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散方解,功效与作用

瓜蒂散

出自《伤寒论》

【组成】 瓜蒂熬黄,一分(3g) 赤小豆一分(3g)

【用法】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2g),以香豉一合(9g),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者乃止(现代用法:将2药研细末和匀,每服1~3g,用香豉9g煎汤送服。不吐者,用洁净翎毛探喉取吐)。

【功用】 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 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胸中痞硬,懊忄农 不安,欲吐不出,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者。

【方解】 本方所治,为痰涎壅滞胸中,或宿食停积上脘之证。痰涎宿食填塞,气机被遏,故胸中痞硬,懊忄农 不安,欲吐不出,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为邪气在上之征。治当因势利导,遵《素问·至真要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的原则,采用涌吐痰食法治疗。方中瓜蒂味苦,善于涌吐痰涎宿食,为君药。赤小豆味酸平,能祛湿除烦满,为臣药。君臣配伍,相须相益,酸苦涌泄,增强催吐之力。以豆豉煎汤调服,取其轻清宣泄之性,宣解胸中邪气,利于涌吐,又可安中护胃,使在快吐之中兼顾护胃气。三药合用,涌吐痰涎宿食,宣越胸中邪气,使壅滞胸脘之痰食得以涌吐排出,诸症自解。方中瓜蒂苦寒有毒,易于伤气败胃,非形气俱实者慎用。若食已离胃入肠,痰涎不在胸膈者,均须禁用。

本方去豆豉,《外台秘要》引《延年秘录》用治急黄,心下坚硬,渴欲得水吃,气息喘粗,眼黄等。《温病条辨》以本方去豆豉加山栀子,亦名瓜蒂散,治太阴温病,得之二三日,心烦不安,痰涎壅盛,胸中痞塞欲吐者。这些方法是对瓜蒂散运用的发展,可资临床借鉴。

【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涌吐法之首要方剂。以胸膈痞硬,懊忄农 不安,气上冲喉咽不得息,或误食毒物尚在胃中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常用于暴饮暴食之胃扩张、误食毒物、精神分裂症、精神抑郁症等属于痰食壅滞胸脘证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2.方论选录

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32:“凡胸中寒热,与气与饮郁结为病,谅非汗下之法所能治,必得酸苦涌吐之法以越之,上焦得通,阳气得复,痞硬可消,胸中可和也。瓜蒂极苦,赤豆苦酸,相须相益,能疏胸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而使香豉汁合服者,借谷气以保胃气也。服之不吐,少少加服。得快吐即止者,恐伤胸中之气也。此方奏功之捷胜于汗下,所谓汗吐下三大法也。今人不知仲景子和之精义,置之不用,可胜惜矣。然诸亡血虚家,胸中气液已亏,不可轻与,特与申禁。”

  【临床报道】

口服毒(药)物中毒早期病人172例,随机分为口服瓜蒂散组、洗胃组和口服温开水引吐组。结果:口服瓜蒂散组的催吐明显强于另外二组,其优点是快速简便,避免了插胃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克服了温开水引吐的不彻底性。[吕端秀,等.瓜蒂散快速催吐的研究及临床运用。中华护理杂志 1994;29(3):133]

【实验研究】

瓜蒂散具有催吐作用,其中甜瓜蒂主要含葫芦素B、E及B甙,其中以葫芦素B含量最高,约占1.9%。口服葫芦素B、E具有强烈的催吐作用,其催吐原理系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引起呕吐中枢兴奋所致。本品若皮下或静脉给药,则无致呕效果。赤小豆中含有皂甙,口服时也会引起恶心呕吐,但煮沸可破坏其皂甙而失去其作用。故本品引吐时宜研末生用。另外,临床观察证明,以爪蒂散喷鼻,在2~3周内迁延性、慢性肝炎患者淋巴细胞转化率由平均36.3%上升至60.6%,周围血中淋巴细胞绝对数增加,与此同时,肝功能逐渐好转,黄疸消退。因此认为,瓜蒂能提高肌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动物实验表明,葫芦素B、E、B甙,口服或皮下注射,对肝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细胞气球样变性和脂肪性变的数目明显地减少,病变程度大为减轻,肝小叶中央坏死区迅速修复,血清转氨酶活性明显下降,肝糖原蓄积增加。组织学观察和羟脯氨酸测定证明,葫芦素B能明显抑制受损肝脏纤维增生。瓜蒂小剂量对呼吸、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剂量过大时(胡芦素B、E 6mg/kg以上),可出现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减弱,最后呼吸停止死亡。[李嵩山,等.瓜蒂散新解。山西中医 1989;5(6):39]

