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解酲汤的功效与作用

葛花解酲汤

  出自《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木香五分(1.5g) 人参去芦 猪苓去皮  白茯苓  橘皮去白各一钱五分(各4.5 g)白术  干生姜  神曲炒黄 泽泻各二钱(各6g) 青皮三分(1g) 缩砂仁  白豆蔻仁  葛花各五钱(各15g)

【用法】上为极细末,和匀,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现代用法:共为极细末,和匀,每服9g,温开水调下。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分消酒湿,理气健脾。

【主治】酒积伤脾证。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舌苔腻,脉滑。

【方解】本方证因嗜酒中虚,湿伤脾胃所致。酒本水谷之精液酝酿而成,体湿性热,其性慓悍,少饮能通行气血,内助消化,外御风寒。若恣饮无度,则脾胃受伤,湿饮内阻,升降失常,而为眩晕、呕吐、胸痞、食少等证。内外分消是治疗酒积之良法。方中葛花为君,甘寒芳香,长于解酒醒脾,其性轻清发散,能使酒湿从表而解;臣以神曲消食和胃,尤善消酒食陈腐之积;蔻仁、砂仁理气开胃醒脾,以除痞闷,增食欲;二苓、泽泻渗湿止泻,引酒湿从小便而去;饮酒过多,必伤脾胃,故又以人参、白术补中健脾,干姜温运化湿;木香、青皮、陈皮理气疏滞,以上共为佐药。诸药合用,酒湿得去,诸症自解。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发汗和利水并行,以分消酒湿;二是消食理气和补气健脾同用,以邪正兼顾。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酒积伤脾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等为辨证要点。

2.加减运用:伤酒为病,随人体之阴阳而有寒化、热化之分,若偏寒者,加吴茱萸以温中祛寒;若湿从热化,湿热内盛而见面赤烦热,口渴饮冷等证,又当减去辛燥之品,改用黄芩、黄连等清热燥湿之药。此外,枳椇子善利湿热、解酒毒,酒湿热化者亦可选用。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饮酒过量致醉,或嗜酒成性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内外伤辨惑论》卷下:“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此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何酒病之有?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癥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用牵牛大黄下之者,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酒性大热,已伤元气,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谓元气消亡,七神无依,折人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金匮要略云: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湿,葛花解酲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3:“治酒积,或呕吐,或泄泻,痞满头痛,小便不利等证。夫酒之为物,其质虽阴,其性则阳,故多饮则身热面赤。久则性去而质留。质留者,水也,阴也,但随人之脏气而为病。若阳盛者,多化湿热;阴盛者,多化湿寒。然脾胃正气不虚,则随饮随化,亦无以上诸证。治之者,先宜以参、术补脾之正气,复以干姜温脾中之阳而助其健运。湿性粘腻,故以豆蔻、砂仁、木香、青皮、陈皮一派辛香燥烈之品以佐之。酒乃谷所酿成,故以神曲消之。论治酒之法,解表、利小便,亦为两大法门,故以葛花入阳明,以解在表之酒湿;苓、泻达小肠,以渗在里之酒湿耳。”

吴昆《医方考》卷4:“酒食内伤者,此方主之”。“葛花之寒,能解中酒之毒;茯苓、泽泻之淡,能利中酒之湿;砂仁、豆蔻、木香、青皮、陈皮之辛,能行酒食之滞;生姜所以开胃止呕,神曲所以消磨炙腻;而人参、白术之甘,所以益被伤之胃尔。”

【临床报道】

用葛花解酲汤治疗酒精性肝病31例,结果:临床治愈13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4%。[杨牧祥,等.解酒护肝饮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8(1):59]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加味葛花解酲汤按20ml/kg体重(相当于生药量40g/kg)灌胃给药40天,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和乙醇所致的小鼠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抑制肝细胞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生成,提高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糖元降低,减轻肝脏病理改变,表明该方对肝损伤有防护作用。从而为加味葛花解酲汤应用于临床改善肝功能,防治肝纤维化,促进受损肝细胞再生和修复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张启华,等.加味葛花解酲汤对实验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中医药研究 1998;14(2):30]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14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健体滋补方10

    牛肚1个,黄芪30克。牛肚洗净,人沸水中蝉后,去内皮,切条或块;黄茂切碎装入纱布袋内,扎口,与牛肝加水共炖至肝烂熟,去药袋,食肉喝汤。本方滋补强壮,健脑益智,常服本晶可使身体健壮,…

  • 复肝逐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 处方:灵芝15克,回心草10克,地骷髅10克,草血节15克,仙鹤草15克,黑丑牛10克,半边莲15克,紫丹参10克,鳖甲15克,郁金15克。 用法:水煎服,煎2…

  • 乳腺炎的中医治疗验方和偏方大全

    本文目录 1   治乳腺炎中医验方2   急性乳腺炎中医诊断标准3   治疗乳腺炎7大偏方  治乳腺炎中医验方   1.鸭跖草60克,蒲公英30克,梨头草30克(白族方) 用法:均…

  • 泥鳅消炎治狐臭

    用料:泥鳅。制法:将泥鳅(不洗,带黏液)捣烂。用法:涂敷腋下,直至治愈。

  • 食管癌方三十二

    黄毛耳草、石贝穿、半枝莲、威灵仙、鬼针草、橘叶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本方来自《肿瘤辨证论治》,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入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存是否合宜,直接影响到药材质量。历代医家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药物产地、采收与贮存方法…

  • 杏苏散加减治疗外感风寒犯肺型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 气管炎分急慢型,祖国医学“咳嗽”名。急多外感慢内伤,一年四季均可生。 注: 支气管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属中医“咳嗽”范围。急性多属于外感咳嗽,慢性多属于内伤咳嗽。一年四季…

  • 治疗风热咳嗽的中药方剂

     1.风热咳嗽简验方歌 喉痒自汗多稠痰,风热咳嗽口又干。桑菊蛇苞枇杷叶,茅曲肺经共相参。 注:风热侵袭肺卫,证见身热自汗,喉痒口干,咳嗽而多黄痰,脉浮数。舌红苔薄或薄黄者,以桑叶1…

  • 健鼻合剂

    主要成份:苍耳子、蝉衣、防风等功能主治:御风健鼻、用治过敏性鼻炎用法与用量:每次30ml,每日3次,口服或喷入制剂规格:合剂,1瓶270ml注意事项:用时摇匀

  • 不孕症方十三

    酒炒白芍30克,酒炒香附、酒洗丹皮、茯苓(去皮)各9克,酒洗当归、土炒白术各150克,花粉6克。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本方出自《傅青主女科》,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不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