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暑剂

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祛暑剂。

暑邪为六淫之一。其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所以《素问·热论》云:“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凡夏天感受暑邪而发生的多种疾病,统称为暑病。因此,前人亦有“暑本夏月之热病”之说。

本章方剂,适用于夏月暑热证。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故暑病多表现为身热,面赤,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或 洪大等一系列阳热证候。此外,暑病常有多种兼证: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又往往出现口渴喜饮,体倦少气等症;夏月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处湿热交蒸之中,故暑病多挟湿邪,常兼胸闷泛恶苔白腻等湿阻气机证;夏令贪凉露卧,不避风寒,加之腠理疏松,阳气外泄,为病亦易兼挟表寒。

治暑之法,各家有所论述。张凤逵《临证指南医案》卷10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 。王士雄指出:“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王纶认为:“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明医杂著》卷3)。总之,暑为火热之邪,清暑泄热是暑病最基本的治法,但由于暑病多兼表寒、湿邪、气阴两伤,故其治法又应随证而变。若属单感暑邪而病者,治宜祛暑清热;兼表寒者,宜祛暑解表;兼湿邪者,法当清暑利湿;暑伤元气,兼气虚者,又当清暑热而益元气。代表方如清络饮、香薷散、六一散、桂苓甘露散、清暑益气汤。

运用祛暑剂,应注意辨别暑病的本证、兼证及主次轻重。暑病病情各异,兼证不同,治法用方差异甚大。对于单纯冒暑受热,治宜清热。暑多挟湿,祛暑剂中每多配伍祛湿之品,是为常法。但须注意暑湿主次轻重。如暑重湿轻者,则湿易从火化,祛湿之品不宜过于温燥,以免耗伤气津;若湿重暑轻,则暑为湿遏,甘寒之品又当慎用,以免阴柔碍湿。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16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丹参的临床应用,丹参的用法用量

    丹参是常用活血药,其用途广,疗效卓有成效,性平无毒,药源广而价廉易得,是一味值得认真研究推广的药物。  其一,化瘀活血疗诸疾,上下虚实皆可用 (1)治疗上部疾病:对突发性耳聋,因肝…

  • 脱发的偏方秘方三

    脱发的主要症状是头发油腻,如同擦油一样,亦有焦枯发蓬,缺乏光泽,有淡黄色鳞屑固着难脱,或灰白色鳞屑飞扬,自觉瘙痒。若是男性脱发,主要是前头与头顶部,前额的发际与鬓角往上移,前头与顶…

  • 高血压治疗方桃仁粥

    【来源】《多能鄙事》【原料】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制作】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稀粥。【用法】每日1次,5~7天为一疗程。【功效】活血通经,祛痰止痛…

  • 《当代名医效方集粹》

    《当代名医效方集粹》,胡邵刚、史伟主编,郁文骏主审,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品图书之一。

  • 金银花的药用

    金银花又名双花、银花、忍冬花,为忍冬科多年生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夏初当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摘,晾晒或阴干,生用或炒用。性寒,味甘,入肺、胃、大肠经。功能…

  • 治面神经炎偏方

    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患者在患病早期可用鲜生姜1块切开,不断用切面上下交替轻擦患侧即口角歪向侧的对侧牙龈,直至牙龈有烧灼感或温热感为止。每日2—3次,1—2周为1疗程。

  • 治疗性欲低下的偏方12

    阳起石、蛇床子、香附子、韭子各30克,土狗(去翘足煅过)7个,大枫子3克(去壳),麝香、硫磺各3克。将药研末,炼蜜为丸,指顶大,以油纸盖护贴脐上,用绢袋子缚住。本方补火助阳,适用于…

  • 黄褐斑偏方

    中医处方(一)【辨证】肝肾亏虚。【治法】滋补肝肾。【方名】熟地补阴汤。【组成】熟地18克,山药2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黄柏12克,菊花12克,牡丹皮9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

  • 婴幼儿便秘的治疗偏方1

    通便茶药物:胖大海3枚用法:上药放入盖杯中,用沸水冲泡,当水饮用。疗效:次方治婴幼儿便秘32例,均收显效。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90

  • 治疗遗精的偏方33

    生五倍子粉3克,蜂蜜适量。制用法:2药掺合调匀,稀稠适度,敷在神阙穴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早晚各1次。疗效:治疗41例,痊愈34例。