【附方】

1.三圣散(《儒门事亲》) 防风三两(5g) 瓜蒂三两,炒黄用(3g) 黎芦去苗心,加减用之,或一两,或半两,或一分(3g) 共为粗末,水煎徐徐服之,以吐为度,不必尽剂。亦可鼻内灌之。功用:涌吐风痰。主治:中风闭证。失音闷乱,口眼歪斜或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浮滑实者。对于癫痫,浊痰壅塞胸中,上逆时发者;误食毒物停于上脘等证,亦可用之。

2.救急稀涎散(《圣济总录》) 猪牙皂角如猪牙,肥实不蛀者,削去黑皮,四挺 白矾通莹者,一两 用法:上二味,为细末,再研极细为散。如有患者,可服半钱(1.5g),重者三钱匕(4.5g),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只有微涎稀冷而出,或一升二升,当时省觉,次缓而调治。不可使大攻之,过则伤人。功用:开关涌吐。主治:中风闭证。痰涎壅盛,喉中痰声漉漉,气闭不通,心神瞀闷,四肢不收,或倒仆不省,或口角似歪,脉滑实有力者。亦治喉痹。

三圣散、救急稀涎散与瓜蒂散相比较,三圣散的涌吐作用大于瓜蒂散,长于涌吐风痰,主要用于中风痰涎和浊痰上壅之癫痫;救急稀涎散善于开关涌吐,主要用于中风闭证之痰涎壅盛,喉中痰声漉漉,气闭不通,心神瞀闷;而瓜蒂散善于涌吐痰食,主要用于痰涎宿食壅塞胸脘,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15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草果是什么,草果图片,草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导读:本文详解了草果是什么,草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等知识。并提供多张草果图片供大家学习参考。 草果是什么 草果的介绍 草果又称草豆蔻。大家应该对草果作为一种香料植物的果实都有所…

  • 萎缩性鼻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肺阴虚不荣于鼻。【治法】养肺润燥。【方名】黑参丸。【组成】玄参,生地,寸冬各等份。【用法】共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1丸,鼻内点麻油加蜜清汁,每日3…

  • 婴幼儿便秘的治疗偏方2

    大黄粉药物:大黄适量用法:将大黄烘干研末备用。用时取10克,加少量酒调成糊状,涂于肚脐部,用纱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热敷10钟,每天1次。疗效:次方治婴幼儿便秘30例,痊愈28例,有效…

  • 民间补血方法3

    鲜桑椹1000克,糯米500克。鲜桑椹洗净捣汁(或以干品300克煎汁去渣),再将药汁,与糯米共同烧煮,做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每日随量佐餐食用。适用于肝…

  • 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

    摘要 目的:观察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疗效。方法:采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结果:服药3个疗程后,30例患者中,治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愈率40.0%,总有效率…

  • 黑米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黑米的营养价值,黑米粥的做法

    黑米是很常见的一种谷类食物,由于的价值很高,所以深受人们的欢迎。黑米的吃法有很多,平时我们吃的八宝粥里面也是含有黑米的。那么黑米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 肝炎的偏方3

    乙肝剂药物:黄芪,丹参、虎帐、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皂角刺各25克,露蜂房、甘草各9克,菌灵芝(研末冲服)5克。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30天为一疗程,总疗程为3-4个月此方治疗乙型…

  • 厚朴在大承气汤中的配伍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析厚朴在大承气汤中的配伍应用和地位。方法:以古今医家对厚朴在大承气汤中用法和用量的疑问为线索,从分析大承气汤中配伍厚朴的煎煮方法、用量和配伍作用,对厚朴在方中的配伍…

  • 斑秃方十三

    代赭石。将代赭石研为细面,每日早、晚各服3克,白天水送服,连服2-3个月。

  • 失眠方剂4

    罗汉果、银耳、党参、山药、龙眼肉、莲子、红枣各10克,瘦猪肉50-100克。[制用法]水煎。晚上临睡前顿服。[适应证]失眠阴虚火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