、红筋条(《中国树木分类学》),山川柳(《药材生产手册》),红柳(《新疆药材》)。

【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细嫩枝叶。

【植物形态】①柽柳
灌木或小乔木,高2.5~4米。茎多分枝,枝条柔弱,扩张或下垂;树皮及枝条均为红褐色。叶互生;无叶柄;叶片细小,呈鳞片状、卵状三角形、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3毫米,先端尖,基部鞘状,蓝绿色。花为圆锥状复总状花序,顶生,长2~5厘米,出自当年生枝端;花小,粉红色;苞片线状锥形,先端尖,基部扩大,较花梗长,萼片及花瓣均为5;雄蕊5,伸出花瓣外,花药卵圆形,紫红色,花丝细长;雌蕊1,柱头3裂,花盘褐色,5深裂,每裂片先端再分裂至中部成10裂状。蒴果狭小,先端具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福建、山西、陕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②桧柽柳,又名:华北柽柳、桧叶柽柳、钻天柳、溪河柳、香椿柳。
本种与上种极相似,其主要区别点为:总状花序侧生于前年生枝上;苞片为椭圆状披针形,较花梗稍长;花盘5裂,裂片先端凹或近全缘。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于湿润碱地或河岸冲积地。分布河北、河南、福建、广东、云南、山西、辽宁、内蒙古等地。

③多枝柽柳
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小枝纤细,无毛,有浅条沟,紫色或紫褐色。叶互生,为卵形至披针形的细小鳞片,覆瓦状,基部抱茎或半抱茎,先端渐尖,全缘,灰绿色或带白粉。单总状花序较稀疏地生长于当年幼枝上,长3~8厘米,再集成顶生圆锥花序;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小,淡粉红色。花期夏、秋季。
分布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等地。

以上植物的花(柽柳花)、树脂(柽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4~5月花未开时,折取细嫩枝叶,阴干。

【药材】干燥的枝梗呈圆柱形。嫩枝直径不及1.5毫米,表面灰绿色,生有许多互生的鳞片状的小叶。质脆,易折断。粗梗直径约3毫米,表面红褐色,叶片常脱落而残留叶基呈突起状。粗梗的横切面黄白色,木质部占绝大部分,有明显的年轮,皮部与木质部极易分离,中央有髓。气微弱,味淡,以色绿、质嫩、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云南、福建、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含树脂、槲皮素。树皮含水分19.6%,鞣质5.21%。

【药理作用】①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柽柳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5克/公斤,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但无祛痰作用(小鼠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1克/公斤,无明显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②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柽柳煎剂对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③解热作用
人工发热家兔皮下注射浸膏溶液12克/公斤,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去梗,喷润后切段,晒干。

【性味】甘咸,平。

①《履巉岩本草》:"凉,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苦微咸。"

③《本草从新》:"甘咸,平。"

【归经】入肺、胃、心经,

①《本草汇言》:"入足阳明,手太阴、少阴经。"

②《本草从新》:"入心、肝二经。"

【功用主治】疏风,解表,利尿,解毒。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

①《纲目》:"消痞,解酒毒,利小便。"

②《东医宝鉴》:"主疥癣及一切恶疮。"

③《本草备要》:"治痧疹不出,喘嗽闷乱。"

④《本经逢原》:"去风;煎汤浴风疹身痒效。"

⑤《现代实用中药》:"治关节风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为散。外用:煎水洗。

【宜忌】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忌服。

【选方】①治小儿痧疹不出,喘嗽,烦闷,躁乱:㈠西河柳叶,风干为末,水调四钱,顿服。(《急救方》)㈡西河柳煎汤,去渣,半温,用芫荽蘸水擦之,但勿洗头面;乳母及儿,仍以西河柳煎服。(《纲目拾遗》)

②治斑疹麻瘄不出,或因风而闭者:西河柳叶、樱桃核,煎汤洗之。(《经验方》)

③治疹后痢:西河柳末,砂糖调服。(《本草从新》)

④治感冒:西河柳五钱,霜桑叶三钱,生姜三片。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⑤治腹中痞积:观音柳煎汤,露一夜,五更空心饮数次。(《卫生易简方》)

⑥治吐血:鲜柽柳叶二两,茜草根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以柽柳细嫩枝叶入药,制成煎剂、冲剂、丸剂和注射剂等应用。㈠煎剂:取鲜柽柳2两(干者减半),白矾6分,水煎两次(白矾分两次入煎),药液混合,早晚分服。㈡冲剂:以鲜柽柳3斤(干者减半),柽柳细粉半斤,白矾3两,制成冲剂100包(每包重5~5.5克),每次开水冲服1包,每日2次。㈢丸剂:用柽柳细粉1斤,白矾细粉2.4两,混合制成水丸。每次服2钱,每日2次。㈣注射液:每毫升含干生药1克,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均10天为一疗程。应用各种剂型(丸剂最多,冲剂次之,少数为煎剂或注射液)治疗1502例,其中甲组1025例为老年慢性气管炎,乙组477例为50岁以下的慢性气管炎患者。经1~10个疗程治疗,近期控制:甲组91例(8.9%),乙组97例(20.3%);显效:甲组360例(35.1%),乙组156例(32.7%);好转:甲组429例(41.9%),乙组179例(37.6%);无效:甲组145例,乙组45例。甲组总有效率为85.9%,显效以上为44%;乙组总有效率90.6%,显效以上为53%。实践证明,柽柳具有较好的镇咳、平喘、祛痰、消炎作用。对单纯型效果较好,喘息型次之,合并肺气肿者较差。一般用药后3~4天出现疗效,注射剂1~2天即可见效,最快者半小时即显平喘作用。有效病例在停药后,症状可以继续好转或稳定。虽有因感冒而复发者,但症状较轻,再用柽柳治疗3~5天,症状即被控制。治疗中极个别的有轻微副作用,如口干、头晕、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多,一般不影响治疗。

②试治鼻咽癌
取柽柳、地骨皮各1两水煎服,每日1剂。试治2例,分别在68天和3个月后,自觉症状缓解,原有鼻咽部的赘生物消失。半年后复查,鼻咽部赘生物未见再发。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赤柽木,近世又以治痧疹热毒不能出,用为发散之药。《经》曰,少阴所至为疡疹,正刘守真所谓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旨也。盖热毒炽于肺胃,则发癍疹于肌肉间,以肺主皮毛,胃主肌肉也。此药正入心、肺、胃三经,三经毒解则邪透肌肤,而内热自消,此皆开发升散,甘咸微温之功用。""同石膏、知母、薄荷、荆芥、玄参、牛蒡子、麦门冬、竹叶、连翘、黄芩、甘草之属,治癍疹发不出,或虽发不透,如热甚毒炽,舌生芒刺,大渴谵语,癍色紫黑者,加入三黄石膏汤内大效。"

②《本草汇言》:"柽柳,凉血分,发痧瘩,解痧毒之药也。古云痧瘩,即今之瘄疹也,宜苦凉轻散之剂,则出而解。此药轻清升散,开发瘄毒,如瘄毒内闭不出,或出之甚多,难于解退,或解退后热发不止,或喘嗽不消,肌肉赢瘦,致成瘄疳、瘄劳者多有之,以此煎汤代茶,日饮,瘄疹诸疾,渐自消减矣。与桔梗、甘草、牛蒡子同用更善。"

③张寿颐:"柽柳,性温入血而善于发泄,治麻疹之不能透发者甚效,乃濒湖《纲目》所未详者。但透达之性极速,入煎剂不当过二钱,俗又以此煎汤作熏蒸揩洗外治之法,则麻疹既不透发,最忌感寒冒风,而乃脱衣露体,虽用热汤,必有流弊,不可轻试,如在春、冬天寒,尤为大忌。"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09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胡桃根

    胡桃根(《重庆草药》)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态详"胡桃仁"条。 【采集】9~10月采。 【药理作用】根皮制剂可作温和泻剂,似大黄而较差,可用于慢性便秘。 【性…

  • 牛含水

    牛含水(《甘肃卫生通讯》(8):35~38,1972) 【异名】野胡麻、倒打草、刺儿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多德草、紫花草(《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紫花秧…

  • 川木通

    川木通(《中国药物标本图影》) 【异名】淮木通(《中药志》),油木通、白木通(《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绣球藤的本质茎。 【植物形态】①小木通(《植物名实图考…

  • 竹沥

    竹沥(《本草经集注》) 【异名】竹汁(《本经》),淡竹沥(《别录》),竹油(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植物形态详"竹茹"条。 【制法…

  • 小米草

    小米草(《西藏常用中草药》) 【异名】心木涕区蒺(藏名)。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小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小米草一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茎直立,少分枝,散生白色微卷毛,混杂…

  • 梨_梨有什么副作用_梨哪些人不可以使用

    基础信息 别名:快果、果宗、玉乳、蜜父 性味:甘;微酸;凉;无毒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生津止渴。主肺燥咳嗽;热病烦燥;津少口干;消渴;目赤;疮疡;烫火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

  • 小米柴_小米柴有哪些好处_小米柴的食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米饭花、山胡椒 性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祛风解毒。主跌打损伤;骨折;癣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珍珠花的枝叶、果实。 原形态:半…

  • 羊角藤

    羊角藤(《广西药植名录》) 【异名】白面麻、红头根、山八角(《广西药植名录》),穿骨虫、放筋藤、牛的藤(《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羊角藤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态】羊角…

  • 蓬蘽_蓬蘽的副作用_蓬蘽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覆盆、陵蘽、阴蘽、割田藨、寒莓、寒藨 性味:甘酸;温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缩尿。主多尿,阳痿,不育,须发早白,痈疽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的…

  • 乱角莲_乱角莲的功能主治

    基础信息 别名:六棱椎 性味:苦微麻,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风止痛。治消化不良,腹痛,痈疮肿毒,风湿疼痛。 生长采收 来源:为兰科植物滇石仙桃的块根。全年可采。鲜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